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尼爾·基什和布賴恩·布什韋都是盲人,卻可以通過“聽音辨物”的方法自如行動,甚至遠足、騎山地自行車。
加拿大研究人員通過實驗,初步揭開其中奧秘。
閃光聲吶
基什現(xiàn)年43歲,家住加利福尼亞州長灘市,是一名心理學家。因為患視網(wǎng)膜神經(jīng)膠質(zhì)瘤,他13個月大的時候接受手術(shù),摘除眼球,失去視力。布什韋現(xiàn)年28歲,14歲時因視神經(jīng)萎縮失明。
雖然看不到世界,但兩人都會利用聲波定位,也就是通過舌頭碰撞上顎發(fā)出聲音,根據(jù)回聲判斷物體的位置、距離、大小、形狀甚至質(zhì)地;舶堰@種他自創(chuàng)的回聲定位方法稱為“閃光聲吶”。
如今,兩人可以玩籃球、參加各種戶外活動。他們還建立起“世界盲人通道”協(xié)會,教更多盲人掌握“閃光聲吶”技術(shù)。
像基什和布什韋這樣利用聽聲辨位的盲人還有一些。有些人與他們一樣用舌頭制造聲音,有些人則用拐杖敲擊物體。
實驗揭秘
為研究聽音辨物的奧秘,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心理學教授洛爾·塞勒組織實驗。
塞勒先讓基什和布什韋在戶外聽音辨位。兩人能通過回音分辨出旗桿、樹、汽車和建筑物。接著,實驗場所轉(zhuǎn)到室內(nèi),兩人不但能確定旗桿的位置,還能分辨它的傾斜角度。此外,他們還能單憑聽覺分辨出凹面和平面,判斷一個物體是移動還是靜止。
基什和布什韋通過“閃光聲吶”方法定位時,塞勒在一旁錄下他們嘴里發(fā)出的聲音,還把微型麥克風放入耳道,錄下他們聽到的回聲。
接下來,塞勒給兩個人播放剛才錄制的聲音,同時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術(shù)(FMRI)掃描他們的大腦。
為做對比,塞勒也給兩名視覺正常的人播放同樣聲音,同時掃描大腦。
有待研究
塞勒發(fā)現(xiàn),如實驗前預(yù)料,聽到聲音時,4名研究對象大腦聽覺皮層開始活躍。但兩名視覺正常的志愿者大腦活動僅限于此。
基什和布什韋則不同,除了聽覺皮層外,兩人負責視覺的大腦皮層也出現(xiàn)活躍跡象。其中,基什的大腦皮層活動更強。另外,當兩人聽到從移動物體上反射的回聲時,大腦中負責運動的皮層也開始活躍。
美國微軟—全國廣播公司(MSNBC)25日引述塞勒的話報道:“當前尚不清楚其中原因,我們需要在今后的實驗中進一步研究!辈贿^,她表示,實驗證明基什和布什韋的確是通過聲音“看”到世界。
基什猜測,回音好似單詞,來自磚墻、樹等不同物體的回音不同,也就代表不同“單詞”。這些“單詞”先經(jīng)大腦聽覺系統(tǒng)處理,然后傳至視覺皮層,產(chǎn)生對應(yīng)“畫面”。
塞勒猜測,每個人可能都有聽聲辨物的潛在能力,“每個人可能都能學著做這件事,一些人會比另一些人更擅長”。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zhong/1129983.html
相關(guān)閱讀:初中生物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