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薈是我朋友的女兒,當聽完她的敘述后,我的眼里已滿是淚水。淚眼中始終晃動著走廊上那位無助的、哭泣的小女孩的身影。她是在為想念親人而哭嗎?顯然是的。她是在為老師對自己的忽略而哭嗎?我想,6歲的小姑娘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事后我問她,老師壞不壞?她說,不壞,只是老師說話不算數(shù),又太小氣了!“說話不算數(shù)”,“太小氣”,這就是6歲的小學生通過這件小事所能作出的對老師的判斷。
我們經(jīng)常以繁忙為借口忽略身邊的孩子的要求,我們經(jīng)常認為孩子“少不更事”而忽略孩子的想法,我們也經(jīng)常以一己私利違背自己的職業(yè)原則而忽略孩子的健康成長。說實在的,做教師的沒有不忙的,尤其是做一名好班主任,可是,對教育者而言,“教育無小事”,當你幫助孩子撥通親人的電話的時候,你也就成功地實現(xiàn)了對孩子的一次互助互愛的教育。孩子是“少不更事”,可是正因為“少不更事”,白紙一張,才顯得清純與可愛,才顯示出了教育在孩子心靈深處的份量。至于教師違背職業(yè)精神,矯揉造作,那么,當你將矯情與偽飾當作自己的美麗外衣的時候,你的教育真誠和責任以及良心便也沒了。
好在現(xiàn)在還有能主動伸出援助的小手的小東同學;但是,如若我們一再放縱這種殘忍的“忽略”,那么可愛的“小東”們的一顆顆溫柔關(guān)愛的心靈也會結(jié)上冷漠和虛偽的堅冰。到那時,魯迅先生的那句深沉的“救救孩子”的呼喚,定會毫不留情地像鐵錘一樣錘擊咱這些為人師者的靈魂。
點評:孩子的心靈其實是敏感而脆弱的,我們沒有放在心上的不經(jīng)意間的小小忽略會讓孩子心靈蒙上一層陰影。本文作者從生活中很容易被人忽略的小細節(jié)中,捕捉到教育的真意。把孩子平等看待,答應的事必須做到。這樣一來,從教師自身做起,會起到很好的言傳身教的作用。不要以孩子小想不了那么多為借口去忽略孩子,孩子的心靈是敏感的,是單純的,需要教師用心去呵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51759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