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
)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題。
不言之美,不是以沉默的方式去休物。不言不足不說話,而是放棄
“
人之言
”
,達到
“
天之言
”
的境界。
“
天之言
”
乃是不以人的知識去言說,而以生命的本相去呈現(xiàn)。
莊子說:
“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
這句話是傳統(tǒng)美學不言之美的一個代表性觀點。這句話有三個理論層次:其一,不言之美作為一種
“
大美
”
,不與
“
小美
”
相對,它是根本的美,是美的本體:其二,天地以
“
不言
”
為美的根本特點,美的創(chuàng)造就是復歸自然之道,故以
“
不言
”
之美為美的最高準則:其三,天地之美并非與人的世界無關,在中國哲學中,天地不是純?nèi)煌庠诘奈镔|(zhì)世界,它是人的生命所映照的世界。
《莊子》一書共使用
“
美
”52
次,其中多處含有哲學意義。它將美分成兩種類型:一是一般的美,這是相對的美:一是道之美,這是絕對的美。前者稱為小美,后者稱為大美,或者至美。前者屬于人的理性的視界,是人的語言可以表達的。而后者不涉人的理性,是人類語言所不可分別的渾然之美,是不言之美。前者是人為之美,后者為造化之美。在莊子看來,美是一個自然呈現(xiàn)的世界,美是不可說的,可說則非美。有言的世界是語言可以描述的世界,語言的有限性決定它無法真實反映這個世界。所以莊子認為有言之美一定是有限的、相對的,不完全的、片面的。而不言之美中,沒有外在的審美。
有外在的審美,就是認識,是觀照者對對象的認識,不言之美排除這樣的對象存在的可能性。這樣的美只能通過體驗妙悟而獲得。在莊子看來,一般美是知識的判分,是有分別的美:而大美則是超越知識,是無分別的美。一般美不脫主觀性,而主觀視界下的美則不是真美。一般美受制于主體知識的局限,那位因大雨高興而跳躍的河伯,
“
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
”
,這樣的美的結論帶有虛幻不實性。一般美是一種局部的、片面的美而不能達到
“
共美
”
。一般美都有標準,而無言之大美是沒有具體標準的。
從根本上說,莊子以為不言之美為絕對之美,為美的本體。以知識去解說天下,到底是
“
小識
”
;而無知無識,心中混茫,葆純?nèi),這就是大識。大識就有大得,大得有大美。大美便只在不言中。顯然,莊子承認有一個絕對的美的本體,而美的創(chuàng)造應該循此為道。一切自然顯現(xiàn)的都是美,而這美都根源于
“
不言
”
的美的本體。
(
選自朱良志《中國美學十五講,有刪改
)
1
.與
“
不言之美
”
有關的內(nèi)容,下列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
—
項是
(3
分
)
A
.不言之美既是根本的美、絕對的美,又是美的本體。
B
.不言之美是人類語言所刁;可分別的渾然、造化之美。
C
.不言之美是可以部分通過知識體驗妙悟而獲得的。
D
.不言之美是排除外在審美的、沒有具體標準的美。
2
.下列對原文相關段落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3
分
)
A
.第
—
段從否定對
“
不言之美
”
中
“
不言
”
的錯誤理解入手,提出
“
天之言
”
的正確呈現(xiàn)方式,即以生命的本相去呈現(xiàn)。
B
.第二段指出
“
不言之美
”
的三個理論層次,即確立它的本體的地位,它是美的最高標準,天地之美與人的世界相關。
C
.第三段指出莊子將
“
不言之美
”
和
—
般的美分別稱為
“
大美
”
和
“
小美
”
,并從不同角度對它們進行了區(qū)分。
D
.第四段從根本上對莊子的
“
不言之美
”
再做闡述,指出不言之美是美的本體,無知無識,就是大識,就是大美。
3
.下列對原文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確的
—
項是
(3
分
)
A
.有具體標準的美,是知識之美,是有言之美,不是真美、大美。
B
.美的創(chuàng)造就是復歸自然之道,故不言之美也可通過人的努力而實現(xiàn)。
C
.莊子認為絕對的美帶有虛幻不實性,一般美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D
.知識是人達到
“
不言之美
”
境界的最大障礙,去除知識,則可到達。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wǎng)整理
1
.【答案】
C
【解析】原文的表述為
“
這樣的美只能通過體驗妙悟而獲得
”
,
“
而大美則是超越知識
”
,由此可以判斷是無法通過知識體驗妙悟獲得的。)
2
.【答案】
D
【解析】判斷有誤:無知無識,葆純?nèi),方是大識;有大識方有大美,并非
“
就是大美
”
。)
3
.【答案】
A
【解析】
B“
美的創(chuàng)造就是復歸自然之道
”
中的
“
美
”
指的是
“
不言之美
”
,而
“
可通過人的努力而實現(xiàn)
”
的是人為之美,由此可見說法錯誤。
C
莊子認為一般的美帶有虛幻不實性,具有局限性和片面性。
D
結論過于武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563920.html
相關閱讀:摘編自陳望衡《環(huán)境美學的當代使命》閱讀答案
“中國文化應該拿什么“走出去”?”閱讀答案
《請敬畏規(guī)則》閱讀答案
《美麗《詩經(jīng)》》閱讀答案
《顛覆經(jīng)典為哪般?》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