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歷史知識點: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下的埃及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歷史 來源: 高中學習網




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下的埃及:


1、表現(xiàn):
(1)政治:
①征服:16世紀初征服埃及,推翻馬木路克王朝,埃及成為奧斯曼帝國的一個行;
②管理:派遣總督(即帕夏)和利用馬木路克共同管理(相互牽制,共同管理,維護奧斯曼帝國在埃及的統(tǒng)治)
1517年,奧斯曼帝國征服了埃及,推翻了原來統(tǒng)治埃及的馬木路克王朝。
奧斯曼素丹向埃及派遣稱為帕夏的總督,最初帕夏的勢力最大,17世紀末18世紀初,馬木路克逐漸占上風,1768年馬木路克首領阿里貝伊廢除帕夏,第二年宣布獨立,并占據漢志和敘利亞,自稱埃及素丹及地中海和紅海君主。還在各地駐扎由雇傭兵組成的軍隊,但馬木路克獲準單獨組建一支軍隊,還擔任了各地的地方長官,殘存勢力仍然很大。
(2)經濟:包稅制——包稅人(馬木路克)成為土地的所有者素丹在埃及征稅的形式。
它規(guī)定,凡是能夠向政府預付一年土地稅的,就可以獲得包稅權。包稅人在包稅區(qū)內享有絕對的權力(控制土地和農民),實際上成為土地所有者。包稅權還可以世襲、轉讓或出賣。包稅制實行后,奧斯曼素丹確保了它在埃及地區(qū)的賦稅收入。但馬木路克通過包稅制成為埃及的實際統(tǒng)治者。包稅人肆意剝削和壓迫農民,嚴重破壞了埃及農業(yè)的進步及手工業(yè)的發(fā)展。同時,階級矛盾尖銳,導致農民、城市平民反抗斗爭不斷。
(3)軍事:馬木路克單獨組建近衛(wèi)軍,導致埃及連年戰(zhàn)亂
2、影響:
(1)社會動蕩(帕夏與馬木路克爭權奪利;馬木路克實際專權;埃及連年戰(zhàn)亂)
(2)經濟凋敝(18世紀末,肥沃的尼羅河三角洲近三分之一的農田成為荒漠,糧食產量銳減,農產品僅僅只有古代產量的四分之一,傳統(tǒng)的商業(yè)和貿易也在萎縮,很多有名的手工業(yè)生產中心逐漸消失,著名的亞歷山大城只有8000人口,埃及人口因長期饑餓和瘟疫大大減少,19世紀初人口還不到10世紀時的一半)
(3)外來侵略(統(tǒng)治內部內亂,從18世紀初,平均每10年發(fā)生一次大戰(zhàn),國力弱小,隨著埃及的衰落,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乘機入侵埃及,向埃及傾銷商品,埃及形勢進一步惡化)



埃及簡史:


埃及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BC3200年出現(xiàn)奴隸制的統(tǒng)一國家,BC525年為波斯人征服,成為波斯帝國的一個行省。BC332年左右,希臘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打敗波斯人,建立了希臘—馬其頓人的統(tǒng)治。BC30年羅馬執(zhí)政屋大維出兵侵入埃及,從此羅馬統(tǒng)治達600余年,公元640年阿拉伯人侵入,在埃及推行“阿拉伯化”。1517年被土耳其人征服,成為奧斯曼帝國的行省。1798~1801年,法國拿破侖入侵并統(tǒng)治3年。1882年英國軍隊占領埃及。1914年,英國宣布埃為英的“保護國”。1922年2月28日,英被迫承認埃及為獨立國家,但保留對國防、外交、少數民族等問題的處置權。直到1956年英國軍隊撤出蘇伊士運河區(qū)。1958年2月,埃及同敘利亞聯(lián)合成立阿拉伯聯(lián)合共和國。 9世紀中期到16世紀初,埃及先后興起五個非埃及本土人建立的王朝,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時期埃及社會動蕩不安;18世紀末,法國乘機侵入埃及;到19世紀初,阿里成為埃及總督。
●波斯帝國統(tǒng)治(公元前525~公元前332年)——岡比斯征服埃及,自稱“法老”,建立第27王朝;
●馬其頓亞歷山大帝國統(tǒng)治(公元前332~公元前30年)——結束了延續(xù)3000年之久的法老時代,從公元前305年—前30年,稱托勒密王朝統(tǒng)治時代;
●羅馬帝國統(tǒng)治(公元前30~639年)
●阿拉伯帝國統(tǒng)治(公元640~1517年)——下分四個王朝統(tǒng)治埃及:
阿拔斯王朝(公元750—969年)
法蒂瑪王朝(公元969—1171年)
阿尤布王朝(公元1171—1250年)
馬穆魯克王朝(公元1250—1517年)
●奧斯曼帝國統(tǒng)治(公元1517—1914年)——1914年12月,英趁向土耳其宣戰(zhàn)之機,宣布埃及為英國的正式保護國。拿破侖統(tǒng)治期(公元1798—1801年)總督穆罕默德?阿里時期(公元1805—1849年)
●埃及君主立憲國(1923.4~1953.6)
●埃及共和國(1953.6~至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428292.html

相關閱讀:高中歷史知識點:近代科學的晨光與傳統(tǒng)科技的晚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