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fèi)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原文翻譯及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原文

醉別復(fù)幾日,登臨遍池臺。

何時(shí)石門路,重有金樽開。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

飛蓬各自遠(yuǎn),且盡手中杯。

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注釋

、石門:山名,在今山東曲阜縣東北。山不甚高大,石峽對峙如門,故名。杜二甫:即詩人杜甫,因排行第二,故稱他為杜二甫。

2、池臺:池苑樓臺。

3、金樽開:指開樽飲酒。

4、泗水:水名,在山東省東部,源出山東泗水縣陪尾山,向西流經(jīng)流經(jīng)曲阜、兗州,由濟(jì)寧入運(yùn)河。

5、徂(cú)徠(ái):山名。徂徠山在今山東泰安市東南。

6、飛蓬:一種植物,莖高尺余,葉如柳,花如球,常隨風(fēng)飛揚(yáng)旋轉(zhuǎn),故名飛蓬,又稱轉(zhuǎn)蓬。

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翻譯

離痛飲后大醉而別還有幾日,我們登臨遍附近的山池樓臺。什么時(shí)候在石門山前的路上,重新有我們在那里暢飲開懷?漾漾的秋波搖蕩在眼前泗水,熠熠的海色映亮了遠(yuǎn)山徂徠。我們就如飛蓬一樣各自飄遠(yuǎn),且來個淋漓痛快飲盡手中杯!

李白《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賞析

《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是唐代詩人李白的作品,這是一首五言律詩。此詩以“醉別”開始,干杯結(jié)束,首尾呼應(yīng),一氣呵成,充滿豪放不羈和樂觀開朗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無纏綿哀傷的情調(diào)。全詩語言古樸真淳,直抒胸臆,把敘事、繪景、抒情三者融為一體,以情動人,以美感人,充滿了深情厚誼與詩情畫意,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李白于公元744年(天寶三載)被詔許還鄉(xiāng),驅(qū)出朝廷后,在洛陽與杜甫相識,兩人一見如故,來往密切。公元745年(天寶四載),李杜重逢,同游齊魯。深秋,杜甫西去長安,李白再游江東,兩人在魯郡東石門分手,魯郡指現(xiàn)在的山東兗州,石門為兗州城東金口壩。臨行時(shí)李白寫了這首送別詩。題中的“二”,是杜甫的排行。

“醉別復(fù)幾日”,沒有幾天便要離別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別吧!兩位大詩人在即將分手的日子里舍不得離開。“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魯郡一帶的名勝古跡,亭臺樓閣幾乎都登臨游覽遍了,“登臨遍池臺”說的就是這個意思。李白多么盼望這次分別后還能再次重會,同游痛飲:“何時(shí)石門路,重有金樽開?”石門,山名,在山東曲阜東北,是一座風(fēng)景秀麗的山巒,山有寺院,泉水潺潺,李杜經(jīng)常在這幽雅隱逸的勝地游覽。這兩句詩也就是杜甫所說的“何時(shí)一樽酒,重與細(xì)論文”的意思!爸赜薪痖组_”這一“重”字,熱烈地表達(dá)了李白希望重逢歡敘的迫切心情;又說明他們生活中有共同的樂趣,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讀來令人感到親切。

李杜同嗜酒,同愛游山玩水。他們是在秋高氣爽、風(fēng)景迷人的情景中分別的:“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徠。”這里形容詞“明”用如動詞,賦予靜態(tài)的自然色彩以運(yùn)動感。不說徂徠山色本身如何青綠,而說蒼綠色彩主動有意地映照徂徠山,和王安石的詩句“兩山排闥送青來”所采用的擬人化手法相似,這就把山色寫活,顯得生氣勃勃而富有氣勢。“明”字是這句詩的“詩眼”,寫得傳神而生動。在這山清水秀、風(fēng)景如畫的背景中,兩個知心朋友在難舍難分,依依惜別:“飛蓬各自遠(yuǎn),且盡手中杯!”好友離別,仿佛轉(zhuǎn)蓬隨風(fēng)飛舞,各自飄零遠(yuǎn)逝,令人難過。語言不易表達(dá)情懷,言有盡而意無窮,那么,就傾盡手中杯,以酒抒懷,來一個醉別吧!感情是多么豪邁而爽朗。結(jié)句干脆有力,李白對杜甫的深厚友情,不言而喻而又傾吐無遺。

這首送別詩以“醉別”開始,干杯結(jié)束,首尾呼應(yīng),一氣呵成,充滿豪放不羈和樂觀開朗的感情,給人以鼓舞和希望而毫無纏綿哀傷的情調(diào)。詩中的山水形象,雋美秀麗,明媚動人,自然美與人情美??真摯的友情,互相襯托;純潔無邪、胸懷坦蕩的友誼和清澄的泗水秋波、明凈的徂徠山色交相輝映,景中寓情,情隨景現(xiàn),給人以深刻的美感享受。這首詩以情動人,以美感人,充滿詩情畫意,是膾炙人口的佳作。

李白的詩詞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960343.html

相關(guān)閱讀:鮑照《還都道中詩三首》原文及翻譯 賞析
陶淵明《贈羊長史》原文及翻譯 賞析
李端《聽箏》原文及翻譯賞析
中德四季晨昏雜詠(節(jié)選)_詩歌鑒賞
虞世南?擬飲馬長城窟原文及翻譯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