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編輯: 逍遙路 關(guān)鍵詞: 高二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第14課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一、教材分析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是人教版高中歷史必修三《思想文化史》專題《近代中國思想解放潮流》的第一課的內(nèi)容,主要學習近代中國的進步思想主張,探究進步思想主張形成的原因與進步思想的評價,體會近代中國向西方學習的發(fā)展變化。
二、目標
1.知識與能力:識記鴉片戰(zhàn)爭后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主張;理解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漸進歷程,及每一歷史階段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內(nèi)容的異同和特點;中國人民學習西方與救亡圖存緊密相連,探究與當時世界形勢的關(guān)系。
 2.過程與方法:聯(lián)系必修①②的有關(guān)內(nèi)容,討論近代中國人思想解放的時代背景;運用制表或列舉的方式,將學西方、尋變革的思想歷程梳理清楚。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本節(jié)學習激發(fā)愛國思想和民族精神,認識到中華民族的覺醒是一個漸進的過程。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近代中國人向西方學習的漸進歷程,及每一歷史階段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內(nèi)容的異同和特點;
  難點:認識近代思想發(fā)展所處的歷史背景和歷史意義。
四、學情分析
我們的學生屬于平行分班,學生對必修三已進行系統(tǒng)的學習,基本掌握思想文化各時期的變化和發(fā)展。本課所講的抵抗派、洋務派、早期維新派、維新派等思想家的思想相對系統(tǒng)條理便于掌握,所以講解時主要采取研究性學習方式,教師主要提出問題,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加以引導
五、教學方法
1.學會用問題探究法、比較法、閱讀法等學習相關(guān)問題,主動參與課堂討論,主動探究問題的答案,并且要注重同他人合作學習和交流。
2.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和學案導學
3.教學環(huán)節(jié):預習檢查、設疑→情境導入、展示目標→合作探究、精講點撥→反思總結(jié)、當堂檢測→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六、課前準備
1.學習準備:預習明清之際活躍的儒家思想,初步了解李贄、黃宗羲、顧炎武、王夫之的進步思想主張
2.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制作,課前預習學案,課內(nèi)探究學案,課后延伸拓展學案。
七、課時安排:1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總結(jié)疑惑
檢查學生的課下預習情況,了解學生對教材內(nèi)容存在的問題,使教學具有了針對性和時效性。
(二)情景導入
圖片:紫禁城的莊嚴肅穆 鴉片戰(zhàn)爭的炮火紛飛
19世紀上半期,當西方列強在工業(yè)革命的浪潮中高歌猛進的時候,古老東方的中國依然恪守著農(nóng)業(yè)文明。東方古老刀矛與西方近代炮艦的拼殺掀起了東西方文明、工業(yè)文明與農(nóng)耕文明、文明與野蠻的巨大撞擊。在殘酷的征服面前,古老的中國漸漸低下了妄自尊大的驕傲的頭顱:近代中國思想界出現(xiàn)了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這個過程中的主流思想又是什么?
學生歸納:向西方學習。
(三)教學設計
問題1:列舉鴉片戰(zhàn)爭后到19世紀末,中國思想界開始向西方學習,探索救國之路的主要史實。教師投影人物插圖。
教師同時出示表格
主要歷程代表主張背景意義特點
開眼看世界封建士大夫:林則徐、魏源《四洲志》《各國律例》;《海國圖志》“師夷長技以制夷”鴉片戰(zhàn)爭后(內(nèi)憂外患日深;西學傳入;有識之士倡導等)關(guān)注世界;思想啟迪。
軍事科學技術(shù)(器物層次)
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封建地主階級代表:李鴻章、曾國藩、左宗棠等洋務派中學為體
西學為用
“師夷長技以自強”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內(nèi)憂外患付之實踐,邁出了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第一步技術(shù)層次,付之實踐。結(jié)果失敗
維新
變法
思想19世紀早期
具有維新思想的知識分子(轉(zhuǎn)化中的資產(chǎn)階級)王韜、鄭觀應發(fā)展資本主義。但沒有完整的理論;沒有付諸行動。
洋務運動的展開;中國資本主義出現(xiàn);西學的傳入等。為維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礎初涉政治制度層次,沒有付諸行動。
90年代資產(chǎn)階級維新派:康有為、梁啟超、嚴復反對封建專制,要求實行君主立憲,發(fā)展資本主義經(jīng)濟和文化。實行變法維新。甲午戰(zhàn)爭后,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等
思想啟蒙,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是中國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制度層次并付之于實踐
