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 1 C 12 N 14 O 16 Al 27 S 32 Cl 35.5 K 39 Ca 40
選擇題部分
7、化學與生活息息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 用食醋可除去熱水壺內壁的水垢
B 淀粉,油脂 和蛋白質都是高分子化合物
C 自行車鋼鐵生銹主要是電化學腐蝕所致
D 新型復合材料使用手機,電腦等電子產品更輕巧
解析:油脂不屬于高分子化合物
答案:B
8、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一組是
A Fe2+ Al3+ ClO- Cl- B K+ Cu2+ OH- NO3-
C NH4+ Na+ Br- SO42- D Mg2+ H+ SiO32- SO42-
解析:A.Fe2+和ClO-發(fā)生氧化還原反應;B.有氫氧化銅沉淀生成;D.有硅酸沉淀生成
答案:C
9 下列實驗能達到目的的是
A 用溴水鑒別苯和正己烷
B 用BaCl2溶液鑒別SO42- 和 SO32-
C 用濃HNO3與Cu 反應制備NO2
D 將混有HCl的Cl2通入飽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l
解析:A.兩者密度都比水小,均發(fā)生萃取,溴水層褪色。B.兩者都有沉淀生成。D.兩者均能與NaHCO3溶液反應,而且引入CO2.
答案:C
10 、下列應用不涉及氧化還原反應的是
A Na2O2用作呼吸面具的供氧劑 B 工業(yè)上電解熔融狀態(tài)Al2O3制備Al
C工業(yè)上利用合成氨實現(xiàn)人工固氮 D 實驗室用NH4Cl 和Ca(OH)2制備NH3
解析:A有單質O2生成。B有單質Al生成。C是單質H2和N2反應
答案:D
11、設NA 為阿伏伽德羅常數(shù)的數(shù)值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常溫下,4g CH4含有NA個C-H共價鍵
B 1 mol Fe 與足量的稀HNO3反應,轉移2NA個電子
C 1 L 0.1 mol ?L-1NaHCO3液含有0.1NA 個HCO3-
D 常溫常壓下,22.4L的NO2和CO2合氣體含有2NA 個O 原子
解析:一個甲烷分子中含有4個碳氫鍵,4g CH4即0.25mol,因此A正確;B選項生成Fe3+,應該是轉移3NA個電子。C選項由于碳酸氫根水解,應該是小于0.1NA個HCO3-。D條件錯誤,應為標準狀況才滿足選項。
答案:A
12、下列陳述ⅠⅡ正確并且有因果關系的是
選項
陳述Ⅰ
陳述Ⅱ
A
SO2有漂白性
SO2可使溴水褪色
B
SiO2有導電性
SiO2可用于制備光導纖維
C
濃硫酸有強氧化性
濃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
D
Fe3+有強氧化性
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廢舊電路板中的銅
解析:A關系不對,陳述Ⅱ是還原性。B二氧化硅不導電。C關系不對,陳述Ⅱ是吸水性,D涉及的氧化還原反應是:2Fe3+ + Cu = 2Fe2+ + Cu2+
答案:D
非選擇題部分
30.(14分))過渡金屬催化的新型碳-碳偶聯(lián)反應是近年來有機合成的研究熱點之一,如反應①
化合物Ⅱ可由化合物Ⅲ合成:
(1)化合物I的分子式為______________。
答案:(1)C7H5OBr
(2)化合物Ⅱ與Br2加成的產物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
答案:
(3)化合物Ⅲ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____。
答案:
(4)在濃硫酸存在和加熱條件下,化合物Ⅳ易發(fā)生消去反應生成不含甲基的產物,該反應方程式為_______(注明反應條件)。因此,在堿性條件下,由Ⅳ與 反應合成Ⅱ,其反應類型為_________。
解析:
取代反應。
(5)Ⅳ的一種同分異構體V能發(fā)生銀鏡反應。V與Ⅱ也可發(fā)生類似反應①的反應,生成化合物Ⅵ,Ⅵ的結構簡式為__________(寫出其中一種)。
答案:
31.(16分)碘在科研與生活中有重要應用。某興趣小組用0.50mol?L-1KI、0.2%淀粉溶液、0.20mol?L-1K2S2O8、0.10mol?L-1Na2S2O3等試劑,探究反應條件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
已知:S2O82- + 2I- === 2SO42- + I2 (慢) I2 + 2S2O32- === 2I- + S4O62-(快)
(1)向KI、Na2S2O3與淀粉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K2S2O8溶液,當溶液中的_______耗盡后,溶液顏色將由無色變成為藍色。為確保能觀察到藍色,S2O32-與S2O82-初始的物質的量需滿足的關系為:n(S2O32-):n(S2O82-)_________。
解析: S2O82-將I-氧化成I2,而S2O32-將I2還原成I-,因此為了能使淀粉變藍,即需要耗盡S2O32-,根據化學方程式有系數(shù)比可知:n(S2O32-):n(S2O82-)小于2.
