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第一輪復習策略談
重慶北碚區(qū)教師進修學院
陳家堯
初三復習的戰(zhàn)役又將打響,《孫子兵法》云:兵者,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兩軍相遇,“廟算”多者勝。復習亦然,復習的策劃決定著復習效率的高低。筆者認為語文復習,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也可稱之為三大戰(zhàn)役,具體包括:雙線遞進,全面開花——重點突破,強攻堡壘——綜合訓練,查漏補缺。這三個階段的時間分別是3
月中旬至4
月底——5
月上旬至中旬——5
月下旬至6
月初。
復習要打的第一場戰(zhàn)役是“雙線遞進,全面開花”。下面作詳細闡述:
一、
雙線遞進夯實基礎
這里的“雙線”一指教材線,即是對七至九級的教材進行梳理;二是指知識能力線,即按照各個知識能力點逐點復習。這兩條線可以先后進行,也可交替進行,視學情而定。
(一)教材線
教材復習不可輕視。有人認為中考時教材內容涉及很少,因而輕視教材,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認識。姑且不說目前中考中的一些板塊內容如古詩文的閱讀與賞析還在考教材內容,部分省市的現(xiàn)代文閱讀也有考教材內容的,就算看起來與教材相距甚遠的語言運用、現(xiàn)代文閱讀,其考點也是源出教材。湖北荊州教研室的
教材復習須歸類。教材的復習不等于把教材的內容逐一再來學習一遍,它是在以前學習基礎的一種歸類總結。教材復習可以專題的形式來進行,比如分為字詞、寫作材料、精妙語句、寫作技巧、閱讀技巧、綜合性學習等板塊來進行。在課文的復習上也可分文體復習,將教材中的相同文體歸到一塊,從而總結閱讀方法,提升文體閱讀能力。
教材復習重積累、重感悟。教材復習既包括字詞、古詩文、寫作材料這些背誦的內容,同時也包括一些閱讀技巧、寫作技巧。寫作材料的積累主要是將課文一些富有表現(xiàn)力的句子或原句背誦下來,或進行改裝,并聯(lián)系特定的寫作情景中的運用進行積累。如學了人教版九級《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就可進行語言的改裝:那破舊的老水車、那熏黑的礦燈、那干癟的稻穗、失修的路基和淤灘上的駁船,還在眼前晃動,還在給我們以警示……這個句子在表達對祖國災難的記憶,呼喚祖國的自強上就很有表現(xiàn)力。積累這類語言多了,不愁寫作無材料。閱讀技巧的積累,我們以人教版七級的《紫藤蘿瀑布》為例來談談:此文后“研討與練習”第二題“揣摩下列語句,體會寫景的妙處”的“每一朵盛開的花就像是一個小小的張滿了的帆,帆下帶著尖底的艙,船艙鼓鼓的;又像一個忍俊不禁的笑容,就要綻開似的。”此題意在考查景物描寫中比喻句的作用,而這類題是中考中?嫉降模龑W生溫習此題,我們就可以獲得解答這類題的技巧:明確比喻的一般作用,同時結合本體事物,深入分析喻體的形象意義,從而準確解答。學生因為對課文較熟悉,就能集中精力于感悟解題的技巧,效果更好。
(二)知識能力線
現(xiàn)在市面上有眾多的中考復習材料,根據(jù)各地中考命題的不同方式,這些中考復習書都擬定了相應的知識能力線,我們在復習中只須根據(jù)這條線一步一步往前走就行了。一般來講知識能力線主要包括四大板塊:一、語言積累與運用:①字音、字形及書寫;②詞語(包括詞語的理解、詞語的運用);③標點;④修辭;⑤句子(含語病的辨析與修改、仿寫、補寫、續(xù)寫);⑥文學常識、名著;⑦古詩文積累;⑧語言運用:信息提取、語意理解、品聯(lián)寫對、標語廣告、圖表漫畫、口語交際;⑨綜合探究。二、古詩詞鑒賞及文言文閱讀。三、現(xiàn)代文閱讀:記敘類閱讀;說明類閱讀;議論類閱讀。四、寫作。當然,各地應有所差異。
知識能力線重梳理重方法。在按知識能力線的復習過程中,要注重知識的梳理,給學生以清晰的脈胳。每個知識點考查的能力是什么,其獨特的解題方法是什么,與其他知識點的聯(lián)系是什么都要給學生一個清晰的印象。比如修辭,在語言運用中要考,在閱讀中也要考,前者更多考運用,后者更多考理解和表達作用的賞析。這樣一梳理,就能一目了然了。
先活后死。在復習的實施過程中,不一定按照前面擬出的那一個脈胳按部就班進行,可以作調整,筆者傾向于先活后死。先復習一些靈活的內容,再去攻克一下需要死記硬背的內容,這樣可以減少遺忘。
交叉遞進。在此線的復習過程中,需要間插一些成套的訓練題和寫作的指導。套題訓練其好處在于能鞏固已經復習的知識點,在練習中提升能力,不致于因間隔時間而找不到感覺。此外,寫作也需交叉進行,那種認為只需花一周時間就解決寫作的想法是不合實際的,過于集中學生無法消化,效果不好;分開指導,與其它內容交叉進行,效果更好。
方法整合。中考復習資料紛繁,應該說,每一本資料書都有其特別之處,在方法的指導都有些不同。對于學生而言,手里可能只有一本資料,但教師手里盡可能多幾本資料,在方法的講解時,“雜取種種,合成一個”,針對學生實際形成更為合理、更為有效的方法。
二、全面開花無遺漏