一、“開眼看世界”
依表格順序逐層、有重點地分析后學生完成
1、代表:請同學回憶,你了解多少林則徐?抗英、禁煙、開眼看世界(民族英雄)。
2、思想主張是重點:兩本書的地位。什么是“師夷長技以制夷”——方法是向西方學習;長技內(nèi)容有三(軍事科學技術(shù));目的是制夷。(資料回放)
3、在“天朝上國”的美夢中沉睡了多年的清王朝,為什么在19世紀40年代會有明士猛醒,要跳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背景簡析。教師適當舉例清朝君臣的無知
4、看眼看世界雖然阻力很大,但它開了向西方學習之窗,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
5、從林魏“師夷長技”來看思想特點:軍事科學技術(shù)(器物層次)。原因鴉片戰(zhàn)爭直接看到的是西方的“船堅炮利”
過渡:雖然沒有真正的實踐并且只停留在器物層次,但為中國
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貴的思想準備。
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出現(xiàn)的洋務派提出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分析填表:
1、什么是“中學為體,西學為用”。封建地主階級立場決定——“師-------”
2、代表:所做4項重大實踐活動——洋務運動
3、為什么會形成洋務派,而且是清朝的勢力派,甚至連晚清封建頑固派慈禧太后也支持洋務運動——背景簡析。
4、結(jié)果原因回憶,意義分析:“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是地主階級進行道路選擇的前提,也就是說他們總想把西方先進的軍事、經(jīng)濟技術(shù)來稼接到落后的社會制度上來,這種努力是注定會失敗的。甲午戰(zhàn)爭至少宣告的洋務運動在軍事上的失敗,但邁出了中國近代化歷程的第一步。
引導學生分析為什么?
19世紀60~90年代,以“師夷長技以自強”為旗幟,進行了長達30多年的洋務運動。創(chuàng)辦近代學堂,是文化教育領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養(yǎng)了一批翻譯、軍事和科技人才,在溝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學習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開了窗口。洋務派有計劃地向西方國家派遣留學生。據(jù)統(tǒng)計,洋務運動期間共派出留學生200多名。這些留學生不但學習到了外國語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學、軍事技術(shù)以及某些社會科學知識,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社會情況。他們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軍事、外交和經(jīng)濟文化活動中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如詹天佑、嚴復等。
總之洋務派倡導的洋務運動對中國近代思想的發(fā)展、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對于促進民主思想的傳播,起到了開一代風氣的拓荒作用。
6、課本[思考]有人說:洋務派是林魏的繼承者,是否有道理?——引出特點
過渡:1、洋務運動30年有沒有改變中國積貧積弱的局面?甲午戰(zhàn)爭失敗表明洋務運動沒有將中國引上富強的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務運動學西方技術(shù)錯了?沒有,但遠遠不夠
2、早在洋務運動實施過程中,一批積極參與洋務或與洋務有密切聯(lián)系的有識之士已經(jīng)覺察到洋務運動有不少弊病,認識到如果向西方學習僅僅局限于“器物層次”是遠遠不夠的,必須涉及到經(jīng)濟、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領域。這是代表著一種輿論和思潮的萌發(fā),為維新變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論上的準備。我們稱之為早期維新思想
三、“維新變法思想”。
早期維新思想
分析填表(簡單處理)
1、代表屬于什么階層
2、他們在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上的主張實際上就是要求在中國進行變革維新,新在哪里?是指提倡新事物,反對舊事物,這里指發(fā)展資本主義。
3、為什么會在19世紀60、70年代出現(xiàn)?——原因
4、注意其兩點局限性:一是沒有完整的理論;二是沒有付諸行動。盡管如此,對康、梁維新思想有何影響?——意義
維新思想的發(fā)展
過渡:19世紀90年代,維新思想有了進一步發(fā)展。
1、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聯(lián)系進化論)已經(jīng)屬于名正言順的什么階級?
2、與早期維新思想相比更具體、更系統(tǒng)。請學生列舉:反對封建專制。實行維新變法:要求實行君主立憲,發(fā)展資本主義經(jīng)濟和文化。
補充:1、維新思想傳播的方式──開辦學堂、著書立說------。
2、實踐活動:戊戌變法-------。
3、19世紀90年代,先進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尋求強國御侮之路有了質(zhì)的飛躍,其政治活動震撼中國大地,究其原因?
4、維新思想推動下的變法運動雖然失敗了。但這是中國近代真正意義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為什么?
