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唐雎不辱使命》復(fù)習(xí)整理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初中課內(nèi)閱讀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唐雎不辱使命 《戰(zhàn)國策》 課文分析: 這篇文章所記敘的是強國和弱國之間一場外交斗爭的情況。戰(zhàn)國時期的最后十,秦以秋風(fēng)掃落葉之勢相繼翦滅各諸侯國,前 230 滅韓,前 225 唐雎不辱使命
《戰(zhàn)國策》
課文分析:
這篇文章所記敘的是強國和弱國之間一場外交斗爭的情況。戰(zhàn)國時期的最后十,秦以秋風(fēng)掃落葉之勢相繼翦滅各諸侯國,前230
滅韓,前225
滅魏。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國,秦企圖用“易地”的政治騙局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秦人往往借遷移之名行滅國之實),由此引起安陵君派唐雎出使秦國一事。文章用人物對話生動地塑造了唐雎的形象,表現(xiàn)了唐雎維護國土的嚴正立場和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布衣精神,從而揭示了弱國安陵能夠在外交上戰(zhàn)勝強秦的原因。
一、詞語解釋
1
、不辱
使命
辱沒、辜負
2
、易
安陵
交換
3
、其許
寡人
答應(yīng)

4
、大王加惠

給予恩惠
5
、甚善



6
、雖然
,受地于先王
雖然這樣
7
、弗
敢易

不;交換

8
、因使
唐雎使
于秦
于是;派;出使
9
、故
不錯
意也
所以;“錯”通“措”
10
、請廣
于君
擴充
11
、逆
寡人者

違背

12
、輕
寡人與
輕視
13
、非
若是

像;這樣

14
、雖
千里不敢易
即使
15
、豈直
五百里哉
難道;只,僅僅
16
、怫然

盛怒的樣子
17
、公
亦嘗聞
天子之怒乎
先生;曾經(jīng)聽說
18
、免冠徒跣
摘掉帽子,光著腳19
、以頭搶
地耳

撞;罷了
20
、庸夫
之怒
平庸無能的人

21
、非士
之怒
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22
、倉

“倉”通“蒼”

23
、休?
吉兇的征兆
24
、若
士必怒
如果

25
、縞素
穿喪服
26
、色撓
變了臉色;撓,屈服

27
、謝

道歉
28
、寡人諭

明白,懂得

29
、徒
以有先生也
只是
二、句子翻譯
1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雖然,受地于先生,愿終守之,弗敢易!
承蒙大王給予恩惠,用(貴國的)大面積的土地來換(敝國)小面積的土地,很好;雖然這樣,我從先王那里繼承了這塊土地,(我)愿意意始終守住它,不敢拿它來交換。
2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安陵君于是派唐雎出使秦國。
3
、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把安陵君看作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4
、今吾以十倍之地,請廣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輕寡人與?
如今我拿十倍的土地(來交換安陵),擴大他的領(lǐng)土,然而,安陵君違背我的意見,(這)不是小看我嗎?
5
、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即使拿一千晨土地,也不敢交換,難道只(換)面積為五百里的(土地)嗎?
6
、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
老百姓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光著腳,把頭往地上撞罷了。
7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情怒未發(fā),休?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
這三個人,都是普通老百姓中最有膽識的人啊。(他們)心里的憤怒還沒有迸發(fā)出來,上天就降下征兆。再加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
8
、若士必怒,伏尸二人一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
如果有能力有膽識的人(被逼得)一定要發(fā)怒,(那么現(xiàn)在立刻)倒下兩具尸體,五步之內(nèi)淌滿鮮血,天下的人將會因此而穿上喪服,今天的情況就是樣。
9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
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說
三、關(guān)鍵問題
1
、本文選自哪部作品?
《戰(zhàn)國策》
2
、秦王是怎樣一個人?
驕橫狂妄、貪得無厭、奸詐狡猾、外強中干
3
、唐雎是怎樣一個人?
從容鎮(zhèn)定、不畏強暴、有膽有識、有凜然正氣、熱愛祖國、不怕犧牲。
4
、唐雎列舉專諸刺王僚等吏實有什么用意?
兩方面:一是對自己提出的“士之怒”的厲害程度加以渲染說明,二是警告秦王吸取教訓(xùn),不要輕舉妄動,自尋死路。
5
、本文最后一段描寫秦王的神態(tài)的變化對刻畫唐雎的形象有何作用?
從側(cè)面烘托唐雎有智有勇、英氣逼人的大無畏精神。
6
、文末說秦王“色撓”,“長跪而謝”,并且請?zhí)砌?ldquo;坐”,秦王真的屈服了嗎?為什么?
這是秦王的權(quán)宜之計,表現(xiàn)出他的奸詐狡猾。他請雎“坐”,是坐下來談,不是放棄吞并。文中所說,也只是恭維唐雎的話,從當(dāng)時秦在軍事的占壓倒優(yōu)勢及秦王的性格來看,秦王是不會就此善罷甘休的。
四、譯文
秦王派人對安陵君說:“我要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可要答應(yīng)我!
”安陵君說:“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雖然如此,但我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終守護它,不敢交換!
”秦王不高興。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國。
秦王對唐雎說:“我用方圓五百里的土地交換安陵,安陵君不聽從我,為什么呢?況且秦國滅亡韓國和魏國,而安陵君卻憑借方圓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是因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F(xiàn)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讓安陵君擴大領(lǐng)土,但是他違背我的意愿,是輕視我嗎?”唐雎回答說:“不,不是這樣的。安陵君從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護它,即使是方圓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換,何況僅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換)呢?”
秦王氣勢洶洶地發(fā)怒了,對唐雎說:“您曾聽說過天子發(fā)怒嗎?”唐雎回答說:“我未曾聽說過。”秦王說:“天子發(fā)怒,死人百萬,血流千里。”唐雎說:“大王曾經(jīng)聽說過平民發(fā)怒嗎?”秦王說:“平民發(fā)怒,也不過是摘掉帽子赤著腳,用頭撞地罷了。”唐雎說:“這是平庸無能的人發(fā)怒,不是有才能有膽識的人發(fā)怒。從前,專諸刺殺吳王僚的時候,彗星的尾巴掃過月亮;聶政刺殺韓傀的時候,一道白光直沖上太陽;要離刺殺慶忌的時候,蒼鷹撲擊到宮殿上。這三個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膽識的人,心里的憤怒還沒發(fā)作出來,上天就降示征兆,(現(xiàn)在,專諸、聶政、要離)連上我,將成為四個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膽識的人要發(fā)怒,就要讓兩個人的尸體倒下,血流五步遠,全國人民都要穿喪服,今天就是這樣。”(于是)拔出寶劍站起來。
秦王變了臉色,長跪著向唐雎道歉:“先生請坐!
怎么會到這種(地步)!
我明白了:韓國、魏國滅亡,而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的原因,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387137.html

相關(guān)閱讀:八級(下)文言文高效訓(xùn)練《送東陽馬生序(節(jié)選)》(宋濂)
《送東陽馬生序》知識點整理及練習(xí)
《“諾曼底”號遇難記》語段閱讀(附答案)
《親愛的爸爸媽媽》精讀精練(附答案)
《丑小鴨》復(fù)習(xí)題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