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通常說一篇文章、一首詩、一幅畫要有“意境”。有了意境,作品就具有了生命力與想像力。而做人亦是如此,需要追尋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是人對自我如何安身立命的自覺意識,對人生價值與意義的自我審思。
時下,經(jīng)常會聽到一些老師說:“生活沒意思”。為什么會感到?jīng)]意思?因為在物欲橫流的時代,有些人迷失了自己,失去了對于生命本真的體悟,失去了對于人生境界的執(zhí)著追求,物的理念代替了生命的理念。海德格爾說過:“人是詩意地棲居在大地上!碑斎耸チ嗽娨獾闹敢龝r,人便不由自覺地“墮落”了。然而,即使我們不能改變世界,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改變自己就是要追尋作為教師的人生境界。教師的境界可劃分為三層:職業(yè)境界、道德境界、生命境界。
職業(yè)境界是最低層的教師境界,與其他社會職業(yè)并無多大區(qū)別。這個層次的教師缺乏自覺的精神,感受不到教育事業(yè)中的生命價值,缺少對學生的關愛與提高自我教學品格的主動精神,維系他們從事教育事業(yè)的動力是獲得生存的物質需要。如果教師沒有對生命的覺醒與呵護,就會缺少從事教育最基本的愛的精神。把教師作為養(yǎng)家糊口的職業(yè)來看待,只能帶著茫然的眼睛去面對生命,只能疲于應付每天的日,嵤,計算每天的收入所得?梢哉f,教師工作是一項清苦的工作,如果只處于職業(yè)境界,天長日久就會產(chǎn)生“沒意思”的感覺。
道德境界的教師超越了職業(yè)境界,以道德為追求,要求自己做好教師。道德本身是指引人超越自然本能,提升境界的一種社會規(guī)范,當這種社會規(guī)范內(nèi)化為人的主體意識時,人便達到了道德境界。道德境界的教師在與學生的交往中,感受到教師使命的崇高,以道德追求為生活旨趣,主動探究教學知識,提高教學技能,從自我道德要求的內(nèi)心出發(fā)去關愛學生、幫助學生。道德境界的教師以責任心為主要動力,以對學生負責為基本要求,如果不能實現(xiàn)自己的道德認識,那么教師會感到自責與內(nèi)疚。
生命境界是教師的最高境界。生命境界是指教師把教育事業(yè)作為自己的生命一樣去看待,將自己的生命完全融入到教師專業(yè)中去。教育是生命之間的對話,在這個對話中,可以超越一切塵世的干擾,而達到精神的愉悅。生命境界的教師把學生作為一個個單獨的生命主體去看待,他能夠深入學生的生命內(nèi)質,把握學生個體生命的特質,從而引導每個生命的成長。這是一種大愛,超越了狹隘的、地域的、民族的、社會的、個體的愛,而將整個愛上升為人類的共同事業(yè)與利益。而教師自己的生命則融化在教育事業(yè)之中,作為人類精神的共在而永恒。中外歷史上,不乏生命境界的教師,如孔子、蘇格拉底、蘇霍姆林斯基等等,他們以生命來詮釋教育,而他們的生命亦融入到了人類整體精神之流中。
教師境界是需要一個不斷追求的過程,它本身如同生命之流一樣,是個靈動的過程,教師的生命之花就在追尋人生境界的靈動之河中不斷綻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778150.html
相關閱讀:高三生物遺傳學試題及答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