展開:維新派提倡西學,興民權(quán),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傳統(tǒng)觀念進行了沖擊,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為資產(chǎn)階級民主思想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具有思想解放的啟蒙作用。是一次救亡圖存的愛國運動,也是一次發(fā)展資本主義的改革運動;他們提倡資產(chǎn)階級新學,批判封建主義舊學,引導人們重新認識世界,他們痛感民族危機的嚴重,號召人們奮起救國,謀求國家的獨立富強;給古老的中國社會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歷史長河的高度看,由傳統(tǒng)農(nóng)耕社會向近代工業(yè)社會轉(zhuǎn)變是一股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盡管它在19世紀末的中國遭到了暫時挫折,但對清朝的封建專制統(tǒng)治卻是一次巨大的強烈的沖擊波,它留下的痕跡是永不磨滅的,是永遠鼓舞與啟迪后人的。
〖小結(jié)〗
鴉片戰(zhàn)爭后,從魏源、林則徐,到康有為、梁啟超、譚嗣同、嚴復,先進的中國人開始了向西方學習的過程,這是一個逐步深入和提高的過程,中國的近代化逐漸從器物技藝走向社會制度的變革,,并最終走向化心理,在依次遞進中,中國逐漸融入世界近代化的滾滾大潮中。
(四)反思總結(jié),當堂檢測。
教師組織學生總結(jié)本節(jié)課的主要內(nèi)容,由學生整理本節(jié)課的教學思路上交,并進行當堂檢測。
設計意圖:培養(yǎng)學生構(gòu)建知識網(wǎng)絡并對所學內(nèi)容進行簡單的反饋糾正的能力。
(五)發(fā)導學案、布置預習。
本節(jié)課,我們學習了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那么,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基本了解了近代思想發(fā)展的歷程。下節(jié)我們將學習新文化運動,課下大家可以先預習這一部分,了解新文化運動發(fā)展歷程及內(nèi)容,并完成本節(jié)的課后練習及課后延伸拓展作業(yè)。
設計意圖:布置下節(jié)課的預習作業(yè),并對本節(jié)課鞏固提高。教師課后及時批閱本節(jié)的延伸
必修3第14課 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
課前預習學案
一、預習目標
預習《從師夷長技到維新變法》初步了解開眼看世界、“中體西用”、早期維新思想和維新運動的代表人物及其貢獻或者思想。
二、預習內(nèi)容
(一)開眼看世界
1背景
2代表
林則徐(1)成就
(2)地位
魏源 (1)成就
(2)地位
(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1背景
2代表
3目的
4主張
5實踐
6影響
(三)維新變法思想
1 出現(xiàn)——早期維新思想
(1)背景
(2)代表
(3)主張
(4)評價
2發(fā)展——康梁維新思想
(1)代表
康有為 思想內(nèi)容
思想特點
思想影響
梁啟超
嚴復思想
三、提出疑惑
同學們,通過你的自主學習,你還有哪些疑惑,請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疑惑點疑惑內(nèi)容
課內(nèi)探究學案
一、學習目標
1、知道“開眼看世界”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觀點,理解“開眼看世界” 新思想產(chǎn)生的原因。
2、認識洋務派及其思想主張,綜合評價“中體西用”思想。
3、識記維新思想代表人物的基本主張,理解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4、了解鴉片戰(zhàn)爭后到19世紀末中國人學習西方、尋求變革的思想歷程。
重點:從開眼看世界到維新思想的變化歷程,維新變法思想在近代中國社會發(fā)展進程中所起的作用。
難點:分析每個歷史階段中國人向西方學習內(nèi)容的異同和特點,認識近代思想發(fā)展的過程及其所處的歷史背景。
二、學習過程
新課導入:
材料一 1559年,意大利傳教士利瑪竇到達北京,官員在《會典》書籍上查不出有意大利這個地方,就堅決否認世界上有意大利。幸而《會典》上有大西洋國,于是利瑪竇只好自封為大西洋國民。
