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樂曾在大人的幫助下,養(yǎng)過一只小雞,從雞寶寶一直養(yǎng)成長出雞冠的小公雞。在小雞成長的過程中,孩子觀察到小雞長出翅膀了,長出小雞冠了,小雞在院子里遛彎時喜歡在泥地上扒土玩等等,感受到無比的快樂?墒窃诔鞘械募依镌趺茨莛B(yǎng)雞呢?一是雞的糞便太臭,盡管經常清理還是會污染家里的空氣;二是小雞長大了要打鳴,不符合物業(yè)管理的要求。但是我沒有武斷地趁孩子不在家時把雞殺掉,我覺得這樣做會傷害孩子,不如讓孩子面對養(yǎng)雞的各種經歷。
我先把平時和孩子玩過的“捕小魚”的親子游戲又講了講,告訴孩子為什么捕到小魚就放回河里,捕到大魚才送到魚市。過了一段時間,又告訴孩子,我們常吃的雞腿、豬肉都是把小雞、小豬養(yǎng)大了變成的美味。還講了豬皮可以做什么,豬毛可以做什么。樂樂慢慢地接受了把小雞變成美味,也能夠觀察姥爺殺雞、接雞血、拔雞毛等過程。我還事先拔了幾根好看的雞毛留著給他玩。
但是剛過了兩天,樂樂早晨醒來就不開心,說:“我夢見小雞了,我最不喜歡殺掉小雞了。”“你不是喜歡吃雞腿嗎?”“我喜歡超市里的雞腿!”見孩子還沒有真正面對這個現實,我說:“如果你覺得很難過,就哭出來吧。”孩子哭了一會兒(我一直靜靜地等待著),說:“爸爸做的雞一點兒都不好吃。”的確,老公一向擅長烹飪,可那天做的雞是炒的不是燉的,嚼不動;雞血豆腐也沒煮熟。樂樂最喜歡吃血豆腐了。“真是的,太不成功了。”我表示贊同。見孩子情緒好了,我立刻說:“樂樂現在學會面對痛苦了,太好了!”他也笑了。
我想:孩子自己經歷痛苦,化解痛苦,比我的開導更有效果。
學會“面對痛苦”,并合理化解,是孩子要經歷的一種情感體驗。
首先父母要認識到這一點,然后才能合理疏導。通過小雞的到來、喂養(yǎng)、失去的全過程,孩子體會到了快樂、痛苦這些真實的內心體驗。
仔細想想,我們人類不也是要經歷出生、成長、死亡這個過程的嗎?
我們很快能夠學會享受快樂,我們也應該很快學會面對痛苦、失意,成為一個健全的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52094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