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戲為六絕句》原文、賞析及翻譯
《戲為六絕句》原文
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
今人嗤點流傳賦,不覺前賢畏后生。
楊王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
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
縱使盧王操翰墨,劣于漢魏近風騷。
龍文虎脊皆君馭,歷塊過都見爾曹。
才力應難夸數公,凡今誰是出群雄。
或看翡翠蘭苕上,未掣鯨魚碧海中。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后塵。
未及前賢更勿疑,遞相祖述復先誰。
別裁偽體親風雅,轉益多師是汝師。
《戲為六絕句》翻譯
注釋:
、庾信:南北朝時期的著名詩人。文章:泛言文學。老更成: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
2、凌云健筆:高超雄健的筆力。意縱橫:文思如潮,文筆揮灑自如。
3、嗤點:譏笑、指責。
4、前賢:指庾信。畏后生:即孔子說的“后生可畏”。后生,指“嗤點”庾信的人。但這里是諷刺話,意思是如果庾信還活著,恐怕真會覺得“后生可畏”了。
5、王楊盧駱: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這四人都是初唐時期著名的作家,時人稱之為“初唐四杰”。詩風清新、剛健,一掃齊、梁頹靡遺風。當時體:指四杰詩文的體裁和風格在當時自成一體。
6、輕。╞ó):言行輕佻,有玩弄意味。此處指當時守舊文人對“四杰”的攻擊態(tài)度。哂(shěn):譏笑。
7、爾曹:你們這些人。
8、不廢:不影響。這里用江河萬古流比喻包括四杰在內的優(yōu)秀作家的名字和作品將像長江黃河那樣萬古流傳。
9、翰墨:筆墨。
0、風騷:“風”指《詩經》里的《國風》,“騷”指《楚辭》中的《離騷》,后代用來泛稱文學。
、龍文虎脊:喻瑰麗的文辭。
2、翡翠:鳥名。蘭苕(tiáo):蘭花和苕花。郭璞《游仙詩》:“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
3、掣(chè):拉,拽。
4、。盒】,看不起,輕視。
5、必為鄰:一定要引以為鄰居,即不排斥的意思。
6、竊攀:內心里追攀。屈宋:屈原和宋玉。方駕:并車而行。這是詩人對輕薄文士說的:“你們想與屈原、宋玉齊名,應當具有和他們并駕齊驅的精神和才力。”齊、梁文風浮艷,重形式輕內容。這一句,詩人緊承上句說:“如若不然,恐怕你們連齊梁文人還不如呢!”
7、未及前賢更勿疑:這句是說那些輕薄之輩不及前賢是毋庸置疑的。
8、遞相祖述:互相學習,繼承前人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復先誰:不用分先后。
9、別裁偽體:區(qū)別和裁減、淘汰那些形式內容都不好的詩。親風雅:學習《詩經》風、雅的傳統(tǒng)。
20、轉益多師:多方面尋找老師。汝師:你的老師。
翻譯:
庾信的文章到了老年就更加成熟了,其筆力高超雄健,文思如潮,文筆揮灑自如。當今的人譏笑、指責他留下的文章,如果庾信還活著,恐怕真會覺得你們這些后生可畏了。
王勃、楊炯、盧照鄰和駱賓王四杰在當時的時代條件下,他們的作品已經達到最高的造詣。四杰的文章被認為是輕薄的,被守舊文人譏笑。你們這些守舊文人,在歷史的長河中本微不足道,因此只能身名俱滅,而四杰卻如江河不廢,萬古流芳。
即便是王楊盧駱四杰操筆作詩,作品比不上漢魏的詩歌而接近《詩經》《楚辭》,但他們還是龍文虎脊的千里馬,可以為君王駕車,縱橫馳騁,不像你們一跑長途就會跌倒。
你們的才力應難以超越上述幾位,現在誰成就能超出他們?你們這些人所作的濃麗纖巧的詩文,不過是像翡翠飛翔在蘭苕之上一般的貨色,缺少大的氣度,而沒有如掣取鯨魚于碧海之中那樣的雄健才力和闊大氣魄,只是一些小靈小巧的玩意。
你們學詩要愛古人但也不能鄙薄像庾信、四杰這樣的今人,要把他們的清詞麗句引為同調。如果你們要在內心里追攀屈原、宋玉,應當具有和他們并駕齊驅的精神和才力,否則就會沿流失源,墮入齊、梁時期那種輕浮側艷的后塵了。
那些輕薄之輩不及前賢是毋庸置疑的,繼承前人、互相學習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應該是不用分先后的。區(qū)別和裁剪、淘汰那些形式內容都不好的詩,學習《詩經》風雅的傳統(tǒng),虛心向前賢學習,老師越多,這才是你們真正的老師。
《戲為六絕句》賞析
清人李重華在《貞一齋詩話》里有段評論杜甫絕句詩的話:
七絕乃唐人樂章,工者最多!畎、王昌齡后,當以劉夢得為最。緣落筆朦朧縹緲,其來無端,其去無際故也。杜老七絕欲與諸家分道揚鑣,故爾別開異徑。獨其情懷,最得詩人雅趣!