材料二 因為許多洋人不肯向中國官員下跪,于是許多中國人便認定洋人的腿彎不了,倒下就站不起來。
設問:上述材料說明了什么問題?學生討論,老師整理:說明當時中國人對外部世界的無知,不了解世界形勢的發(fā)展。
過渡:以“天朝上國”自居的清王朝,在鴉片戰(zhàn)爭中一敗涂地,顏面盡失,不得已向蠻夷之邦——英夷,屈辱求和。這場戰(zhàn)爭給古老的中國帶來巨大的沖擊,一些愛國的知識分子在嚴峻的現(xiàn)實面前,率先驚醒,開始擺脫與西方隔絕的狀態(tài),逐漸走上蛻變與新生的近代思想歷程。
講授新課:
探究一“開眼看世界”閱讀材料結(jié)合課本相關(guān)內(nèi)容找出看眼看世界的背景、和代表及其主張
材料1:夷之長技三:一戰(zhàn)艦;二火器,三養(yǎng)兵練兵之法。
——《海國圖志》
材料2:是書何以作?曰:為以夷攻夷而作,為以夷款夷而作,為師夷
長技以制夷而作。
——《海國圖志敘》
1、背景


2、概況
①林則徐——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設問:為什么說林則徐是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3、意義(影響)
明確了向西方學習的具體內(nèi)容、方法和目的,引導著人們關(guān)注世界形勢,對當時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啟迪作用。
提問:你覺得早期先進的中國人沖破藩籬,睜開眼睛,看到的是怎樣的世界?全面嗎?通過這個設問,是學生能夠更加準確的了解林則徐、魏源等只是引導了人們關(guān)注世界,而沒能付諸實施。
探究二、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閱讀材料并回答問題
1、背景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后,外國經(jīng)濟侵略加劇,內(nèi)有太平天國運動,清朝政局內(nèi)憂外患。
材料1:所謂 “體”是指事物的主體本質(zhì);“用”是指由主體派生,或為主體服務的表現(xiàn)形式。張之洞(洋務派)說:“中學為內(nèi)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人心,西學應世事,而必無孛于經(jīng)矣!
材料2:“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涂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子,由裱糊匠東貼西補,居然成一凈室,雖明知為紙片裱糊,然究竟決不定里面是何等材料,即有小風小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對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等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shù)能負其責?”
——李鴻章語
材料3:京師同文館舊址(圖)
自主學習:結(jié)合材料一、二和教材,概括“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的主要內(nèi)容、實質(zhì)、根本目的。
合作探究:根據(jù)材料一、二、三,結(jié)合教材和所學知識,綜合評價“中學為體、西學為用”思想。(模塊鏈接:必修2 第2單元第1課第29頁;仡櫻髣者\動的內(nèi)容及評價)
探究三、維新變法思想 閱讀課本內(nèi)容回答下面問題
自主學習:1 早期維新思想產(chǎn)生的背景有哪些?
背景:
合作探究 :2 早期維新派為何會從支持洋務派到與之分道揚鑣?
在洋務運動已經(jīng)暴露出種種弊端,洋務派仍堅持“中體西用”也不面對現(xiàn)實,早期維新派則從“中體西用”轉(zhuǎn)為“改良政治、實行君主立憲制度”。
教師強調(diào):在深化認識洋務思想及洋務運動利弊得失的基礎上,早期維新派必然要從洋務派中分裂出來。早期維新派在思想啟蒙上處于承前啟后的地位,之后,影響更深遠更猛烈的維新思潮將西學東漸推向新的高潮。
3 歸納早期維新思想代表人物及主張
代表人物
經(jīng)濟思想
文化思想
政治思想
4 評價:
探究四 康梁維新思想產(chǎn)生的背景、代表人物及其主張
①背景
設問:有哪些因素推動了維新運動的深入發(fā)展?
