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才是學習數學的主人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


  以前我總認為,只要自己把課講得流暢,剖析透徹、深刻,題目講得越多,學生才能學習得更好,很少顧及學生的思維和感受。但是課后發(fā)現,學生上課聽得懂,但自己不能獨立解題,逐漸對老師的依賴就越來越強烈,形不成自己的思維,機械重復地做題,學生的發(fā)展可想而知,惡性循環(huán),糟糕透了。

  后來通過不斷學習、實踐了使我明白了:學習是一個積極的建構過程,不是由教師把知識簡單地傳遞給學生,而應該是由學生自己建構知識的過程。知識不是由教師向學生傳遞,而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借助他人(教師或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源,對信息意義主動建構。許多新理念也是來自于這個背景。反思過去的教學,大大壓縮了學生獨立思考、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忽視了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磨滅了學生自我體驗、自我創(chuàng)新的個性,學生的思維被定向了,形成不了有效的認知結構,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基于對上述問題的分析,結合自己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如下幾點感悟:

  一、注重學生預習的過程

  預習一般是指上課前對新知識的自學準備,但初次接觸預習的學生缺乏具體的實踐和方法的指導。因此,我選取了有代表性的內容,在課堂上一步一步地指導學生進行預習,讓每一個學生都掌握預習方法。學生通過課前預習,不僅可以初步了解新課的知識點,發(fā)現疑難問題,還能使自己在課堂上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更有益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之處,要鼓勵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努力去理解知識。對于有些一時難以解決的疑問要做好標注,發(fā)現問題也是預習的關鍵所在。“學起于思,思起于疑”,預習就是尋疑的過程。因為有了問題,學生對新課的學習才有目標,有目標的學習才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學習過程中,“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預習興趣是預習效果的關鍵。在預習習慣養(yǎng)成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挖掘學生的潛能,增強學生的參與意識和競爭意識,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環(huán)境中自覺地養(yǎng)成預習的習慣。

  二、從學生的發(fā)展出發(fā),改善教與學的方式

  新課改特別強調以學生的發(fā)展為本,促進學生的個性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以前上課主要是教師講學生聽的教學形式,教師做表演式的講授、提問、示范,有條不紊地安排一節(jié)課的教學程序,關注的是教師如何教,而學生如何學論及很少,因而是一種由教師到學生的單向交流模式,這種單向交流模式不能體現教學活動的復雜性。而現在的課堂教學角色變了,教與學的方式變了。

  現代教學認為,多向交流能最大程度地發(fā)揮相互作用的潛能,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多向互動,形成了一個信息交流的立體網絡。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作為教學主體的學生在教學活動中不是也不應該處于消極被動的地位,而應是積極主動的。在教學活動中教師不是實施簡單的加工改造,而是要引導學生進行積極主動的學習,要把學生看成是具有主觀能動性、充滿活力的人。課堂教學是傳授知識、培養(yǎng)能力、形成習慣、發(fā)展素質的主要陣地。不但要認識到學生是學習活動的承擔者,他們在學習活動中能夠表現出自身的主觀能動性,而且要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著差異,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教師在上課時要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個性特長的發(fā)展與完善,而且有利于學生主觀能動性的發(fā)揮,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課堂上每位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熱烈討論、談講感悟,這樣,就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參與興趣。教師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給予恰當的指導,使其有所提高,充分體現了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

  三、營造輕松的課堂互動氛圍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習者成功的內驅力,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的靈感,因為興趣對學生將要進行的學習活動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教育專家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賴興趣!睘跎晁够舱f過:“沒有興趣的強化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苯處熥鳛檎n堂教學的引路人,應該想方設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愿意主動探究、積極思考,做學習的主人。良好的互動氣氛是調動學生積極參與互動學習的動力源之一;邮秸n堂教學把課堂教學活動看作是師生進行一種生命與生命的交往、溝通,通過調節(jié)師生關系及其相互作用,形成和諧的師生互動,達到人與環(huán)境的交互影響,以產生教學共振,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果。

  四、注重生活應用,讓學生實踐數學,體會應用數學的樂趣

  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在教學中,教師應經常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學生在實踐數學的過程中及時掌握所學知識,感悟到數學學習的價值所在,從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看周圍的事物、想身邊的事情,拓展數學學習的領域。

  總之,在新課改理念下的數學教學,我希望通過課堂教學不斷實踐,努力追求這樣一種境界:

  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

  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

  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劉方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866580.html

相關閱讀:高中數學知識點:向量平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