他說杜甫“別開異徑”,在盛唐七絕中走出一條新路子,這是熟讀杜甫絕句的人都能感覺到的。除了極少數篇章如《贈花卿》、《江南逢李龜年》等外,他的七絕確是與眾不同。
首先,從內容方面擴展了絕句的領域。一切題材,感時議政,談藝論文,紀述身邊瑣事,凡能表現于其他詩體的,他同樣用來寫入絕句小詩。
其次,與之相聯系的,這類絕句詩在藝術上,它不是朦朧縹緲,以韻致見長之作;也缺乏被諸管弦的唱嘆之音。它所獨開的勝境,乃在于觸機成趣,妙緒紛披,讀之情味盎然,有如圍爐閑話,剪燭論心;無論感喟?欷,或者嬉笑怒罵,都能給人以親切、真率、懇摯之感,使人如見其人,如聞其聲。樸質而雅健的獨特風格,是耐人咀嚼不盡的。
《戲為六絕句》(以下簡稱《六絕句》)就是杜甫這類絕句詩標本之一。
以詩論詩,最常見的形式是論詩絕句。它,每首可談一個問題;把許多首連綴成組詩,又可見出完整的藝術見解。在我國詩歌理論遺產中,有不少著名的論詩絕句,而最早出現、最有影響的則是杜甫的《六絕句》。
《六絕句》作于上元二年(76),前三首評論作家,后三首揭示論詩宗旨。其精神前后貫通,互相聯系,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
《六絕句》第一首論庾信。杜甫在《春日憶李白》里曾說,“清新庾開府”。此詩中指出庾信后期文章(兼指詩、賦),風格更加成熟:“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健筆凌云,縱橫開闔,不僅以“清新”見長。唐代的“今人”,指手劃腳,嗤笑指點庾信,適足以說明他們的無知。因而“前賢畏后生”,也只是諷刺的反話罷了。
第二、三首論初唐四杰。初唐詩文,尚未完全擺脫六朝藻繪余習。第二首中,“輕薄為文”,是時人譏哂“四杰”之辭。史炳《杜詩瑣證》解此詩云:“言四子文體,自是當時風尚,乃嗤其輕薄者至今未休。曾不知爾曹身名俱滅,而四子之文不廢,如江河萬古長流!
第三首,“縱使”是杜甫的口氣,“盧王操翰墨,劣于漢魏近風騷”則是時人哂笑四杰的話(詩中盧王,即概指四杰)。杜甫引用了他們的話而加以駁斥,所以后兩句才有這樣的轉折。意謂即便如此,但四杰能以縱橫的才氣,駕馭“龍文虎脊”般瑰麗的文辭,他們的作品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
這三首詩的用意很明顯:第一首說,觀人必觀其全,不能只看到一個方面,而忽視了另一方面。第二首說,評價作家,不能脫離其時代的條件。第三首指出,作家的成就雖有大小高下之分,但各有特色,互不相掩。我們應該恰如其分地給以評價,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向前人學習。
這些觀點,無疑是正確的。但這三首詩的意義,遠不止這些。
魏、晉六朝是我國文學由質樸趨向華彩的轉變階段。麗辭與聲律,在這一時期得到急劇的發(fā)展,詩人們對詩歌形式及其語言技巧的探求,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而這,則為唐代詩歌的全面繁榮創(chuàng)造了條件。然而從另一方面看來,六朝文學又有重形式、輕內容的不良傾向,特別到了齊、梁宮體出現之后,詩風就更淫靡萎弱了。
因此,唐代詩論家對六朝文學的接受與批判,是個極為艱巨而復雜的課題。
當齊、梁余風還統(tǒng)治著初唐詩壇的時候,陳子昂首先提出復古的主張,李白繼起,完成了廓清摧陷之功!皠杖A去實”的風氣扭轉了,而一些胸無定見、以耳代目的“后生”、“爾曹”之輩卻又走向“好古遺近”的另一極端,他們尋聲逐影,竟要全盤否定六朝文學,并把攻擊的目標指向庾信和初唐四杰。
庾信總結了六朝文學的成就,特別是他那句式整齊、音律諧和的詩歌以及用詩的語言寫的抒情小賦,對唐代的律詩、樂府歌行和駢體文,都起有直接的先導作用。在唐人的心目中,他是最有代表性的近代作家,因而是非毀譽也就容易集中到他的身上。至于初唐四杰,雖不滿于以“綺錯婉媚為本”的“上官體”,但他們主要的貢獻,則是在于對六朝藝術技巧的繼承和發(fā)展,今體詩體制的建立和鞏固。而這,也就成了“好古遺近”者所謂“劣于漢魏近風騷”的攻擊的口實。
