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家的工作
[意大利]米開朗琪羅
夫人,什么是某些人長期勞作的結晶?
為什么用粗石雕成的形象,
比它創(chuàng)造者的壽命更長,
而曾幾何時,藝術家卻化為灰燼?
什么事都有它的成因,
藝術戰(zhàn)勝自然,顯得更加輝煌。
我致力于雕塑,對此心里雪亮:
藝術超越時間和死亡,萬古常青。
因此我能使我們倆永垂不朽,
努力使你的臉和我追求的一模一樣,
不管用的是石塊,還是色彩。
過了千百年之后,
人們看到的是你的美麗和我的憂傷,
——我沒有辜負對你的熱愛。
(錢鴻嘉譯)
【賞析】
作為意大利文藝復興“三杰”之一、與達•芬奇和拉斐爾齊名的米開朗琪羅,為我們所熟知的是他的那些最負盛名的雕塑作品,如《大衛(wèi)》、《摩西》、《最后的審判》,在我們以往的視線中米開朗琪羅是以雕刻家、畫家和建筑師的身份出現的,殊不知這位直到80多歲高齡還在孜孜不倦地從事藝術工作的老人從年輕時代起就寫下了眾多抒情十四行詩,也是一位才華橫溢的詩人。
米開朗琪羅深受但丁、彼特拉克等人的影響,他的詩結構嚴謹,意境深遠,與他的造型藝術一樣,其詩篇也以粗獷、深沉、質樸而見長,大多歌頌友誼和愛情,還有專門贊嘆藝術的永恒和人類的精神美。
在《藝術家的工作》一詩中,詩人以樸實的語言循循善誘,道出了藝術的永恒魅力和偉大之處。自古以來美與時間就是一對死敵,美的脆弱與時間的殘酷讓多少人心碎,時間對美的摧殘和扼殺讓我們手足無措。正如莎士比亞所描述的“……時光又撕毀了它從前的贈品。/時光戳破了青春頰上的光艷,/在美的前額挖下深陷的戰(zhàn)壕,經典臺詞,/自然的至珍都被它肆意狂喊,/一切挺立的都難逃它的嫌刀......”而偉大的藝術正是調和這一沖突的良藥,莎士比亞也曾為此提出用結婚繁衍后代和創(chuàng)造藝術的方式來對抗時間對美的蠶食和殺戮。
在本詩中,首先,詩人以兩個提問引起傾聽者還有的注意和思考:“什么是某些人長期勞作的結晶?”為什么這些結晶即藝術作品,比如雕塑、繪畫、詩歌,要比創(chuàng)造它們的人存在的時間更長?當藝術家們已然離開人世,甚至墓地長滿荒草的時候,他們的藝術作品卻仍在閃耀著永恒的光輝。藝術家歷經一世,有許多在生前默默無聞,經過時間的考驗,死后才贏得人們的青睞和贊賞,如在那片金黃的向日葵中守望的凡•高。但是藝術家嘔心瀝血之作卻可以流芳百世,歷經幾百年、幾千年歲月滄桑,永享世人的仰視與贊美。接著,詩人自問自答,因為“藝術戰(zhàn)勝自然,顯得更加輝煌”,并且“藝術超越時間和死亡,萬古長青”。所以在第三節(jié)中,詩人奉勸那位夫人做自己的創(chuàng)作對象,無論是雕塑還是繪畫,都會讓藝術家本人和她永垂不朽。最后,詩人說“過了千百年之后,/人們看到的是你的美麗和我的憂傷”,藝術作品的偉大之處就是它保存了事物和生命的美麗,并且傾注了作家的理解和感情,觀賞者可以獲得這兩方面的信息,從而進入那個美妙的不同于現實的藝術世界。
歲月無情地呼?而過,把我們遠遠地拋在了后面,無數的詩人、畫家、家、哲學家等等都離開了這個紛繁復雜的塵世,但是他們所勾畫的藝術世界仍然鮮活地保存在我們的記憶中,不曾被風化,正如在米開朗琪羅的另一首詩《致瓦沙里》中所傳達的一樣:
“你把別人已被熄滅的形象重新燃亮,/盡管有時間和自然的約束,/你卻為人們和自己爭得永恒的榮光。”(王雪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19504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