答案:Na2S2O3,<2
(2)為探討反應物濃度對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設計的實驗方案如下表:
實驗序號
體積V/mL
K2S2O8溶液
水
KI溶液
Na2S2O3溶液
淀粉溶液
①
10.0
0.0
4.0
4.0
2.0
②
9.0
1.0
4.0
4.0
2.0
③
8.0
Vx
4.0
4.0
2.0
表中Vx=_____mL,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 保證反應物K2S2O8濃度改變,而其他的不變,才到達實驗目的。
(3)已知某條件下,濃度c(S2O82-)~反應時間t的變化曲線如圖13,若保持其他條件不變,請在答題卡坐標圖中,分別畫出降低反應溫度和加入催化劑時c(S2O82-)~t的變化曲線示意圖(進行相應的標注)
解析:降溫和加催化劑分別能減緩、加快反應速率。
(4)碘也可用作心臟起搏器電源―鋰碘電池的材料。該電池反應為:
2Li(s) + I2(s) = 2LiI (s) △H
已知:4Li(s) + O2(g)=2Li2O (s) △H1
4 LiI(s) + O2(g)=2I2(s) + 2Li2O(s) △H2
則電池反應的△H=____________;碘電極作為該電池的___________極。
解析:由蓋斯定律得:△H=(△H1-△H2)/2;在總反應中,碘的化合價降低,發(fā)生了還原反應,因此作正極。
答案:(△H1-△H2)/2; 正極
【考點定位】化學反應速度的影響因素
32.(17分)難溶性雜鹵石(K2SO4?MgSO4?2CaSO4?2H2O)屬于“呆礦”,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K2SO4?MgSO4?2CaSO4?2H2O(s) 2Ca2+ + 2K+ + Mg2+ + 4SO42- + 2H2O
為能充分利用鉀資源,用飽和Ca(OH) 2溶液浸雜鹵石制備硫酸鉀,工藝流程如下:
(1)濾渣的主要成分有 和 以及未溶雜鹵石。
(2)用化學平衡移動原理解釋Ca(OH) 2溶液能溶解雜鹵石浸出K+的原因: 。
(3)“除雜”環(huán)節(jié)中,先加入 溶液,經攪拌等操作后,過濾,再加入 溶液調濾液PH至中性。
(4)不同溫度下,K+的浸出濃度與溶浸時間的關系見圖14,由圖可得,隨著溫度升高,
① ② 。
(5)有人以可溶性碳酸鹽為溶浸劑,則溶浸過程中會發(fā)生:
CaSO4(s) + CO32- CaCO3 (s) + SO42-
已知298K時,Ksp(CaCO3)=2.80×10-9,Ksp(CaSO3)=4.90×10-5 ,求此溫度下該反應的平衡常數(shù)K(計算結果保留三位的效數(shù)字)。
解析:(1)根據題目給出的可逆溶解平衡,加Ca(OH)2后,Mg 2+變成Mg(OH)2,硫酸鈣是微溶物,因此濾渣成分是Mg(OH)2,CaSO4和未溶雜鹵石;(2)根據勒夏特列原理,加入Ca(OH)2后,Mg 2+不斷沉淀,硫酸鈣也析出,平衡正移,因此浸出K+;(3)為了使生成的硫酸鉀最純,要除去加入的過量的氫氧化鈣,而進入雜質陽離子,因此加入碳酸鉀,最后硫酸鉀除去過量的碳酸鉀且調節(jié)溶液pH值;(4)由已知曲線圖觀察可知,升高溫度可以提高K+浸出率,縮短浸出時間;(5)由題意知:Ksp(CaCO3)=2.80×10-9= c(Ca2+)?c(CO32-),Ksp(CaSO4)=4.90×10-5= c(Ca2+)?c(SO42-),因此有:Ksp = = = = 1.75×104
