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如何貫徹素質教育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交往、互動、共同發(fā)展的過程。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生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有效的數學教學應當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背景出發(fā),向他們提供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在活動中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促使他們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技能、思想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實施素質教育已成為人們的共識,部分學校的做法是:增加(設置)文體活動,科技活動,選修課和社會實踐。不可否認,這是提高學生素質的重要手段,但課堂教學是學校教育主渠道,要減輕學生負擔,提高學生的素質,必須改革課堂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

  一、注重知識的形成過程

  每門學科的發(fā)展需要經過幾十年,甚至幾百年匯聚不同方面的成果,才能邁出具有意義的幾步,而每個科目雖都經過漫長、艱難的路程,并未錘煉到天衣無縫。已取得的成績常常只是一個開始,真正重要的有待創(chuàng)造。在教學中,讓學生體會到這一點,不僅獲得真知灼見,還可產生強烈動力,鼓足勇氣,以頑強的毅力探索數學問題。

  傳統(tǒng)的數學,先給抽象公式,再套公式解題,這違反了認識論,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應努力展示重要數學概念、定理、思想方法的來龍去脈,提供豐富的基本事實、背景材料,讓學生經歷再發(fā)現再創(chuàng)造的過程,在探索學習中形成自己的知識結構,從而獲得良好的數學訓練。在解題數學中,也應該注重題目的背景和條件,講清想法和思路。讓學生參與思考的探求,定理的猜測、策略的制定。

  二、淡化形式,注重實質

  當前,部分教師不按教學大綱要求,隨意加大題量、難度,有些題目既無理論根據,又無實用價值,是人為湊出的難題,耗費了學生大量精力,但是收獲甚微,過分強調“熟能生巧”、“規(guī)范化”,造成大量不必要的記憶。

  事實上,學生以后從事數學研究的極少,課堂所教的應該是“大眾數學”。中學數學應該把邏輯性、嚴密性、系統(tǒng)性,稍微放松一點,死記硬背的要求低一點,不過分追求技巧、規(guī)范、速度。不灌輸給學生過多的死的知識,在注重實質上下功夫。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事物,明白用數學思想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簡潔性和準確性,當需要數學這種工具的時候,知道如何發(fā)現,并運用這一工具就可以了。這樣既可以大大的減輕學生的負擔,又使學生真正認識數學本質,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三、數學教學要以激勵為特色,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精神

  1.利用新穎有趣的問題激發(fā)學生興趣。

  要將數學與其他學科緊密聯系起來,從其他學科中挖掘可以利用的資料(如自然現象、社會現象和人文遺產)來創(chuàng)設情境,利用數學解決其他學科的問題。例如可以展現細胞分裂的過程,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平方的概念;可以讓學生通過收集和分析數據,研究影響單擺周期的因素;可以讓學生從數學的角度去研究環(huán)保的大白。

  2.用成功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在人的心靈深處,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一個探索者和成功者。教室應成為主動活潑的學習場所,在某些合適的課上,提出課題和一定的材料,引導學生自由討論,利用自己的知識分析、綜合、抽象,得出結論。在比較、探索、爭論,甚至失敗中才能真正掌握問題的實質。

  注意因材施教,對不同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和要求。使每個人都參與并享受發(fā)現和成功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學生眼中的數學,多少有些高深莫測、可近而不可親的味道。這可能源自抽象嚴謹和板著面孔的課本,更可能源自以挑毛病和“扣”分為特征的“排隊”型考試。排隊就要有先后,第一只能有一個,末位和末尾總要大有人在,考試把我們的孩子心理搞的太過脆弱了,他們會越來越覺得數學有些可怕,他們會因此而懷疑自己的能力,他們會變得越來越不自信,而自信和自尊又往往是緊密聯系在一起的,所以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的評價,要以發(fā)現學生好的方面為主,要注意多給學生些鼓勵,多讓他們看到自己的長處和進步

  3.從生活中提出問題,展示數學的價值。

  數學精確嚴格的形象,不容置疑的定理,應補充使人激發(fā),富有創(chuàng)造性和激勵開發(fā)的實際問題。這既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又可培養(yǎng)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日常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引出概念,使學生感到概念不是生硬的規(guī)定,而是與實際生活不可分的,這樣既有利于學生對概念的理解,又能激勵學生主動地學習數學。

  學?梢蚤_展數學課外小組活動,用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深入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發(fā)展學生的個性與創(chuàng)新精神。在課外小組活動中,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提供一些閱讀材料,內容可以包括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趣味數學、數學史和數學家的故事、擴展性知識等,用來拓寬學生的學習領域,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總之,數學課應創(chuàng)造一個主動發(fā)展、生動活潑的教育環(huán)境,使學生獲得一個公民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終身可持續(xù)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王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88884.html

相關閱讀:你的數學成績上不去,不是因為笨,歸根結底是習慣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