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答案一、選擇題1.C 2.C 3.D 4.C 5.D 6.A 7.C 8.D 9.B 10.B 11.A 12.A 13.C 14.D 15.B 16. B 17.B 18.C 19. B 20. B 21.C 22.C 23.A 24.B 25.D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3小題,第26題16分,第27題16分,第28題18分,共計50分。26.(1)趨勢:分封制、宗法制逐步瓦解。(2分)原因:周王室與諸侯間的血緣紐帶日漸疏遠。(2分)建構:從分封制向郡縣制轉變,從貴族制(世卿世祿制)向官僚制轉變,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國家。(3分)(2)皇權至高無上;分散中央官員權力,廢除相權,專制皇權不斷強化;中央對地方進行直接管理,中央集權制度不斷加強;中央和地方行政機構不斷完善。(6分)(3)奠定了中國古代多民族大一統(tǒng)國家的基礎,有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集中人力物力進行大規(guī)模的經濟建設,有利于農耕經濟的持續(xù)發(fā)展;利于各地區(qū)的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有利于中華文明的延續(xù)。(3分)27.(1)古代雅典對公民的身份作了嚴格限制,享受民主權力的只是極少數成年男性公民,奴隸、外邦人、婦女和未成年人沒有公民權;其民主是小國寡民的產物,是維護奴隸主貴族利益的民主。(4分)(2)君主立憲制的確立。(2分)原因:英國具有議會政治的民主傳統(tǒng);英吉利民族崇尚中庸;“光榮革命”吸取了以往的教訓并取得成功。(4分)(3)突破:以立法的形式確立了聯邦制共和國,突破了小國寡民的限制;實行代議制民主,突破了直接民主的限制;建立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通過分權制衡維護和保障民主,防止了權力的濫用。(6分)28. (1)特點:革命勝利迅速;改變了中國的政治體制;革命代價很小,沒有造成社會大破壞,更沒有出現大量流血犧牲的情況。(3分)原因:清政府腐朽衰敗之極,失去民心;帝國主義加緊侵略中國,中國民眾救亡圖存意識增強;以孫中山為首的資產階級革命黨人做了大量的革命準備工作;西方民主思想的傳播。(3分)(2)現代化史觀:政治上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確立了共和政體。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使人民獲得了一些民主權利和自由。但專制腐朽余毒存在,共和道路依然艱辛;經濟上實業(yè)團體的創(chuàng)辦,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進一步發(fā)展;教育上在中國確立了現代教育宗旨,實現了教育早期現代化,有利于提高國民素質。(6分)社會史觀:促進了社會習俗的除舊布新,傳播了自由平等思想。(2分)(3)反思:缺乏共和政治的社會基礎;缺乏對國情的正確認識等。(4分)山東煙臺市12-13學年度高二下學期期末考試歷史掃描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er/497393.html
相關閱讀:上學期高二歷史寒假作業(yè)試卷(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