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黃昏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黃昏

[俄國]克尼亞曰寧

通紅的晚霞漸漸暗淡,

透過寧靜幽寂的黑暗,

銀色的月亮露出自己的面龐,

像一個美妙無比的圓盤。

夜晚比白天更加舒適,

它向玫瑰借到了芳香,

向西風(fēng)借到了清涼,

把自己適宜于戀愛的影子

投在柔和碧綠的草木上,

使人感到安適舒暢。

克拉麗娜,快到這地方來,

這里美麗、清靜而又愉快,

愛情為我們遮蓋了一片朦朧;

快到這可愛的灌木林邊來,

那里整個大自然在懶洋洋地瞌睡,

那里只有我的心在忤忤地跳動,

它到處都聽見你悅耳的聲音,

到處都看見你動人的豐采,

瑟瑟的樹葉,淙淙的流水,

都向我報告你的到來。

服從于愛情的規(guī)律,

為何你的胸脯不停地起伏?

難道你的害蓋造成了障礙?……

難道愛情的道路是一條罪孽的道路?

你的熱烘烘的臉頰上升起的紅暈,

如同無比嬌艷的玫瑰。

眼淚增加了你的秀美,

仿佛清晨的露水在潔白的百合花上

為陽光照射而閃出光輝。

眼睛里含著憂郁的目光,

你幾乎不敢把它抬起。

難道生來就是為愛情的心

會對愛情感到羞怯?

快服從普遍的命運的安排,

現(xiàn)在該由你來把?清償;

不要為輕狂而懊悔,

愛情是分內(nèi)的事,不是輕狂,

沒有感情并不是善行,

相信我——全世界都能為我作證。

世界為愛情提供筵席,

愛情使世界充滿生氣。

看,這里輕輕的西風(fēng)頻頻地

吻著美麗的玫瑰。

風(fēng)兒只消把它輕輕一搖,

花兒就開放,滿枝芳菲。

你聽那沉醉在熱情中的一對斑鳩,

豈不是也在甜蜜地互訴衷腸;

你看它們溫柔地?fù)渲岚?

一切生物都為你,

也為我作出榜樣。

也許你認(rèn)為愛情會把人俘虜,

你討厭它的束縛?

也許你自命清高,

對自己屈從于柔情心中會感到發(fā)怵?

但如果順從是一種溫柔的感情,

整個大自然都甜蜜地順從,

那么就不要固執(zhí)地拋棄幸福。

與大自然相比,自由算得了什么?

在大自然面前一切權(quán)力都將化為塵土。

你是否和我有同樣的感情?……

難道你看不見,我多么急切地看著你?

我認(rèn)為忘記自己比記得自己更重要一千倍,

包括心靈、感情和智慧

在甜蜜的思想的微微騷動中,

我的心靈親近著你的美。

我的血液有時冷卻,有時沸騰,

一切都從我眼睛中消失,

那時候我把自己也完全忘懷。

你用可愛的微笑回答真誠的愛的問題,

你從我的眼睛中引出泉水般的快樂的眼淚。

既然我幸福,既然我能夠把你搖擺不定的心靈觸動,

為何要把幸福的時刻拋棄?

只有感到自己的心在別人的心里,

我們的心才會覺得生活有意義。

我們該如何把這樣的時刻珍惜?

難道我們的幸福

一定要在榮華富責(zé)中得到?

我們看到有人在黃金的地?上坤吟,

有人在簡陋的小屋里歡笑。

我知道,你配戴上婚禮冠,

但穿紅袍的是否配得上你?

人比造物主更好,

他生來就是要使世界更瑰麗,

并且用目光給世人以安慰。

什么能使你變得更加美麗?

