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獎的出爐:回歸到粗淺的源頭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化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專訪諾貝爾獎化學委員會主席斯文?利丁. 諾貝爾獎化學委員會主席斯文?利丁(Sven Lidin)(南方周末記者 王軼庶/圖)當我們?nèi)タ从写罅咳藛T參與的領域,通常情況下你都能追溯到一個起始點,那時只有有限的幾個人……是他們點燃了火種。你必須回歸到那粗淺的源頭,看到一些人在實驗室里做了一些十分簡單的實驗,正是這些實驗為后來的一切扎下了根。這就是為什么諾貝爾獎的決定過程通常是漫長的。 在諾貝爾獎的評審過程中,每個獎項的委員會發(fā)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委員會的主要工作是整理每一年諾貝爾化學獎的提名,將材料報送瑞典皇家科學院,由后者做出最終裁決。 2012年12月7日,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現(xiàn)任化學獎委員會主席斯文?利。⊿ven Lidin)接受南方周末記者專訪,長談了委員會選擇獲獎候選者的方式、遇到的挑戰(zhàn)、科學研究的變化所帶來的諾貝爾獎的變遷,以及對中國科研的看法。 利丁1990年從瑞典隆德大學獲得博士學位,后在德國馬普研究所從事博士后工作。1995年成為斯德哥爾摩大學無機化學教授,自2010年起回到隆德大學從事化學研究。他個人的研究興趣是結構化學,尤其是非公度系統(tǒng)。 自2003年起,利丁成為諾貝爾獎化學委員會成員。 南方周末:首先想問,作為諾貝爾獎化學委員會主席,您的主要工作是什么? 利丁:在我看來,委員會的成員之間是平等的,主席也是委員會中的一員。我們的工作是為做決定的科學院準備材料。不過,我們是全年都在工作。作為主席,我的職責是要讓事情以恰當?shù)墓?jié)奏向前推進。我會說,主席的工作其實是比較簡單的,因為同事們都非常專注,對所從事的工作很有興趣。這樣一來,我的工作就簡單了。 南方周末:你認為哪些因素對提名工作會產(chǎn)生最重要的影響,主席在這個過程中扮演什么角色? 利。阂苍S我?guī)惆言u審過程走一遍,會更容易回答這個問題。每一年,我們諾貝爾化學獎會收到大約600個提議。 南方周末:你們會把提議的數(shù)量限制在600個? 利。翰弧N覀儾⒎浅ㄩ_接受提議,但每年我們會在世界范圍內(nèi)邀請一些人提名當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候選人,每年受邀請的人大約有3000人。然后我們收到大約600個提議。鑒于我們邀請的人要撥冗參與此事,這個數(shù)量是在我們的意料之中的。每一個提議都會被認真翻閱。我們會將它們分類,因為很多提議都是在相同領域的。 然后,第一項工作是看看我們在什么地方有能力自己做出判斷。我們只有八個人,所以我們當然不會有能力去評估所有的東西。因此,我們在此使用很多的外部評審。他們被要求審閱某個特定領域,或是一些候選人,或是某個候選人,然后就其是否具有諾貝爾獎價值做出判斷。這些評審會保密50年。50年保密期過后,它們可以被科學史學者獲得。所以,即便是保密期之后,它也不是向公眾開放的。 我想由于獎項的地位使然,我們有幸能夠讓人們做這項工作??經(jīng)常是個大工作,并給出中肯的評估。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人們要愿意將他們的想法講出來。如果只是得到贊揚,這對我們用處不大。我們需要知道候選者的所有優(yōu)點和缺點。 我會說,最困難、最費力的工作是找出究竟是誰開啟了某個研究領域。確定重要的研究領域當然是重要的,但是如果你對比一下世界各國科研委員會所做的工作,我會說他們的工作困難得多,因為他們要面對科學家??通常還是年輕人??然后判斷出五年十年以后什么是重要的。那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而我們是要說出過去25年里什么是重要的,這就簡單多了。困難的地方在于辨別出是哪些人讓某個領域出現(xiàn),是誰打開了大門。 很多時候,你需要在某處劃條線。因為化學的歷史是連續(xù)的,可以追溯到19世紀。