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宋史?王黼傳原文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宋史?王黼傳原文

王黼字將明,開封祥符人。初名甫,后以同東漢宦官,賜名黼。為人美風姿,目睛如金,有口辯,才疏雋而寡學術,然多智善佞。中崇寧進士第,調(diào)相州司理參軍,編修《九域圖志》,何志同領局,喜其人,為父執(zhí)中言之,薦擢校書郎,遷符寶郎、左司諫。張商英在相位,浸失帝意,遣使以玉環(huán)賜蔡京于杭;黼覘知之,數(shù)條奏京所行政事,并擊商英。京復相,德其助己,除左諫議大夫、給事中、御史中丞,自校書至是財兩歲。

黼因執(zhí)中進,乃欲去執(zhí)中,使京顓國,遂疏其二十罪,不聽。俄兼侍讀,進翰林學士。京與鄭居中不合,黼復內(nèi)交居中,京怒,徙為戶部尚書,大農(nóng)方乏,將以邦用不給為之罪。既而諸班禁旅賚犒不如期,詣左藏鼓噪,黼聞之,即諸軍揭大榜,期以某月某日,眾讀榜皆散,京計不行。還為學士,進承旨。

遭父憂,閱五月,起復宣和殿學士,賜第昭德坊。故門下侍郎許將宅在左,黼父事梁師成,稱為恩府先生,倚其聲焰,逼許氏奪之,白晝逐將家,道路憤嘆。復為承旨,拜尚書左丞、中書侍郎。宣和元年,拜特進、少宰。由通議大夫超八階,宋朝命相未有前比也。別賜城西甲第,徙居之日,導以教坊樂,供張什器,悉取于官,寵傾一時。

蔡京致仕,黼陽順人心,悉反其所為,罷方田,毀辟雍、醫(yī)、算學,并會要、六典諸局,汰省吏,減遙郡使、橫班官奉入之半,茶鹽鈔法不復比較,富戶科抑一切蠲除之,四方翕然稱賢相。

既得位,乘高為邪,多畜子女玉帛自奉,?擬禁省。誘奪徽猷閣待制鄧之綱妾,反以罪竄之綱嶺南。加少保、太宰。請置應奉局,自兼提領,中外名錢皆許擅用,竭天下財力以供費。官吏承望風旨,凡四方水土珍異之物,悉苛取于民,進帝所者不能什一,余皆入其家。御史陳過庭乞盡罷以御前使喚為名冗官,京西轉運使張汝霖請罷進西路花果,帝既納,黼復露章劾之,兩人皆徙遠郡。

睦寇方臘起,黼方文太平,不以告,蔓延彌月,遂攻破六郡。帝遣童貫督秦甲十萬始平之。猶以功轉少傅,又進少師。貫之行也,帝全付以東南一事,謂之曰:"如有急,即以御筆行之。"貫至吳,見民困花石之擾,眾言:"賊不亟平,坐此耳。"貫即命其僚董耘作手詔,若罪已然,且有罷應奉局之令,吳民大悅。貫平賊歸,黼言于帝曰:"臘之起由茶鹽法也,而貫入奸言,歸過陛下。"帝怒。貫謀起蔡京以間黼,黼懼。

是時朝廷已納趙良嗣之計,結女真共圖燕,大臣多不以為可。黼曰:"南北雖通好百年,然自累朝以來,彼之慢我者多矣。兼弱攻昧,武之善經(jīng)也。今弗取,女真必強,中原故地將不復為我有。"帝雖向其言,然以兵屬貫,命以保民觀釁為上策。黼復折簡通誠于貫曰:"太師若北行,愿盡死力。"時帝方以睦寇故悔其事,及黼一言,遂復治兵。

黼于三省置經(jīng)撫房,專治邊事,不關之樞密。括天下丁夫,計口出算,得錢六千二百萬緡,竟買空城五六而奏凱。率百僚稱賀,帝解玉帶以賜,優(yōu)進太傅,封楚國公,許服紫花袍,騶從儀物幾與親王等。黼議上尊號,帝曰:"此神宗皇帝所不敢受者也。"卻弗許。

始,遼使至,率迂其驛程,燕犒不示以華侈。及黼務于欲速,令女真使以七日自燕至都,每張宴其居,輒陳尚方錦繡、金玉、瑰寶,以夸富盛,由是女真益生心。身為三公,位元宰,至陪扈曲宴,親為俳優(yōu)鄙賤之役,以獻笑取悅。

