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版七年級上冊語文《詩五首》同步練習及答案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七年級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內容預覽:

《詩五首》

第一部分:

1.唐朝時“初唐四杰”指的是 、 、 、 。

2.《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作者是 ,“樂天”就是 。

3.《夜雨寄北》作者是朝詩人。

4.原文填空。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是。

《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一詩的名句是。

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

何當共剪西窗燭,。

5.解釋句子詞語的意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之任:)

城闕輔三秦(輔:)

小廊回合曲闌斜(回合:)

懷舊空吟聞笛賦(賦:)

何當共剪西窗燭(何當:)

病樹前頭萬木春(春:)

6.“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中“沉舟”“病樹”比喻誰?這兩句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懷?

7.“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兩句詩創(chuàng)設了一幅怎樣的情景?從中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8.選擇你最喜歡的一首,用正楷或行楷抄寫一遍。將詩的內容寫在下面的方格內。

9.《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與《淮上與友人別》這兩首詩都寫的是與友人的惜別之情。比較一下,說說它們表達的情懷有什么不同?

10.《寄人》一詩表達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第二部分:

(一)

讀《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回答問題: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11、本詩押韻的字是,韻腳是。

12、這是一首送別詩,交代送別地點的句子是;虛寫景物的詩句是。

13、“海內存知已,天涯若比鄰”的意思是什么?

14、“天涯若比鄰”中“比鄰”的意思是。

15、這首詩表達出來詩人的思想感情是( )

A、悲傷流淚 B、離愁別緒 C、深厚情誼 D、黯然傷別

16、對本詩首聯(lián)賞析有誤的是( )

A、“城闕”指長安,送別之地,“五津”采用借代手法,泛指四川,杜少府上任之地。

B、在長安而望“五津”,可“望”并不是實寫,這是詩人的想像,使人感到氣象宏偉。

C、既“望”中可見,則此行并非遠別,因而有不必傷別之意,這兩句為全詩奠定抒情基調。

D、這兩句承題,敘將別之時的景象,借景抒情,有依依不舍之意。

(二)

讀《夜雨寄北》,回答問題: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17、詩的一、二句寫,三、四句寫。

18、“問歸期”是問,表達了的感情。

19、“巴山夜雨”四字的重復,實際上是意境的深化,第一次是表現(xiàn)詩人,第二次是表現(xiàn)詩人,體現(xiàn)了詩人切盼回歸的心情。

20、全詩短短四句,由眼前寫到對未來歡聚的向往,又用未來剪燭夜話的溫馨和歡樂,反襯今夜的和,造成一種回腸蕩氣的情致,給人一種回環(huán)反復之美。

21、最后兩句的大意是什么?

(三)

讀《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答問題: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途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22、這是一首七言詩,“酬”的意思是。

23、解釋下列各句中詞語的意思:

⑴二十三年棄置身(棄:)

⑵暫憑杯酒長精神(長:)

24、詩中“萬”、“千”是實數(shù)還是虛數(shù),該如何理解?再舉出這樣的例子兩例。

25、詩中引用典故的一句是。

26、頸聯(lián)使詩的情調發(fā)生的重大變化是。

加入初一學習小組 更多精品資料 免費奉送!

Section targeting

《詩五首》答案

1.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

2.劉禹錫;白居易

3.李商隱;唐

4.略

5.去上任;保衛(wèi);四面環(huán)繞;指《思舊賦》;什么時候;動詞,爭春

6.比喻詩人自己。這兩句詩的運用,使整首詩的格調為之高昂,呈現(xiàn)出積極向上的境界,從這兩句詩中可以看出詩人雖遭遇不公,卻依然豁達開朗的胸襟。

7.創(chuàng)設了一個與友人團聚的歡樂情景,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心情的郁悶、孤獨、苦寂。

8.略

9.略

10.略

11、津、人、鄰、巾;??

12、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13、只要四海之內有知心的朋友時刻關懷自己,即使遠隔天涯,也會覺得跟近鄰一樣。

14、鄰居

15、C

16、D

17、思歸的情懷;想象異日北歸與友人重聚的情景。

18、友人;李商隱;友人對李的殷切思念。

19、對現(xiàn)實的感受;它日對此時此地此景的回味。

20、孤寂;凄苦

21、略

22、律;答謝

23、這里指遭貶謫;增加,振作

24、略

25、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26、這兩句使詩的情調由低沉的傾訴到憤懣的憎恨和無可奈何的自我解嘲,客觀上都蘊涵著豐富的深刻的哲理,令人鼓舞,令人振作。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yi/1316706.html

相關閱讀:2019年語文上冊寒假作業(yè)答案(七年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