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①“民胞物與”是宋明理學奠基者之一的張載提出的著名思想主張,在我國哲學思想史上占有一定地位。雖然這一思想不可避免地具有歷史局限性,但辯證分析,其合理內(nèi)涵在當今時代也有積極意義。②“民胞物與”的核心思想是愛人愛物。張載在《西銘》中寫到:“乾稱父,坤稱母;予茲藐焉,乃混然中處。故天地之塞,吾其體;天地之帥,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與也!彼J為,天地好比父母,一切人、一切物都是天地所生,一切人都是同胞兄弟,一切物都是同伴,應該愛一切人、愛一切物。這就叫做“民胞物與”。④和諧社會的核心要求之一是人與人和諧相處。人與人怎樣才能和諧相處呢?我們可以從“民胞物與”的思想中獲得啟示:把別人當同胞兄弟,愛人如愛己。當前,經(jīng)濟社會深刻轉(zhuǎn)型,人們的價值觀念日益多元,思想交流交融交鋒日趨頻繁,容易出現(xiàn)不和諧因素。在這種情況下,應大力弘揚人道主義、集體主義精神,反對極端個人主義,“尊高年”、“慈孤弱”,倡導和踐行換位思維,幫人之需,濟人之危,扶人之困。只要我們以一種“四海之內(nèi)皆兄弟”的情懷與人交往,人與人之間就會多一份理解和包容,少一些矛盾和摩擦,社會就會變得越來越和諧,生活就會變得越來越美好。⑤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的重要價值取向。在這方面,“民胞物與”思想中的“物與”即把自然萬物當作同伴的觀點具有積極意義。當前,環(huán)境污染、生態(tài)失衡、資源短缺、能源危機等嚴重制約著我國經(jīng)濟社會全面、協(xié)調(diào)、可持續(xù)發(fā)展。出現(xiàn)這些突出的生態(tài)問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有些人一味將自然界視為索取和征服的對象,不尊重自然、不注意環(huán)境保護。其實,自然是具有獨立性的。正如德國哲學家哈貝馬斯所說的:“作為社會勞動的相關者,客體化的自然界保留著兩種特征,即面對支配它的主體,它自身的獨立性和外在性!边@種特性決定了我們必須尊重自然,善待自然,必須拋棄狹隘的“人類中心主義”,“不要過分陶醉于對自然界的勝利”,而應把自然當同伴、當作共同生活在地球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與天地為友、與萬物相隨,順應自然規(guī)律,愛護生態(tài)、保護環(huán)境,不過度墾荒、不亂砍濫伐,注意資源節(jié)約、保持生態(tài)平衡。只有認真踐行和始終堅守這種理念,才能保持天藍、地綠、水碧,建設美麗中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永續(xù)發(fā)展。(摘自《人民日報》10月11日07版,李林寶)【小題1】下列對“民胞物與”思想的相關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C.我國目前出現(xiàn)諸多嚴重的生態(tài)問題,根本原因是人們將自然界視為索取和征服的對象,意識不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性。D.哈貝馬斯認為自然界有其自身的獨立性和外在性,具有客體化特性,是社會勞動的相關者;這一觀點具有積極意義。二、(33分)去年,山人年老矣,與通參游匡廬、武夷,還而示予《紀游詩》一編。予戲曰:“馮先生之雪竹,必求之匡廬、武夷間耶?”今年,予買田青浦之嵩塘。山人與予書曰:“吾近卜筑盤龍,與嵩塘近,子來觀我雪竹。”予性懶,不能謁青浦令,為其所怒,所買田幾為奪去,予亦削跡茲土矣。山人復遣其子來,曰:“吾前告子雪竹軒,復移盤龍也,吾今老于此。子許我記,幾年不能得。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庇鑶柹饺似鹁。其子曰:“去年與通參行郡中,老人目不能了了,道間有古井,無石欄,不覺越過之,幾墜。自此不復出。每自嘆曰:‘匡廬、武夷,不可復至矣,雪竹,則何所無之?’”其子去,又數(shù)數(shù)書來。會予方北上,思欲一造山人之竹所而不能矣。因書之以告別,且使揭之楣間,為《雪竹軒記》云。(選自《震川先生集》卷十五)[注]①馮山人:馮淮,字會東,號雪竹,昆山(今屬江蘇)人。山人,古時對隱居不仕的讀書人的稱呼,也常作為學者士人的雅號。②雪竹:一種干節(jié)上有 *** 的竹子。③社會:舊時由志趣相同者結(jié)合而成的組織或團體!拘☆}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A.是以曠歲而不答也 曠:時日多、久B.因以名吾軒 名:命名、取名C.吾近卜筑盤龍 卜:預料、估計D.且使揭之楣間 揭:標示、展示【小題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3分)A.馮山人為予言 不足為外人道也B.還而示予《紀游詩》一編 吾嘗終日而思矣C.吾今老于此 君幸于趙王D.因書之以告別 因人之力而敝之【小題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小題4】把原文中劃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⑴予以山人所以得于雪竹者,山人自知之,豈有假于予之言?譯文: ⑵予性懶,不能謁青浦令,為其所怒,所買田幾為奪去,予亦削跡茲土矣。譯文: ⑶今吾旦暮死,惟欲得子一言,是吾心也。譯文: 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小題。(8分)10.