高手對決,差之毫厘,勝負立判。我們在復習過程中,要力求不要有任何遺漏。比如字音字形的考查,有人認為無法復習。其實,常見的字就3000
字左右,同學們熟悉的字一般有1500
—2000
字,剩下的大約在1000
——1500
字,我們將這些字擬出來,每次500
字,分三次進行。每次的500
字中,落實到個體的學生,也許陌生的就只有二三百字,費時也不會太多。通過這樣的復習,我們就能確保萬無一失了。
三、復習過程八項注意
1
、積累內容分散安排:有些內容需要分散安排的,比如字詞、妙句、古詩文背誦,需要統(tǒng)籌安排。這樣能減輕學生負擔。同時,在積累內容時,形式上也可靈活多樣,比如采用競賽形式,或一節(jié)課前三分鐘背誦默寫幾句等,這樣處理,學生就能輕松愉快完成。
2
、金指點撥確保實效。復習效率的高低,學生能力的增長程度,關鍵在于教師到位的點撥。點撥需要“金手指”,這“金手指”一是要“真”,二是要“細”。我們教給學生的知識許多是“大路貨”,是無效的“偽知識”。比如閱讀中我們給學生講:回到文章中去,要看全文,要整體把握。其實這種話說了也白說,學生仍然不知怎么整體把握。教師需要做的是結合具體的文章,引到學生怎樣回到原文,怎樣查找相關區(qū)域,怎樣提煉關鍵詞匯,怎樣組織作答,從中生成答題策略。這才是真知識。對有些知識要細化,比如說梳理線索,記敘文的線索一般是人、事、情,而說明文的線索是按物的特征或事理的邏輯展開的,而議論文的線索是按照論證觀點的不同角度展開的,文體不同,其線索梳理的方法也有所不同。有了這樣的分析,學生才能形成具體的技巧。
3
、講練結合能力遷移。在復習的過程中,特別是閱讀和寫作的復習中,有的老師不知怎么講,就讓學生反復練題,之后講解答案,這是不可取的。其實閱讀能力的形成,更需要老師的講解指導。那種題海戰(zhàn)術、機械訓練,是一種低層次的反復,是不可取的。同樣,只講不練也是不可取的。比如寫作,有的講解了許多寫作知識,但未能叫學生練習,導致能力不能轉化,也是需要避免的。
4
、注重感悟知識內化。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學生能力的形成,必須要經過學生自身的感悟,才能將教師講解的知識轉化為能力。因此,在復習的過程中,一定要引導學生感悟、反思,以求知識內化。在講解之中,在練習之中,要學生經常想一想,從這里面我明白了一點什么。
5
、材料精選以一當十。訓練材料不在多而在精。目前的復習資料繁多,試題浩如煙海,是做不完的。我們提倡精練,提倡充分利用每一個訓練材料。比如閱讀中的語段訓練,通常一個文段設五至六個題,在詞語的理解上可能只設了一個題,但我們在訓練詞語理解時,根據(jù)需要,可以就這個語段設四五個詞語理解題,從而增加訓練量。這種做法就比讓學生去做四個語段的詞語理解題負擔輕得多。
6
、合作交流相互借鑒。學生經過幾學習,已經形成各有所長的一些技巧方法,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實現(xiàn)智慧共享,這是很有好處的。這些方法來自于學生的實際,有時可能比教師的講解對其余的學生更有幫助。
7
、透視規(guī)律我自從容。隨著新課程的進行,中考涌現(xiàn)出一大批新題型,同時每還有所創(chuàng)新,要追新逐異是一件費時費力的事情。其實我們冷靜思考,透析每個題型背后考查的能力點是什么,針對能力點進行訓練,我們也就能以不變應萬變了,就能從容應對了。比如寫頒獎詞,其背后隱藏的是信息的篩選提取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特別是修辭能力),前者與新聞試題類似,后者與仿寫試題類似,只要學生具備了這兩種能力,即使沒練過頒獎詞寫作,學生也能自如應對。
8
、把握趨勢隨風而舞。中考題具有極強的地方色彩,各地的要求、命題習慣也不盡相同,我們需要根據(jù)本地的中考命題趨勢來把握。比如優(yōu)秀詩文積累,從考查的范圍看,有的只考古詩文,有的還包括現(xiàn)代優(yōu)秀詩文;有的只考課標明確推薦的的五十篇,有的卻超出了這個范圍。從考查的形式來看,有的只考查名句,有的卻喜歡考查整首詩詞;有的放在語言積累與運用中考查,有的卻放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考查。這就需要我們把握趨勢,順勢而為。否則,就會做無用功。
應該說,在中考的三大戰(zhàn)役中,第一輪的戰(zhàn)役至關重要,能在大范圍上彌補知識能力的缺陷。這一戰(zhàn)役的設計需要周密計劃,腳踏實地,步步為營,科學合理地構建起語文知識能力的經緯網(wǎng)。我們這一戰(zhàn)役應該追求最大的戰(zhàn)場成果。這一戰(zhàn)役打好了,就能為以后的戰(zhàn)役奠定堅實的基礎。希望師生慎之慎之!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421094.html
相關閱讀:論文《生活是語文學習的活水源泉》
中考說明文閱讀知識與技巧
河北省中考語文試卷點評及分析
《壺口瀑布》課后練習及答案
《中考語文答題要領》試卷教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