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shù)學課堂教學立體化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我們的課堂教學如果不加以精心研究準備,就很容易涂成一幅無血肉,不飽滿的平面畫,而卓有成效的數(shù)學教學上應該是“立體化”的。所謂數(shù)學教學的“立體化”就是既要有容量又有節(jié)奏還要有層次。

  一、關于課的容量

  一堂課,時間是有限的。為什么同樣的一堂課,有些老師上得內容充實、飽滿,而有些老師則顯得空虛、干癟?在這里,課的容量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容量不是一種簡單的內容的堆積或壓縮,也不是故意地提高難度、加快進度。所謂的容量,應當是指單位時間內學生是否能獲得最多的東西(知識的和能力的);如能,課就有容量,如不能,則談不上容量。

  所謂大容量,(1)是指增加信息量。學生學習數(shù)學,獲取知識,老師總不能照本宣科,也不能老生常談,老師講上句學生猜得出下句。雖然課堂氣氛熱烈但實際效果較差。這時引進新的信息(包括啟發(fā)學生去引進)至關重要。新的信息應有時代性,或是熱點,學生關注而新鮮。這樣做,課堂與課外就自然地聯(lián)系在一起,課便變得“立體”起來。(2)是強化思維量。上數(shù)學課,訓練思維是非常重要的。有些老師似乎認識到這一點,于是便組織了許多問題去問學生,以為這就在重視思維了。其實這并不能達到訓練思維的目的。思維有其類型品質,只有將課堂提問與訓練思維的品質、掌握思維的類型結合起來,課才能收到一舉數(shù)得的效果。(3)是重視學生思維的實踐性。課堂應是師生共同活動的“群言堂”,而不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不應作佛壇講經(jīng)的智者,也不是展覽會的講解員。教師的思維,應當與40多名學生緊密溝通交流。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程度高中低的學生之間應當像電腦一樣“聯(lián)網(wǎng)”這樣,課堂便會交織成無形的思想的網(wǎng)絡。

  學習的過程,其實就是學與習的過程。學為習開路,習為學鞏固。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獲取知識,培養(yǎng)能力,不僅要重視“學得”,更應重視“習得”。學騎自行車道理懂得再多也沒有用,還得靠“騎”,練習“騎”,就是一種“習得”。在課堂教學中如果把“習得”的訓練放到足夠的位置,讓每一個學生的思想器官都發(fā)動起來,學生的主體作用就可以較好地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才不致成為一句空話。課堂里每一個人都在進行積極的“腦力勞動”。課,又焉能不是“立體的呢?二、關于課的節(jié)奏

  如果說“容量”強調的是“空間”,那么“節(jié)奏”就是指的“時間”的推移!傲Ⅲw”,總應該是時間與空間的統(tǒng)一。只講“容量”,倉庫里東西堆得滿滿的,容量可謂大矣,但不是“倉庫”。課的每一分鐘如何推進,可以作為容量的內容如何在時間的傳送帶上和諧地存放并輸送到學生的頭腦,這就是課的節(jié)奏所要解決的問題。

  所謂節(jié)奏,本指音樂中出現(xiàn)的有規(guī)律的強弱、長短的現(xiàn)象,現(xiàn)常用來比喻均勻的規(guī)律的工作進程。課,應當做到“快節(jié)奏‘,慢條斯理、老牛拉貨車的節(jié)奏,已不適應時代的需要,現(xiàn)代人的生活,節(jié)奏也比過去要快得多。對于有些慢節(jié)奏的戲劇、電影。已不再受到人們的青睞。課同樣如此。快節(jié)奏,首先要注意時效。每一項活動,要有時間上的要求或約定。要引導學生走小步,走快步,讓學生在獲得知識、能力培養(yǎng)的道路上螺旋形上升。要改進傳統(tǒng)的提問方式,用學生逐個連續(xù)回答、由指定一個同學回答另一個同學補充或作出評價,以及分小小組討論然后推派代表回答等方式來代替原有的師生一對一問答的方式。要注意課的疏密、起伏,要有高潮。這樣學生就能在既緊張又和諧的節(jié)奏中運行自己的思維、開啟大腦的智慧,挖掘潛在的能量,并獲得情緒上的滿足。

  快節(jié)奏,是提升課堂教學效益,使課堂增加立體感的重要舉措之一。

  三、關于課的層次

  在研究課堂教學的立體化時,課的層次也是一定要重視的。否則,立體化就不可能完全實現(xiàn)。

  1首先要注意的是課堂教學的目的和要求的層次性。即如何突出重點、分散難點,認知要求、情感要求與技能技巧要求如何搭配有致。

  2要注意教學內容的層次性。有些需要學生掌握,有些需要學生理解,還有些稍稍了解一下即可。教學時教師要吃透新課程標準,做到心中有數(shù),才不至于輕重不分、本末倒置。

  3課堂提問也要注意層次性。讓不同的學生都有顯示自己存在價值的機會,不要把提問看作是教師與少數(shù)尖子生之間的交流,而把一部分基礎較差的同學放在“被遺忘的角落”。

  4布置作業(yè)也應有層次性。要改變過去“計劃經(jīng)濟”的模式,而用“市場經(jīng)濟”來替代,如一部分尖子生可以免做,作業(yè)量設置上限和下限,而讓一部分同學只做作業(yè)中規(guī)定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便達到了要求(這就要求教師能精選習題)。

  5課外輔導,也得講究層次性。課外輔導看似已超出了課堂教學,但它對于下一次課堂教學有保證作用。課外輔導,千萬不要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混于一室。內容上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不要“炒冷飯”,要有針對性,對癥下藥,重點突出,抓住關鍵。

  在群體教學中,一個班級幾十個學生的差異性是無法改變的。從某種意義上說,我們非但不應去“抹平”或改變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讓他們“齊步走”,來個“一刀切”,而是應當通過合適的辦法,使的這種差異性擴大,從而使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特長突現(xiàn)出來。另一方面,我們又要讓各類學生的差異性在群體生活中有效地發(fā)揮出來,引導他們取長補短,互幫互學,你追我趕,以便使群體形成生動活潑的局面。課堂教學的層次性,目的就在于此。有了這一條,學生的發(fā)展也就會“立體化”而不是清一色、簡單化、類型化了。

  來源:233網(wǎng)校論文中心,作者:王小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61104.html

相關閱讀:多媒體在數(shù)學教學中的優(yōu)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