欽宗在東宮,惡其所為。鄆王楷有寵,黼為陰畫奪宗之策;蕦O諶為節(jié)度使、崇國公,黼謂但當?shù)糜^察使,召宮臣耿南仲諭指,使草代東宮辭諶官奏,竟奪之,蓋欲以是撼搖東宮。

帝待遇之厚,名其所居?曰"得賢治定",為書亭、堂榜九。有玉芝產(chǎn)堂柱,乘輿臨觀之。梁師成與連墻,穿便門往來,帝始悟其交結狀。還宮,黼眷頓熄,尋命致仕。

欽宗受禪,黼惶駭入賀,?門以上旨不納。金兵入汴,不俟命,載其孥以東。詔貶為崇信軍節(jié)度副使,籍其家。吳敏、李綱請誅黼,事下開封尹聶山,山方挾宿怨,遣武士躡及于雍丘南輔固村,戕之,民家取其首以獻。帝以初即位,難于誅大臣,托言為盜所殺。議者不以誅黼為過,而以天討不正為失刑矣。

宋史?王黼傳翻譯

王黼,字將明,開封祥符人。起初名叫甫,后來因為和東漢宦官同名,皇上賜他名黼。王黼講究儀表,目光炯炯,有口才,才智出眾但沒多少學問,善于巧言獻媚?贾谐鐚庍M士,調(diào)為相州司理參軍,編修《九域圖志》,何志和他同時負責,喜歡他,就對自己的父親何執(zhí)中說起他,何執(zhí)中推薦他,他升為校書郎,又升為符寶郎、左司諫。張商英為宰相,漸漸失寵,皇上派使臣把玉環(huán)賞給在杭州的蔡京,王黼偵知此事后,逐條上奏贊揚蔡京所推行的政事,并攻擊張商英。蔡京再次任宰相,感激王黼幫助自己,就任命他為左諫議大夫、給事中、御史中丞,王黼從任校書郎到現(xiàn)在才兩年。

王黼靠何執(zhí)中得以進升,卻想逐去何執(zhí)中,讓蔡京專權,就上疏論奏何執(zhí)中的二十條罪狀,皇上不聽。不久他兼任侍讀,升為翰林學士。蔡京與鄭居中不合,王黼與鄭居中交好,蔡京生氣,就調(diào)他任戶部尚書,正值青黃不接,蔡京想以國家財用不足作為他的罪狀。不久諸班禁軍因沒如期犒賞,到左藏庫鼓噪鬧事,王黼聽說后,就在諸軍前貼上大榜,保證某月某日犒賞他們,眾人讀榜后都散去,蔡京的計劃沒實現(xiàn)。王黼回來后任學士,升為承旨。

王黼遭父喪辭官守孝,過了五個月,朝廷重新起用他為宣和殿學士,皇上賞他宅第昭德坊。原來的門下侍郎許將的住宅在左邊,王黼待梁師成像父親一樣,稱為恩府先生,憑梁師成的權勢,逼許將搬走,白天就趕走了許將全家,道路上的人都很憤怒。王黼又為承旨,被任命為尚書左丞、中書侍郎。宣和元年(9),任命為特進、少宰。他由通議大夫超升八階,宋朝任命宰相前所未有。另外賜給他城西的府第,他遷居那天,以教坊樂為先導,所需的東西,全都取于官府,是當時最受恩寵的人。

蔡京辭官,王黼表面順應人心,一反蔡京所為,罷方田,毀辟雍、醫(yī)、算學,合并修會要、六典各機構,裁汰冗官,對遠郡使、橫班官的俸祿減半,茶鹽鈔法不再比較,對富戶的科抑一律蠲除,天下人都稱他是賢相。

得到相位后,他借位高權重之機為奸邪,搜羅很多子女玉帛享樂,和皇宮差不多。誘惑并搶奪徽猷閣待制鄧之綱的妾,反而給鄧之綱加罪流放到嶺南。王黼升為少保、太宰。他請求設應奉局,自己兼任提領,中外錢財允許他隨便用,竭天下財力供應奉局的費用。官吏推測皇上和王黼的意思,凡是四方水土所產(chǎn)的珍奇之物,都苛取于百姓,但進奉給皇上的珍品不到十分之一,其余的全歸王黼。御史陳過庭請求罷去那些以御前使喚為名的冗官,京西轉運使張汝霖請求罷去進奉西路花果,皇上已經(jīng)采納,王黼又上章彈劾他們,二人都被流放遠郡。

