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興趣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興趣是指一個人積極探索某種事物和某種活動的意識傾向,它在人們認識和研究某種事物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心理學家皮亞杰說:“興趣是能量的調節(jié)者,它的加入便發(fā)動了儲存在內心的力量……因而,使它看起來容易做,而且減少疲勞!辟澘煞蛞仓赋觯骸芭d趣是學習知識的能源,是發(fā)展智力的原動力! 一個人如果對某種事物或某項活動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那么他就會傾其全力,全神貫注地進行這項活動。數學這門學科看起來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要想使學生喜歡數學,并對它發(fā)生興趣,就要教師以興趣激起其求和欲。一旦學生建立了興趣,就會產生愉悅的情緒去參與,去探索,去體驗。那么怎樣才能培養(yǎng)學生興趣?下面我根據幾年的實踐淺談幾點:

一、加強直觀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的思維還處在形象思維階段,對直觀、具體、形象和生動的實物很感興趣,抽象思維的能力還很低。而數學知識比較抽象,如何將抽象的數學概念、數學性質和公式教給學生,幫助學生由形象思維逐步過渡到抽象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加強直觀教學正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有效方法。運用直觀教具,不僅能將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具體化、形象化,使學生比較容易理解和接受,逐步培養(yǎng)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課堂教學。例如,我在教長方體時,課前布置學生找一些長方體的物體,如火柴盒、木塊等等。上課時首先引導學生觀察自己帶來的實物,然后將具體實物抽象為幾何圖形。然后再讓學生觀察長方體的面、棱、頂點,由此認識長方體的特征,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抽象總結,從而使學生建立起長方體的表象,這種教學方法,學生親自觀察、測量,自始至終保持高漲的學習熱情,大大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

二、開展數學小制作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在教學中,根據教材內容的實際需要,恰當地安排學生進行一些數學小制作,既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又促進學生手腦的協(xié)調發(fā)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教學圓錐的體積時,讓學生課前準備好硬板紙、砂子等物品,上課時在教師指導下學生用自己帶的材料,按教師的要求分別制作等底等高的圓錐和圓柱,然后在空圓錐里盛滿砂子,倒入空圓柱內,看倒好幾次正好裝滿。最后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驗結果得出:圓錐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柱體積的三分之一,圓柱體的體積等于和它等底等高的圓錐體積的三倍。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學得輕松,又有興趣?梢姡@樣的活動既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知識,又有助于學生積極主動獲取知識,有助于學生智能的發(fā)展。學生在操作中驅動學習內動力,參與知識形成,獲得經驗。

三、開展多種形式的數學課外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積極開展數學課外活動,也是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的重要途徑。數學課外活動,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伸。它的形式很多,我主要組織開展了如下幾項活動。

(一)定期組織學生出數學墻報

數學墻報,內容多樣,形式靈活,簡單易行,便于開展。內容有:古代數學問題、動動腦、習題巧解、數學燈謎及介紹我國一些數學家的小故事等等。在舉辦數學墻報的過程中,學生增長了知識,增長了才干,是學生特別喜愛和樂于參加的一項活動。

(二)定期組織數學競賽和數學智力競賽晚會

學習興趣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高尚完美品格的重要因素,而競賽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一種重要手段。我在教學中,經常展開一些適合兒童特點的競賽活動,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如:事先由教師和學生準備好活動內容,邀請校長和家長做評委。取得優(yōu)勝的同學在家長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數學才能,產生一種強烈的成功感和榮譽感,使他們暗下決心要加倍努力的學習數學。沒有取得優(yōu)勝的同學,會積極準備,力爭下次取得優(yōu)勝。

(三)組織數學實踐活動

小學數學實踐活動主要有實地測量和社會調查。例如,在學習圓周率之前,我先帶領學生在室外測量自行車,根據測量數據,讓學生找出車輪直徑和周長之間的關系。由于事先學生進行實地測量,課堂上學生很快就掌握了該節(jié)的內容。

四、多種形式的變式練習,發(fā)展學生學習的興趣

有意識的進行多種形式的變式練習,能幫助學生從多方面理解、掌握和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例如,在講除法應用題的兩種數量關系時,

1、每班分6個毽子,5個班一共分到幾個?

2、30個毽子,每班分6個,可以分給幾個班級?

3、30個毽子,平均分給5個班級,每班可以分到幾個?

應用變式練習,學生真正掌握了乘除法應用題的分析思路,以及它們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加深了對所學知識的理解,也增強了學生學習的自信心,進一步提高了學習興趣。

五、發(fā)揮教師評價的正面效應,保持學生學習的興趣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對學生的學習應作出公正、科學的評價,使學生心悅誠服。這樣才能對學生起到激勵上進,奮發(fā)學習的作用。否則,就會對學生產生不良影響。例如,對學生取得較好成績,教師應及時地給以表揚和鼓勵,使學生增強學習的信心,更加努力地進行學習;對于較差的學生,教師應特別注意看他們在原來的基礎上有無進步,哪怕發(fā)現(xiàn)一點微小的進步,也應及時給以表揚和鼓勵,使他們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激勵其努力奮進。一般情況下,采用不打低分,待學生改好后再打分的方法以提高他們的自信心。

總之,小學生的天性是好玩、好動、好奇,他們的認知活動多以興趣和好奇為載體。所以,我們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應多迎合學生這一特點,讓小學生覺得學習有興趣,從而愿學、樂學,做到在不知不覺中增長知識,陶冶情操;同時也充分發(fā)揮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870357.html

相關閱讀:活動??數學課堂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