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題。
慈姥磯
何遜
暮煙起遙岸,斜日照安流。一同心賞夕,暫解去鄉(xiāng)憂。
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捅蛔砸,江上望歸舟。
注:何遜(?—518
)南朝梁詩人。今山東郯城人。
8
.詩的頸聯(lián)中,有兩個字用得十分傳神,請找出來并說明理由。(5
分)
“
合”“
浮”
兩字用得傳神。(2
分)“
合”
字寫出了近岸被江沙包圍的景象,“
浮”
字寫出了遠處山峰連綿煙霧漂浮繚繞的景象,兩字都用動詞,把靜止的景物寫得富有動感,因此形象傳神。(3
分)(意思對即可)
9
.這首詩表現(xiàn)了詩人什么樣的情感?
請簡要分析。(6
分)
(6
分)表現(xiàn)了思鄉(xiāng)之情。(2
分)詩人傍晚送友人,看到江畔夕陽、暮靄沉沉的景象,暫時忘卻了離鄉(xiāng)的悲愁。當望著友人遠去的歸舟,自己卻不能回歸,不由得再次陷入了思鄉(xiāng)的悲哀之中。(3
分)(意思對即可)
譯文:
傍晚的煙霞在遙遠的岸邊升起,將要落山的太陽照在平靜的江面上。我和送我的朋友一起欣賞江上的晚景,暫時化解了離鄉(xiāng)帶來的憂愁。曠野中廣闊的沙灘在江流涯岸聚合,山巒間連綿起伏的繚霧冉冉浮蕩。遠行的我止不住落下了傷心的眼淚,久久的立在江邊目送著友人漸行漸遠的歸船。
賞析:
這是一篇離愁詩,作者辭家出門,友人相送至慈姥磯渡口,詩人感慨萬分,寫下了當時的所見所感。全文由兩幅素描畫組成,畫中蘊含著詩人纏綿的思緒與孤寂凄迷的鄉(xiāng)愁。
前四句是一幅夕照江景圖:暮色中淡淡的煙霧從遠處的江邊冉冉升起,與天邊的余霞相映成趣;夕陽的余輝斜落在平靜的江面上,江面上波光粼粼閃爍,詩人和送他的友人陶醉在眼前奇妙的江景中,暫時化解了他離鄉(xiāng)的憂愁。這幅畫視野開闊,筆調柔和綺麗,畫中人物癡迷忘憂,與大自然融為一體,呈獻給讀者靜謐和諧的美感享受。
后四句是一幅江邊夜臨前奏圖。“
野岸平沙合,連山遠霧浮。”
夕陽將要落山,空曠的郊野上茫茫白沙聚合在水涯邊,遠處延綿不斷的重重山巒上云霧飄蕩,在這寂寞的荒野中,只有詩人孤獨的孑影,一種凄涼的辛酸化成了止不住的淚水,伴隨著內心的無助傾瀉而下,在淚眼朦朧中,詩人戀戀不舍地望著江上友人遠去的歸舟。此情此景正如后世詩人崔顥在《黃鶴樓》中寫道:“
日末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本詩藝術特征:意境靜謐恢宏,抒情濃郁悲涼。情景刻畫細膩,物象開闊傳神,寓目取財,蘊情真摯,筆調低沉,聲韻和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ci/36449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