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映潮
)
關于中學語文積累教育,我表達過一些觀點,如:
積累
——
課堂教學之魂。
課堂閱讀教學的三要素是:誦讀,品析,積累。
閱讀教學的常規(guī)要求是:重文本,重朗讀,重品析,重學法,重積累。
課堂教學藝術的高層次境界是學生活動充分,課堂積累豐富。
初中語文積累教育研究中有一個重點,那就是語言積累的教育與教學。
充足的語文積累,有利于每個學生的一生。
閱讀教學,要充分地關注語言積累教學。
中學語言積累教學研究,應該是語文教學研究中最為基礎的課題。
在語言教學研究中,語言積累教學的研究是管總的。
……
所謂語言積累教學,我們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看它。第一,是在語文的讀寫教學中讓學生習得更多更美的語言,如認識更多的字,記下更多的詞,更重要的是成塊成段成篇的語言材料的讀背識記,它們是語言運用的堅實基礎。第二,是在學生習得語言的同時,教會學生學到積累語言的方法,學會品味、揣摩、感悟語言和欣賞優(yōu)美、精彩的語言。
進行語言積累教學,在課堂教學方面,需要教師通覽語文教科書,解析語文教科書,從
“
數量
”
的角度進行耐心的
“
統(tǒng)計
”
,洞悉全套及每冊課本中的語言組合因素,從而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如初中學段,我們就可以從語文教科書中擷取到如下語言積累教學的素材:
800
個左右的生字難字,
2000
個左右的常用二字雅詞,
800
個左右的成語和四字詞語,
80
至
100
個左右的常用句式,
50
個以上的常用段式,
20
至
30
種優(yōu)美的短文結構模式;以及
80
至
100
個重點文言實詞,
10
至
15
個重點文言虛詞,
20
至
40
個雙音節(jié)文言詞和若干個文言句式。
進行語言積累教學,在教材的運用與處理上有一個原則,那就是:突出重點,咀嚼英華。語言積累教學的精華內容應是:雅詞,佳句,精段,美文,還有綜合性的精美的語言表達模式。為此教師還要善于從語言的角度對每一篇課文進行分析,分析課文的句式、段式、篇式,分析課文中語言組合的特點,分析課文語言在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中達意傳情的技巧。這種分析,就教師而言,進行得越周全越好,進行得越深刻越好,進行得越透徹越好。如《云南的歌會》課文語段欣賞,就有如下
6
個方面的內容:欣賞課文中的
“
事件描述
”
片段、
“
情景描寫
”
片段、
“
人物描寫
”
片段、
“
景物描寫
”
片段、
“
動物描寫
”
片段以及
“
場面描寫
”
片段。如果單看
“
人物描寫
”
片段,又有四五種角度可以入手。
語言積累教學的形式主要有:認讀積累教學,學習運用教學,分析理解教學,品味欣賞教學與朗讀背誦教學等。為此教師要創(chuàng)造生動活潑的富有情趣的課堂教學氛圍,不僅要求落實,還要求學得快樂,學得意猶未盡。
如《云南的歌會》的教學,筆者設計的一個細節(jié)讓課堂上充滿了情趣:
讀下面詞語,說說它們各是怎樣的物、怎樣的事、怎樣的人。
對調子
江米酒
毛藍布
繡花透孔鞋
柞木
報春花
戴勝鳥
云雀
打鐵
箍桶
閹雞
趕集
針線花樣
吹鼓手
從教學設計的
“
深層含義
”
來講,這,其實是課文學習的重要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