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輔導師:你今天感覺怎樣?
當事人:我非常生氣,讓人難以置信地生氣!
心理輔導師:對于你的生氣你有何感覺?(將當事人領入了一種抽離狀態(tài))
當事人:對此我感到失望。(一種能量很低的情緒狀態(tài),因而氣憤情緒一下子就被轉化了)
心理輔導師:假設你是你所崇拜的一個偉人來看這個問題,你會怎么想?
當事人:也許不必生氣,這可能是一個有益我成長的經驗。(將當事人再次的抽離。我們看到當事人已經不再生氣了,相反的他開始覺得這是一個有益于成長的經驗)
呵呵,這個抽離的過程很經典。∥矣X得第一步的抽離是比較不好把握的。要當事人說出自己對自己現在生氣的感覺,那么當事人可能會說出很多種感覺,而我們要的是那種失望的感覺。比如:
當事人:他當眾給我難堪,我很氣憤!
咨詢師:對于你的生氣,你的感覺如何?
當事人:我就是生氣啊。
咨詢師:我是說您對您的生氣有何看法。
當事人:我不想生氣,可是碰到她那樣的人,我能不生氣嗎?
咨詢師:也就是說您是不愿意生氣的,對您現在生氣的感覺是比較失望的,是嗎?
當事人:對,要是不遇見她那樣的人,誰愿意生氣!
咨詢師:在您的生活中您最崇拜哪一個人?,或者是一個偉人?
當事人:我比較欣賞華通公司的那個陳總,上次我們業(yè)主一百多個人把他圍起來,說的話難聽死了,但是他始終是那樣,一點兒也不生氣,這個人真是不簡單。
咨詢師:假設你現在就是陳總,面對這樣的問題,你會怎么想?(這個問法很有技術含量,沒有這樣說“如果陳總遇到這樣的問題,他會怎樣?”,這樣說,那還是陳總的事情,與我有什么關系,所以必須要“假設你就是陳總……”)
當事人:我應該就不生氣了,我應該能找到解決的辦法。
可見抽離的第一步是很關鍵的,而第二步的換位法也是必須在經過了第一步的處理之后,才可以用的。當事人正在氣頭上的時候,他把自己的氣憤看的跟寶貝似的,誰敢動我的“寶貝”我就跟誰急,我們第一步就是要降低他對他的氣憤的價值,先把他視為“珍寶”那個玩意兒貶的一文不值,然后在讓他換位思考,才有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jiaolian/10710.html
相關閱讀:NLP教練技術的四種文化
如何當好下屬的教練?
彼得原理
智慧就在歡笑間
教練世紀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