我無法向你表明

什么能使高傲的心感到滿意,

也不能以顯赫的地位使你出名,

我只能永遠(yuǎn)愛你。

我給你的不是馬車和?殿,

在那里我們感到神也是要死的,

在那里神也很卑鄙,

我給你的只是一顆高尚的心,

它反對暴君,喜愛自由,

卻甘愿服從于你的美麗。

(張草紉譯)

【賞析】

中世紀(jì)的“破曉歌”哀嘆白晝的降臨,因為,隨著白晝的降臨,共度良宵的相親相愛的情侶必然分道揚鑣,那種難舍難分的情景自然可以想象。同樣,經(jīng)過一個白晝的勞作,當(dāng)夜幕降臨的時候,是否意味著情侶相聚的時分如期來臨?俄國戲劇家兼詩人克尼亞曰寧的抒情詩《黃昏》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既然黃昏是戀愛的時分,那么,克尼亞日寧便借助于月亮等自然意象對黃昏進(jìn)行贊美了,同時,也對優(yōu)美景致烘托下的愛情進(jìn)行了美化,歌頌了理想的真摯自由的愛情,并且以愛情為切入點,對社會生活中的一些重要的命題進(jìn)行了審視,表現(xiàn)出了&ldquo,勵志書籍;反對暴君,喜愛自由”的啟蒙主義思想。

該詩成功地使用了擬人、比喻、諷刺、象征等多種藝術(shù)手法。

在詩人克尼亞日寧的筆下,“銀色的月亮”可以透過幽寂的黑暗,露出“自己的面龐”;“夜晚”可以向玫瑰借來芳香,向西風(fēng)借來清涼;“大自然”可以懶洋洋地瞌睡;清風(fēng)可以親吻美麗的玫瑰;甚至連斑鳩也能為人類作出表率,“甜蜜地互訴衷腸”。

《黃昏》中的比喻也非常妥帖。在詩人的筆下,月亮像“一個美妙無比的圓盤”;臉頰上的紅暈如同“無比嬌艷的玫瑰”;而一滴滴眼淚則猶如在百合花上映襯太陽光輝的清晨的露珠。

克尼亞日寧在《黃昏》一詩中以生動的形象化的語言表達(dá)了自己的情愛觀。

首先,在詩人看來,愛情是人類一種美好的情感,是出自于自然法則的“普遍的命運的安排”,正是因為有了人類的愛情,大自然才會如此嬌媚。大自然與愛情的關(guān)系也是一種相輔相成的辯證關(guān)系:“世界為愛情提供筵席,/愛情使世界充滿生氣。”正是因為愛情是一種美好的自然的情感,所以,詩中的抒情主人公規(guī)勸自己的戀人不要把愛情的道路看成是罪孽的道路,而是應(yīng)該大膽地追求愛情的幸福和愛情的自由,哪怕是在這一追求中徹底地迷失自我。

其次,在詩人看來,既然愛情是一種符合“自然法則”的珍貴的情感,那么,那種只是符合“社會法則”所謂的美滿是經(jīng)不起時間的考驗的。愛情是建立在自然真摯的情感之上的,有了這樣的真摯的愛情,哪怕住在“簡陋的小屋”,生活中也會充滿歡笑,相反,如果缺少這份真情,哪怕是躺在“黃金的地毯”上,也會發(fā)出痛苦的呻吟。

可見,克尼亞日寧在該詩中所表達(dá)的情愛觀,是非常具有進(jìn)步意義的。在18世紀(jì)俄國沙皇專制制度下,在很多的“安娜”和“達(dá)吉雅娜”的愛情還處在沉睡狀態(tài)、不得不服從封建婚姻制度的時候,克尼亞日寧的進(jìn)步思想是難能可貴的,也必然會對社會的進(jìn)步和時代的發(fā)展產(chǎn)生一定的影響。

該詩格律嚴(yán)謹(jǐn),抑揚格音步顯得典雅自然,語言也顯得優(yōu)美流暢,全詩共有十個詩節(jié),每節(jié)又分為十行,這種“十全十美”的結(jié)構(gòu)方式,顯然不是巧合,而是詩人崇高理想的一種外化形式。(吳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22112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