睦州方臘起義,王黼粉飾太平,不報告皇上,起義軍力量擴大,攻破了六郡;噬吓赏灺是氐厥f大軍才平滅方臘。王黼仍因功轉為少傅,又升為少師。童貫鎮(zhèn)壓方臘時,皇上把東南方的事全交童貫處理,對他說:“如果事情緊急,就以詔書的名義實行。”童貫到東南,見百姓苦于花石綱的騷擾,眾人說:“沒能馬上平定反叛,是因為花石綱的騷擾。”童貫立即命令他的僚屬董耘做手詔,像皇上的罪己詔,并有罷應奉局的命令,東南百姓高興。童貫平方臘回來,王黼對皇上說“:方臘反叛的原因是茶鹽法,而童貫獻奸言,歸罪陛下!被噬洗笈,童貫謀劃起用蔡京來排擠王黼,王黼恐懼。

此時朝廷已采納趙良嗣的計謀,交結女真共圖燕地,大臣多數(shù)認為不行。王黼說“:南北雖然已通好百年,但歷朝以來,遼人怠慢我們的時候很多。兼并弱小攻打愚昧,這是好的軍事策略,F(xiàn)在不攻取遼國,女真必會強大,中原故土將不再為我所有!被噬想m傾向于他的話,但讓童貫掌握兵權,命令童貫以保民觀戰(zhàn)為上策。王黼又寫信對童貫竭誠說“:太師若北行,我愿盡死力!碑敃r皇上正因方臘的緣故后悔對童貫的態(tài)度,等王黼一說,就重新讓童貫握兵。

王黼在三省設經(jīng)撫房,專門負責邊事,與樞密院不相關。王黼檢括天下丁夫,計口出錢,得錢六千二百萬緡,竟然買了五六座空城來報捷。王黼率百官祝賀,皇上解下玉帶賞給他,并升他為太傅,封為楚國公,允許他穿紫花袍;他的車馬、侍從等儀仗幾乎和親王相同。王黼建議皇上加尊號,徽宗說:“這是神宗都不敢接受的!蓖妻o不許。

起初,遼國使臣到,一般是帶著遼使繞道走,酒宴和犒賞都不顯示侈華。到王黼想盡快收復燕京時,就命令女真使臣從燕京到京城用七天時間,每次都在使館設宴,往往把皇家用的尚方錦繡、金玉、瑰寶擺設出來,來夸耀富有繁盛,于是女真更有侵略之心。王黼身為三公,位至元宰,甚至陪皇上在后宮取樂,親自為皇上表演一些歌舞藝人的下賤動作,來取悅皇上。

欽宗在東宮,恨他的所作所為。鄆王趙楷受寵,王黼暗中替他籌劃奪太子位;蕦O趙諶為節(jié)度使、崇國公,王黼認為趙諶只能任觀察使,召宮臣耿南仲講明自己的意圖,讓他代替太子起草辭去趙諶官職的奏書,趙諶竟被罷官,王黼想以辭趙諶官職來動搖太子的地位。

皇上對王黼十分厚待,把他的住所叫“得賢治定”,為他題寫九處亭、堂的牌額。他家堂柱上長出玉芝,皇上親臨觀看。梁師成和他住隔壁,從便門往來,皇上才知道他們交結的情況;噬线宮后,對王黼的寵愛立即消失,不久就命令他辭官。

欽宗即位后,王黼惶恐地入宮慶賀,宮門官說皇上不接受他的慶賀。金兵進入汴京,他不等詔命來,就帶著妻子兒女往東跑;噬舷略t貶他為崇信軍節(jié)度副使、籍沒他家。吳敏、李綱請求殺王黼,這事交給開封尹聶山,聶山正與王黼宿怨未解,就派武士追到雍丘南面的輔固村,殺了王黼,百姓取他的頭獻上。皇上因為剛即位,誅殺大臣有損仁政,就假托王黼是被強盜殺死的。議論的人不認為殺王黼是過錯,而認為上天討伐的不公正是失去刑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507140.html

相關閱讀: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不信芳春厭老人,老人幾度送余春?惜春行樂莫辭頻
漢書?志?溝洫志原文及翻譯
恨君不似江樓月,南北東西
塔杜施先生(節(jié)選)_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