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資料對高考化學選擇題的一些最常見的題型的基本技巧作了個簡單總結,而化學鍵和晶體結構,化學實驗操作,物質的檢驗、鑒別、分離、提純,以及其它雜題一般更偏向于對概念的記憶,這里就不再總結了。
還是要特別強調:理綜考試中拿下選擇題也就拿下了一半的勝利,六分一道的選擇題是絕對不能隨意對待的!
1.離子共存
(1)Fe2+、S2-、I-、SO32-與H+和NO3-不共存
(2)HCO3-、HS-、HPO42-、H2PO4-等弱酸的酸式鹽離子在酸堿性情況下都不大量存在。HCO3-不能存在、水電離出的c(H+)或c(OH-)小于10-7 mol/L、與鋁片反應放出氣體都表示溶液可能未酸性也可能為堿性。
(3)強酸性條件下弱酸的酸根如CH3COO-、HCOO-、C2O42-、F-、ClO-、CN-、CO32-、SO32-、PO43-、S2-、S2O32-等均不能大量存在。
(4)Ag+只能與NO3-、F-共存,CO32-、SiO32-、PO43-、SO32-、S2-只能與K+、Na+、NH4+共存
2. 離子方程式書寫
判斷的注意事項:(1)生成物之間是否還能繼續(xù)發(fā)生反應,如HClO能氧化CaSO3。
(2)反應物的用量問題,如NaHCO3+Ca(OH)2、Ca(HCO3)2+NaOH、NaHSO4+Ba(OH)2、
KAl(SO4)2+Ba(OH)2的反應物用量不同時的不同方程式(NaHCO3+Ca(OH)2的反應可以簡記為“小蘇打多則水多”,即NaHCO3過量時生成的H2O更多),以及溶液滴加、氣體通入時的過量問題(如過量CO2通入溶液會溶解碳酸鹽沉淀)。
(3)氧化還原反應的先后順序,如Cl2與FeI2、FeBr2的反應。
(4)反應的本質是否有誤,如電荷不平、該拆者不拆、不拆者拆開、反應本身無法發(fā)生(如常溫下Fe、Al不與濃硝酸反應)。
3. 元素周期律
(1)解題時可以用實際情況去代替題中的字母,如An+可以直接用Na+代替,AB2可以用CO2、NO2、MgCl2等代替,然后根據(jù)實際情況快速判斷。
(2)多借助實際的例子,如HF很穩(wěn)定(氫化物穩(wěn)定性),HClO4是最強的酸(最高價氧化物對應的水化物的酸性),F(xiàn)的原子半徑最小(原子半徑),鹵素單質常溫下的狀態(tài)由氣體(F2、Cl2)到液體(Br2)再到固體(I2)及N、O、F易形成氫鍵(沸點)。
(3)明確原子半徑和離子半徑的變化規(guī)律和它們與元素性質的關系,一般陰離子的半徑比陽離子大,同種元素的離子的電荷越多半徑越。ò霃紽e2+>Fe3+),金屬晶體與原子晶體中原子半徑越大的熔點越低。 下一頁 1 2 3 4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30722.html
相關閱讀:如何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