你需要把它分出階段來:這是我們認為是轉(zhuǎn)折點的地方,這是最初發(fā)生的地方。我認為今年的獎項展現(xiàn)了這一點。因為細胞表面的受體在上世紀初就被認為是存在的,盡管沒人知道它們是什么樣,也不知道它們的特性和功能。這種情況一直持續(xù)到羅伯特?萊夫科維茨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弄清了受體的存在,知道了它們位于細胞表面,深嵌在細胞膜中,數(shù)量也很少,這使得該領域能夠向前發(fā)展。當然,后來有許多人加入了他的工作,但是最特別的是科比爾卡,他們共同讓這個領域形成了今天的模樣??生物化學中最激動人心的領域之一。 南方周末:如你所說,委員會僅有八名成員,而每年你們要審閱數(shù)百候選者,那么你們?nèi)绾巫屩R的局限性在這一過程產(chǎn)生最小的負面影響? 利丁:這是一個非常有趣的問題。首先,委員會的工作方式是非常重要的。我們對自己的興趣方向很坦誠,我們對自己缺乏能力的方面也很坦誠。一旦出現(xiàn)了超出我們視野的提議,我們總是能夠迅速確認,并需要外面的人來幫助我們。 如果出現(xiàn)了利益沖突,這是馬上會被申明的。很少跟人出現(xiàn)利益沖突,因為世界很大,我們不會認識所有人。但是,有些情況是你可以看到利益沖突的。我個人是個無機化學家,所以理所當然無機化學最得我心。但是重要的是,在這個委員會里,你不能是自己領域的使者,你是在為諾貝爾獎工作,保持其標準是極為重要的。對于你自己的領域,你要做的是,假如別人沒有意識到某項真正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工作,你要發(fā)出聲音。但是由于我們是個小團隊,我們互相都很了解,所以一個人要想以不恰當?shù)姆绞接绊懳瘑T會中的其他人,這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小國家的小委員會,我認為這是個很好的配方。因為每個成員都是獨立的,因而不容易受到影響。 南方周末:你們是先選擇領域,還是先測評具體的研究? 利丁:我們是雙管齊下。這讓我們能夠得到數(shù)量巨大的提議。我們試圖讓事情達到能夠看到授獎可能性的那種階段。所以我們的工作涉及現(xiàn)代科學定義下的范圍廣闊的領域,它們都是具有化學學科特點的領域。然后我們試圖確定是誰開創(chuàng)了這個領域。最終,在我們要決定獎項的時候,我們會同時考慮領域的重要性,科學的未來,以及讓這個領域具有科學重要性的個人。 事情是這樣的:當你得到一個有許多許多人活躍其中的領域后,你就很難確定誰是創(chuàng)始人,更困難的是確定該領域中最重要的那些貢獻。你可以把領域縮小,以便相對簡單地辨認出是誰做出了發(fā)現(xiàn),或是誰讓事情發(fā)生。這個獎項能夠變得有吸引力,是因為它輪廓鮮明地給出個人才能的樣本。 獎項當然會涉及各種不同的研究活動,你可能還會說,科學中還有那些非常大規(guī)模的項目。我們?nèi)绾螒獙τ袔装偃藚⑴c,一篇論文上有幾百個署名的科學研究呢?我想在化學領域,這個問題還不是很突出。這是物理學家們正在折騰的問題。但同時要指出,即便當我們?nèi)タ从写罅咳藛T參與的領域,通常情況下你都能追溯到一個起始點,那時只有有限的幾個人……是他們點燃了火種。這也是為什么諾貝爾獎的決定過程通常是漫長的。經(jīng)常性的,獲獎工作是25年前做出來的。這是因為,真正新穎的東西需要時間來證明它的價值和重要性。到了那個時候,這個領域當然就很大了。你必須回歸到那粗淺的源頭,看到一些人在實驗室里做了一些十分簡單的實驗,正是這些實驗為后來的一切扎下了根。它不需要是復雜的,不需要是非常非常困難的工作,但是必須明確顯示做事情的人理解了其重要性。 南方周末:以今年的獎項為例,很多科學家都做出了大量的貢獻,你們是如何決定授獎給萊夫科維茨的? 利丁:哈,我想這個問題我只能做部分的回答,因為現(xiàn)在我們涉及了委員會的核心工作。但是總體上來說,如果我們看一下萊夫科維茨和科比爾卡所完成的工作:羅伯特?萊夫科維茨證明了受體的存在,他認識到這不是搜尋的結束,而是一個美妙的研究領域的開端。所以從化學的角度來看,他真的很大程度上是該領域之父。在開創(chuàng)這個領域方面,他不僅僅成功地讓它成為了一個巨大的努力方向,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還做出了很多其他發(fā)現(xiàn)。 我會說,布里安?