補寫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甲、乙兩題任選一題作答;如果兩題都答,則按甲題計分)(6分)甲: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1)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4)___________。(5)___________,(6)__________。? (陶淵明《歸園田居》)乙:(1)子曰:_____________,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論語》)(2)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_____。(王羲之《蘭亭集序》)(3)郡縣逼迫,催臣上道;州司臨門,____________。(李密《陳情表》)(4)惟覺時之枕席,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夢游天姥吟留別》)(5)___________________,歸雁入胡天。(王維《使至塞上》)(6)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___________。(馬致遠《天凈沙?秋思》)這種帶著水鄉(xiāng)詩意的搖櫓聲、閉門聲,人傾聽中,時光停滯不前。長調(diào)——我只能在感慨之余,簡潔形容這種安息一般的響聲。長調(diào)意味著緩慢和從容。這和生活在水鄉(xiāng)人家慣有的溫文爾雅行止有關系。波瀾不驚的節(jié)拍,使整個生活節(jié)奏舒緩下來。像目連戲里邊的長腔,漫長的過程附著在上;像前世的回溯,要許久才能抵達。長長的傾訴從唇齒間飛出,前方?jīng)]有阻遏。長腔未了,你的思緒猶如飛鳥張著雙翼,在天幕上浮動,輕盈自在。許多優(yōu)雅的情節(jié),像婉轉(zhuǎn)飄逸的花腔女高音發(fā)出的詠嘆調(diào),讓人感受著長長的美好。我想,再也沒有其他更抽象的形式了。其實,在行旅中,不熟悉的地方,我都留意著一些修長的、綿延的狀態(tài)。長,說到底就是一種情趣的蔓延——它的過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未及展開便戛然而止。在我撫摸時,它是沒有盡頭的;在我的目光巡視時,它是遼遠的;當我用心聯(lián)想時,它的疆界是不存在的。譬如,起伏相銜的古城墻,委婉潮濕的海岸線,翠綠遮覆的峰巒脈絡。漫步其間,生命悠長起來。自然界在許多方面都以這種長調(diào)的狀態(tài),無聲地推動著一股偉大的力量。唱過蒙古長調(diào)的人認為,唱出長調(diào)的韻致,最好是騎在風馳電掣的駿馬上;而唱“花兒”,最好安然地坐在馬背上,持有信馬由韁的散漫——花兒比之信天游和采茶調(diào),文靜于前者,粗獷于后者,像從寂寞蒼穹落下的一根空弦,你悠悠然地彈撥吧。顯然,這都是要有條件,就如同我寫行草,一定要用柔韌的長鋒,拉扯出的線條才具有瀟灑的氣度。這種伸長的過程中,許多蓬勃的朝氣,噴涌而出。要說短長,本來是沒有什么意義的,由于人的存在,無疑要把喜好和淡漠附加上去。舊日戲臺上,一身短打和一襲長裙,看上去就知道他們內(nèi)心的距離。長袖善舞啊,手的直露和足??而行,讓柔軟的綾羅包裹,運用得當,除了斯文,羞怯,欲說還休,什么詩意都躍動蕩漾,沉入平民百姓尋常的日子里。直到有一天,看到臺上一律短打,戴著袖章、扎著皮帶、跺著腳、揮動著手臂,聲色急切,才知道悠揚的余韻已脫略到剩下一個曲牌了!拘☆}1】 聯(lián)系全文,簡析“長調(diào)”的含義。(4分)答: 【小題2】概括第一段內(nèi)容,并分析第一段在全文的結(jié)構中所起到的作用。(6分)答: 【小題3】品讀文章,理解文中畫線的句子。(6分)①長腔未了,你的思緒猶如飛鳥張著雙翼,在天幕上浮動,輕盈自在。(2分)答: ②有些時刻,生活的確幽遠得如同一個童話。(4分)答: 【小題4】作者曾提出散文的寫作境界是“寫出自己的情調(diào)來”,結(jié)合本文內(nèi)容,從語言、結(jié)構、選材三個方面任選兩個方面談談本文所體現(xiàn)出的情調(diào)。(8分)答: 第卷(表達題 共84分)四、(24分) 16.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語使用恰當?shù)囊豁検?3分)A.由于對用戶的操作要求很低,在語言的組織編排上要求也不高,“微博”得以迅速流行,導致原來的博客用戶紛紛棄舊圖新。B.最近他們兩人總有些不對勁,就說慶祝“元旦”吧,一個說組織一場球賽,另一個偏要反彈琵琶,非要組織一次文藝演出不可。C.王弋參加了南京大學和復旦大學自主招生考試,面對兩次同樣優(yōu)秀的成績,究竟是上南京大學還是上復旦大學,他很糾結(jié)。D.為了完成教育學會的換屆工作,大家堅持分工協(xié)作,相互配合,做了大量具體而微的準備工作,確保了換屆工作順利進行。17.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句是(3分)( )A.面對央視記者“你幸福嗎?”的隨機采訪,有人直言“我幸福”,有人則調(diào)侃道“我姓曾”,這引發(fā)了網(wǎng)友的熱議與安徽省江淮十校協(xié)作體屆高三上學期第一次聯(lián)考試題(語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san/1023782.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泰安市屆高三第一輪復習質(zhì)量檢測語文試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