答案:(1)Mg(OH)2, CaSO4 (2)加入Ca(OH)2溶液, Mg2+變成Mg(OH)2、也有CaSO4的析出,使平衡向右移動,雜鹵石溶解浸出K+。(3)K2CO3 稀H2SO4 (4)①在同一時間內,K+的浸出濃度增大。②K+的溶浸速率加快,達到溶浸平衡的時間短。(5)K=1.75×104
【考點定位】工藝流程
33.(17分)苯甲酸廣泛應用于制藥和化工行業(yè),某同學嘗試用甲苯的氧化反應制備苯甲酸,反應原理:
實驗方法:一定量的甲苯和KMnO4溶液在100℃反應一段時間后停止反應,按如下流程分離出苯甲酸和回收未反應的甲苯。
已知:苯甲酸分子量122,熔點122.4℃,在25℃和95℃時溶解度分別為0.3 g和6.9 g;純凈固體有機物都有固定熔點。
(1)操作Ⅰ為 ,操作Ⅱ為 。
(2)無色液體A是 ,定性檢驗A的試劑是 ,現(xiàn)象是 。
(3)測定白色固體B的熔點,發(fā)現(xiàn)其在115℃開始熔化,達到130℃時仍有少量不熔,該同學推測白色固體B是苯甲酸與KCl的混合物,設計了如下方案進行提純和檢驗,實驗結果表明推測正確。請在答題卡上完成表中內容。
序號
實驗方案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①
將白色固體B加入水中,加熱溶解,
得到白色晶體和無色溶液
②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
生成白色沉淀
濾液含Cl-
③
干燥白色晶體,
白色晶體是苯甲酸
(4)純度測定:稱取1.220g產品,配成100ml甲醇溶液,移取25.00ml溶液,滴定,消耗KOH的物質的量為2.40×10-3mol,產品中苯甲酸質量分數(shù)的計算表達式為 ,計算結果為 (保留二位有效數(shù)字)。
解析:整個流程大致過程為:反應后的苯甲酸鉀和未反應的甲苯通過分液,分為有機相和水相,有機相成分主要是甲苯,水相主要是苯甲酸鉀;有機相通過無水硫酸鈉部分水后,再用蒸餾的辦法,蒸出甲苯,而有機相苯甲酸鉀通過鹽酸化變?yōu)楸郊姿,通過蒸發(fā)濃縮,多余濃鹽酸揮發(fā),冷卻過濾,苯甲酸鉀即為題目的白色固體物質,因此(1)為分液、蒸餾;(2)有側鏈的苯環(huán)能使高錳酸鉀褪色,所以檢驗甲苯可以用酸性高錳酸鉀溶液,在此題中看到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即證明有甲苯(3),檢驗KCl的存在檢驗Cl-就行,用硝酸銀溶液;根據表格提示,苯甲酸的存在檢測熔點,有機物一般熔點較低,(4)苯甲酸與KOH按一比一反應,因此25mL 苯甲酸的物質的量為:2.4×10-3mol,100mL為:4×2.4×10-3mol,總的苯甲酸質量為:4×2.4×10-3×122g,因此質量分數(shù)為:[(2.40×10-3×122×4)/1.22]×100%=96%
答案: (1)分液,蒸餾 (2)甲苯,酸性KMnO4溶液,紫色溶液褪色。(3)
序號
實驗方案
實驗現(xiàn)象
結論
①
將白色固體B加入水中,加熱,溶解, 冷卻、過濾
得到白色晶體和無色溶液
②
取少量濾液于試管中,滴入適量的硝酸酸化的AgNO3溶液
生成白色沉淀
濾液含有Cl-
③
干燥白色晶體, 加熱使其融化,測其熔點;
熔點為122.4℃
白色晶體是苯甲酸
(4) [(2.40×10-3×122×4)/1.22]×100%; 96%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7624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