學生討論得出結(jié)論:帝國主義侵略加劇、民族資本主義的初步發(fā)展、中日甲午戰(zhàn)爭失敗的刺激。
②代表人物及主張
康有為
梁啟超
嚴 復
(三)反思總結(jié)
學生填寫表格,進而探究。
人物著作思想
(四)當堂檢測
1 康有為在奏章中往往采取在“中體”中借用西學“移花接木”法,給皇帝講“心當變法”的道理。頑固派指責他“其貌則孔也,其心則夷也”。康有為這樣做的目的是
A.在儒學的基礎上吸收西方政治學說
B.為變法披上傳統(tǒng)文化價值的理論外衣
C.將西方的政治理論和實踐中國化
D.用儒家的經(jīng)典解釋西方的政治學說
2.鴉片戰(zhàn)爭時期,以林則徐、魏源等為代表的地主階級抵抗派開眼看世界的著眼點主要表現(xiàn)在 ( )
A.軍事技術(shù)方面   B.歷史地理方面 
C.社會制度方面   D.思想文化方面
課后練習與提高
一、選擇題
1.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 ( )
A.林則徐 B.魏源  C.孫中山 D.洪秀全
2.洋務派與維新派的相同點有 ( C )
①學習西方以自強 ②師夷長技以制夷 ③變革封建制度 ④促進了中國的近代化 ⑤維護清朝統(tǒng)治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 D.①④⑤
3.近代中國第一部系統(tǒng)的世界地理志是 ( )
A.林則徐的《四洲志》  B.魏源的《海國圖志》 
C.洪仁?的《資政新編》 D.徐繼畬的《瀛環(huán)志略》
4.曾國藩在奏折中稱辦洋務“可以剿發(fā)捻,可以勤遠略”,這說明洋務運動的根本目的是 ( )
A.鎮(zhèn)壓人民的反抗 B.抵抗外來侵略
C.發(fā)展民族工業(yè) D.維護清朝的統(tǒng)治
5.下列表述對洋務派“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解釋較為全面的是 ( )
A.以傳統(tǒng)的封建制度為立國之本
B.以“師夷長技”為富國強兵之路
C.在不觸動封建制度的前提下學習西方先進技術(shù)
D.對西方先進技術(shù)和政治制度兼收并蓄
6.康梁維新思想是早期維新思想的進一步發(fā)展,這里的“進一步發(fā)展”是指 ( )
①提出了相對完整的理論體系 ②要求進行政治領域的變革 ③思想發(fā)展成為政治運動 ④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7.戊戌變法運動突出的歷史功績在于( )
A.挽救民族危亡   B.推動政治改革
C.發(fā)展社會經(jīng)濟   D.促進思想啟蒙
二、非選擇題
8.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天朝物產(chǎn)豐盈,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
——乾隆皇帝
材料二 “善師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師夷者,外夷制之!
——魏源
材料三 這個世界幾乎已分配完畢,它所剩下的地區(qū)也正在被瓜分,被征服,被拓居。想一想你夜晚在空中所看到的那些星球吧,那些我們永遠無法到達的巨大的世界吧!我常常這樣想,如果可能的話,我將吞并這些星球?吹剿鼈冞@樣清楚而又那么遙遠,真使我感到悲傷!
——(19世紀末)羅德斯
材料四 “承擔起白人的責任,將你們培育的最好的東西傳播開來,讓你們的子孫離家遠去,去滿足你們的俘虜?shù)男枰!?br />——(19世紀末)吉卜林
材料五 “觀萬國之勢,能變則全,不變則亡,大變則強,小變?nèi)酝觥!?br />——康有為
請回答:
(1)材料二與材料一相比觀念上發(fā)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種變化?
(2)材料三、四和材料五有何聯(lián)系?
(3)材料四中所說的“最好的東西”,在魏源和康有為看來分別是什么?這種不同說明了什么?
9. 材料一 誠能大小增修,詎非軍國交便?戰(zhàn)艦有盡,而出鬻之船無盡,此船廠之可推廣者一。火器亦不徒配戰(zhàn)艦也,戰(zhàn)艦用攻炮,城壘用守炮,況各省綠營之鳥銃、火箭、火藥,皆可于此造之。此外量天尺、千里鏡、龍尾車、風鋸、水鋸、火輪機、火輪車、自來火、自轉(zhuǎn)碓、千斤秤之屬,凡有益民用者,皆可于此造之。……以前民用,因其所長而用之,即因其所長而制之。
——《海國圖志》
材料二 中學為內(nèi)學,西學為外學,中學治身心,西學應世事,不必盡索之于經(jīng)文,而必無悖于經(jīng)義。如其心圣人之心,行圣人之行,以孝弟忠信為德,以尊主庇民為政,雖朝運汽機,夕馳鐵路,無害為圣人之徒也。
——張之洞《勸學篇》
材料三 中國戶口不下四萬萬,果能設立議院,聯(lián)絡眾情,如身使臂,如臂使指,合四萬萬之眾如一人,雖以并吞四海無難也。何至坐視彼族越九萬里而群逞披猖,肆其非分之請,要以無禮之求,事無大小,一有齟齬動輒稱戈,顯違公法哉!故議院者,大用之則大效,小用之則小效者也。
——鄭觀應《盛世危言》
材料四 變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興,在開學校;學校之立,在變科舉。而一切要其大成,在變官制。
——梁啟超《變法通議》
請回答:
(1)材料一的作者是誰?其思想核心是什么?他是怎樣的背景下提出這種思想的?
(2)材料二中的張之洞是中國近代史上哪個政治派別的代表人物?其思想主張是什么?在此種思想指導下,他們掀起了一場什么運動?他們提出這種主張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3)材料三中鄭觀應的說法對嗎?在當時的中國能設立議院嗎?為什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66272.html

相關(guān)閱讀:第14課 理性之光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