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前期,給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其實比儲存知識提前接受各種技能學習更為重要。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對孩子的成長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這種價值觀的塑造不僅必要還要非常慎重,正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孩子在幼兒期所確立的價值觀將影響其一生。
孩子的價值觀包括什么呢?家長在這方面對孩子有哪些期待呢?
我們曾經在做這樣一項調查。
“您希望自己的孩子具備以下哪種品德呢?”
家長的答案很多,基本概括為:感恩、孝順、懂得謙讓、有禮貌、勤奮、好學、不浪費、不攀比、聽話。
“你覺得以上幾項如果以五分制為標準給自己打分,會打多少呢?”
這一項,很多家長都沒有填。
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所希望的良好品德與價值觀都只是停留在理論上、口頭說教上,并沒有真正付諸于行為,也沒有在日常生活中貫徹。作為家長,往往是言傳盡到了,但是身教滯后或缺失。
那么,在孩子眼中,他們又會如何理解呢?
最近,校區(qū)為了培養(yǎng)孩子們的自我約束意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開始推行“功過格。”
功過格出自《了凡四訓》,這是明朝了凡先生把自己親身的經歷和畢生學問與修養(yǎng)匯集成的一部小書,這本書中主要圍繞著“立命、改過、積善、謙德”是了凡先生對自己孩子的教誨與鼓勵,專為教育自己的子孫而作的。
了凡先生的功過格非常值得借鑒。
所謂功過格,其實與“每日三省吾身”的初衷一致,并且更俱實效性,同時便于考證。這是一種記錄自己行為善惡用來自勉自省的格子紙,具體做法是把每日做的好事列為功格也就是善行,而每天說過的錯話、做過的錯事記錄在過格之內,并用正負數字標示。奉行者每日自省,記錄不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59948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