1、教材的選擇至關重要,傳統意義上老師對于教材的選擇和定位大都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思考。認為孩子們應該學些什么,或是和自己的個人興趣相聯系,選擇自己比較偏愛的,覺得孩子可能喜歡的內容下手,往往教學不能達到預想的效果,孩子們沒有興趣,無話可說或根本不想說,師幼互動陷入僵局;谝陨锨闆r,我們一方面應該樹立新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就是要在孩子們的生活中挖掘教材,選擇合理、合適的,被孩子們所青睞的內容,在此基礎上給幼兒充分自由的空間,允許他們運用自己的方式自主學習,自我表現,通過互動的方式合作學習,共同建構,才能充分調動幼兒語言交流、互動的積極性。
例如:大班語言活動《夢姐姐的搖籃》。就是取材于孩子們生活之中的一首優(yōu)美的散文詩。詩歌通過夢姐姐撒下的各色鮮花,讓小雞、小青蛙、紅顏鳥分別做了各色甜美的夢,充滿了詩情畫意。同時,這又是一首非常適合幼兒發(fā)揮想象,大膽表達語言的散文詩,可以引導孩子嘗試做不同色彩的美夢,發(fā)展幼兒的創(chuàng)編能力。
其實整堂課的側重點并不在散文詩本身,而在于通過散文詩的聆聽,更好地為創(chuàng)編服務。來自于生活中的夢,貼近生活的教學,一下子打開了孩子們的話匣子,在創(chuàng)編環(huán)節(jié),孩子們的熱情很高,我與孩子們也都在說說、編編中感受著互動的樂趣。談論他們喜歡的話題,關注他們感興趣的事物,也就是合理地選擇教材,的確有時能起到不一般的教學效果。
中文繪本《阿文的小毯子》課后反思
小班故事教學反思:阿文的小毯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er/31672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