擔心孩子幼小銜接的家長有多少?
在一個小學家長的QQ群里,我們找了一些家長,做了個小調查。
調查結果是——
選擇“從不擔心”的家長2人
A:我家孩子10個月就開口說話了,上學前普通話說得很標準的,還經常糾正我的錯誤發(fā)音。幼兒園的時候,也表現不錯,學習接受能力都蠻強的。
選擇“還行(有點焦慮)”的家長7人
B:我兒子在學校,我覺得孩子能玩就玩啦,不要太逼他,我家兒子上學前沒系統(tǒng)認過字,就是路邊廣告牌、家里東西認認,認字量也有七百多。他對學珠心算有興趣,我就給他報了,學得還不錯,F在上小學了,我對他學習肯定是不擔心的。但是班里將近50人,我兒子個子小,又內向,我就怕他被其他同學欺負。
選擇“擔心(多方面焦慮)”的家長5人
C:我女兒上的是全托學校,周一到周五住校,只有周末我們才能見到女兒。我很擔心她在學校的生活。本來在幼兒園我家女兒是班長,在班里很活躍的,現在上了全托小學,她很不喜歡也很不開心。她常和我說“媽媽,老師教的我都會,可是我不想舉手也不想表現,我只想回家。”我很擔心她不適應環(huán)境,交往能力弱,這樣老是有情緒,怕對學習有影響。
選擇“累、比孩子還緊張、生活全亂了”的家長6人
D:我女兒她很好動,上課有時會亂講話,跟同學交頭接耳。我就怕她這點。后來老師也打電話來說過。女兒上學才一個月不到,我就感覺累死了。我是做生意的,和我一起做生意的朋友都有孩子了,我們談完生意就坐下來談孩子。孩子大的給孩子小的支支招,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我們就一起討論。經常是一群人一起喊累。
實地調查
一個班的“小調皮”總有四五個
“基礎差”的孩子也總有四五個
上周,我們找到一個小學一年級班主任王老師,聽了節(jié)她的一節(jié)課。
課文內容是學拼音字母“g、k、h”,王老師提高聲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磮D說話學字母,再拼讀,學生還算認真。十分鐘過去,有幾個男生視線離開老師。我們稱呼他們?yōu)樾、小B和小C。
小A一會兒到抽屜里摸東西,一會兒晃動椅子,看見老師看他,趕緊坐端正,不一會兒,又亂動起來。
小B一看就是個內向孩子。他的眼神怯生生的,總是低頭玩手指,不抬頭看老師。
小C趴在桌上,很沒精神。王老師拿著字母卡走動,看見走神的學生,就摸摸頭或者直接提問。小A被點到,發(fā)音還算準確。小B被摸了頭,端坐起來。小C看見老師看他,趕緊舉手回答問題。
下課了,小A第一個沖出教室,玩得很兇。小B沒出去,在座位上玩鉛筆盒。小C說,昨晚吹了十分鐘笛子才睡,早上媽媽叫他起來又太早,所以有點累。
課后王老師說,小A性格外向,算是班里的“小調皮”;小B是個“悶葫蘆”,喜歡自己玩,課業(yè)有點落后;小C平時很神氣,課上會插話,今天有點累,說話少。
我們找到杭州市教育局剛評出來的四位優(yōu)秀班主任:大關小學的金梅芳老師,長壽橋小學鳳起校區(qū)的費迎春老師,茅以升實驗學校的毛丹華老師,西湖府苑小學的聶熒老師。她們總結說,一年級每年都是隨機分班,但是每個班小朋友的個性都會有差不多的比例。以30人一班為例,“小調皮”四五個,“悶葫蘆”三四個,基礎差的孩子四五個。有時“小調皮”多點,有時“悶葫蘆”多點。
沒消息就是好消息
和家長們聊,他們都知道“幼小銜接”時孩子會出狀況,也知道很正常,但是如何知道孩子表現,再對癥下藥,家長們都說,與老師的交流太少。
“我都是根據孩子的話,來猜他的課堂表現。”“老師平時很忙很辛苦的,我們也不好意思打擾。”“要是孩子表現差,老師肯定會打電話,沒有電話說明孩子至少沒很差。”……家長們都揣測著,以“老師打不打電話”為標準——沒消息就是好消息。
老師說,家長的感覺基本是對的。
優(yōu)秀輔導員金老師的體會是,一年級新生正經歷“幼小銜接”,問題出現得多,家長不必擔心,孩子會適應的。
“外向的孩子上課時候做小動作、插嘴都很正常,內向的孩子不愛發(fā)言也沒關系,跟不上的孩子老師一般會給他開小灶,這些孩子只要在我們眼底有進步,我們就不會打電話給家長‘告狀’的。除非孩子表現一直不太好,老師說了也沒多大效果,我們才會打電話,委婉地希望家長配合。”
幼小銜接期
有幾類孩子不太適應幼小銜接
一類是精力旺盛的“小調皮”,他們上課愛做小動作,注意力也難集中。費迎春老師的觀點是,家長要在家里幫忙立規(guī)矩,不能手軟,要讓孩子有常規(guī)的意識,還要訓練孩子的注意力——比如讓孩子看著家長的眼睛,重復家長的話。懂得了規(guī)矩,孩子很快就會適應起來。
第二類是“悶葫蘆”,孩子性格內向,不喜歡與人交流,也不太回應老師的問題。毛丹華老師說,老師要和內向孩子多聊天,找機會夸他,建立他們的自信心。家長在家也要多表揚孩子的優(yōu)點,孩子被關注了,有了信心,就沒什么問題了。
還有一類是基礎較弱、學得吃力的孩子。年齡小或者發(fā)育不是很好,幼兒園階段沒學認字和數學的孩子,可能會遇到這種情況。聶熒老師說,這樣的孩子一般會被“照顧”得多一些,如果家長再精心輔導,培養(yǎng)孩子好的學習習慣,兩方面一結合,孩子的進步會很快。
現在很多家長希望孩子沒壓力地玩著過童年,很多幼兒園也順應家長的要求,整個幼兒園過程里基本上沒學識字和數學,像蒙臺梭利幼兒園,就以發(fā)展孩子個性、尊重孩子意愿為特色。但是,幼小銜接班和學前班的作用,幾位老師都說不可小覷,班上優(yōu)秀的孩子不一定都上過學前班,但至少上過學前班的不會落后。
關于一年級的作業(yè)量,幾位老師說一年級布置的作業(yè)都不會多,都是以讀為主。回家將今天學的讀讀說說,鞏固一下就好,孩子畢竟也沒多大耐性,半小時到一小時就差不多了。不要熬到很晚,畢竟第二天還有課業(yè)。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716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