科比爾卡是第二大發(fā)現(xiàn)的一部分。第一大發(fā)現(xiàn)是受體的真實存在,第二大發(fā)現(xiàn)是,G蛋白偶聯(lián)受體都屬于一個家族,它們是互相關聯(lián)的。它們與同一家族中已知但并不理解的視紫質(zhì)有關。這是萊夫科維茨和科比爾卡一起發(fā)現(xiàn)的。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轉(zhuǎn)折點,因為它意味著他們能夠在人體中搜尋這些受體的識別標志,隨后很快地,已知受體的數(shù)量就增加了。這就真的是讓那個領域快速擴張的星星之火。 然后,羅伯特?萊夫科維茨是認識到這些受體駭人特性的那個人。事實是,一種單一的物質(zhì),比如腎上腺素,在你身體中可以同時作用于許多不同受體,產(chǎn)生不同的效應。這種美妙的機制有時會讓你想授一個諾貝爾獎給大自然母親,因為它實在是太精妙了。 當然還有很多人都在這個領域中工作過。我們看到的是,他們比其他人都高出一頭,他們是對這個領域做出最重要貢獻的人。 南方周末:我們知道諾貝爾文學獎在選擇獲獎者時會考慮到地理分布,那么化學獎是否會考慮這個因素? 利丁:答案很簡單,不會。 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說得很清楚,它應該被授予對科學、對人類做出最重要貢獻的人。它說了不管此人是不是斯堪的納維亞人。我認為這是阿爾弗雷德?諾貝爾遺囑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 你可以質(zhì)疑說,對于從未得過諾貝爾獎的國家,或者對于具有強烈愿望取得優(yōu)秀科學成果的國家,諾貝爾獎可以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激勵。但這并不是諾獎本身的角色。諾獎有其很特定的角色,就是獎勵已經(jīng)取得成就的人。 從地理上來說,獎項是相當具有局限性的。最初它是歐洲的,二戰(zhàn)之后,它基本上屬于美國。從世紀之交開始,我們看到許多新的國家,或者至少我們看到獎項走向了原先不是那么突出的國家。 南方周末:化學獎是否有過引起爭議的時候? 利。何蚁胧怯械摹?倳腥藢︻I域的選擇是滿意的,但對于獲獎者不那么滿意。 這當然是可以探討的。我們在諾貝爾的體系中有一種特定的思考模式,獲獎者需要的是我前面講到的“開門人”。不見得所有人都需要這樣認為。也許會有第二代研究者,從人類獲益的角度來說,他們做出了更加重要的貢獻。但是我們強調(diào)的是,你必須首先看一下這一切的淵源。如果它們是相關的,在時間上是接近的,那么就應該優(yōu)先獎勵他們。 很多情況下,科研會出現(xiàn)一個很好的序列。在我看來,授獎給綠色熒光蛋白就是很好一例。 有些時候就是沒法分割。有些時候參與研究的人就是太多了,以至于獎項沒法頒給他們。對于諾獎的地位來說,限制獲獎者為三人是重要的。當然,三人是一個武斷的劃分。也可以是兩人,也可以是四人,但是不能是一群人。不能是一大幫人,不然的話,獎項就會失去它的魔力。因為魔力的一部分就在于它是對個人的認可。 南方周末:你認為中國的化學研究在哪些方面相對較強? 利丁:對于中國的強項,我并不能真的做出回答。我跟同事一起去過中國,我也看到了很多我本身領域的情況。我知道中國在材料科學方面是很強的。我也從中國的好朋友那里得知,醫(yī)學化學和蛋白質(zhì)組學方面有很大規(guī)模的研究項目,這些都是化學中新興的學科。 我想說中國正在發(fā)生科學上的革命,尤其是當你考慮到僅僅40年前,中國的大學還是關著的,這就更令人印象深刻了。從這個角度說,中國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都更是從零開始。 我個人的感覺是中國在陶瓷、冶金、新材料、納米材料等領域做了很好的工作。但這只是材料科學領域,你面前還有整個生物化學和有機化學。我無法預判發(fā)展,因為我還到不了判斷中國科研狀況的程度。但是作為一個科學期刊的審稿人,我可以看到今天大量的科學產(chǎn)出來自于中國。這當然改變了世界科學的地圖,就像它正在改變世界經(jīng)濟地圖一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389600.html

相關閱讀:2015高考化學備考 考前復習以細節(jié)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