如何評價庾信和四杰,是當時詩壇上論爭的焦點所在。杜甫抓住了這一焦點,在《六絕句》的后三首里正面說了自己的看法。
“不薄今人愛古人”中的“今人”,指的是庾信、四杰等近代作家。杜甫之所以愛古而不薄今,是從“清詞麗句必為鄰”出發(fā)的!盀猷彙保匆秊橥{之意。在杜甫看來,詩歌是語言的藝術,“清詞麗句”不可廢而不講。更何況庾信、四杰除了“清詞麗句”而外,尚有“凌云健筆”、“龍文虎脊”的一面,因此他主張兼收并蓄:力崇古調,兼取新聲,古、今體詩并行不廢!安槐〗袢藧酃湃耍逶~麗句必為鄰”,當從這個意義上去理解。
但是,僅僅學習六朝,一味追求“翡翠戲蘭苕,容色更相鮮”一類的“清詞麗句”,雖也能賞心悅目,但風格畢竟柔媚而淺;要想超越前人,必須恢宏氣度,縱其才力之所至,才能掣鯨魚于碧海;于嚴整體格之中,見氣韻飛動之妙;不為篇幅所窘,不被聲律所限,從容于法度之中,而神明于規(guī)矩之外。要想達到這種藝術境界,杜甫認為只有“竊攀屈宋”。因為《楚辭》的精采絕艷,是千古詩人的不祧之祖。由六朝而上追屈、宋,才能如劉勰所說:“酌奇而不失其真,玩華而不墜其實,則顧盼可以驅辭力,咳唾可以窮文致”(《文心雕龍?辨騷》),不至于沿流失源,墮入齊、梁輕浮側艷的后塵了。
杜甫對六朝文學既要繼承、也要批判的思想,集中表現在“別裁偽體”、“轉益多師”上。
《六絕句》的最后一首,前人說法不一。這里的“前賢”,系泛指前代有成就的作家(包括庾信、四杰)!斑f相祖述”,意謂因襲成風!斑f相祖述”是“未及前賢”的根本原因。“偽體”之偽,癥結在于以模擬代替創(chuàng)造。真?zhèn)蜗嗷,則偽可亂真,所以要加以“別裁”。創(chuàng)造和因襲,是杜甫區(qū)別真、偽的分界線。只有充分發(fā)揮創(chuàng)造力,才能直抒襟抱,自寫性情,寫出真的文學作品。庾信之“健筆凌云”,四杰之“江河萬古”,乃在于此。反之,拾人牙慧,傍人門戶,必然是沒有生命力的。堆砌詞藻,步齊、梁之后塵,固然是偽體;而高談漢、魏的優(yōu)孟衣冠,又何嘗不是偽體?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真、偽的區(qū)別,并無古、今的成見。
“別裁偽體”和“轉益多師”是一個問題的兩面!皠e裁偽體”,強調創(chuàng)造;“轉益多師”,重在繼承。兩者的關系是辯證的!稗D益多師是汝師”即無所不師而無定師。這話有好幾層意思:無所不師,故能兼取眾長;無定師,不囿于一家,雖有所繼承、借鑒,但并不妨礙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此其一。只有在“別裁偽體”區(qū)別真?zhèn)蔚那疤嵯,才能確定“師”誰,“師”什么,才能真正做到“轉益多師”。此其二。要做到無所不師而無定師,就必須善于從不同的角度學習別人的成就,在吸取的同時,也就有所揚棄。此其三。在既批判又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造,熔古今于一爐而自鑄偉辭,這就是杜甫“轉益多師”、“別裁偽體”的精神所在。
《六絕句》雖主要談藝術方面的問題,但和杜甫總的創(chuàng)作精神是分不開的。詩中“竊攀屈宋”、“親風雅”則是其創(chuàng)作的指導思想和論詩的宗旨。
這六首小詩,實質上是杜甫詩歌創(chuàng)作實踐經驗的總結,詩論的總綱;它所涉及的是關系到唐詩發(fā)展中一系列的重大理論問題。在這類小詩里發(fā)這樣的大議論,是前所未有的。詩人即事見義,如地涌泉,寓嚴正筆意于輕松幽默之中,娓娓而談,莊諧雜出。李重華說杜甫七絕“別開異徑”,正在于此。明乎此,這詩之所以標為《戲為六絕句》,也就不煩辭費了。
杜甫的詩全集 68首詩全集下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936779.html
相關閱讀:青年女囚_詩歌鑒賞
和平頌_詩歌鑒賞
韓?《故都》原文翻譯及賞析
戰(zhàn)國策?趙四?樓緩將使伏事辭行
曹操?蒿里行原文及翻譯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