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課唐雎不辱使命同步練習卷(附答案新人教版)
一、知識歸納:
1、作家作品:
劉向(約公元前77—前6年),西漢末年史學家。
《戰(zhàn)國策》,是一部國別體史書,全書共33篇,分東周、西周、秦、齊、楚 、趙、魏、韓、燕、宋、衛(wèi)、中山12策,上起戰(zhàn)國初年,下至六國滅亡,記載戰(zhàn)國時期各國政治、軍事、外交等方面的歷史事件,著重于謀臣策士的策略和言論。
2、時代背景:
戰(zhàn)國后期,秦國相繼滅掉各諸侯國。公元前225年滅魏,安陵是魏的附屬國,秦企圖用易地的政治騙局吞并安陵,由此引起安陵君派遣唐雎出使秦國一事。
3、主旨提煉:
文章記敘了唐雎出使秦國,冒死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最終使秦王詞窮色撓的經過,贊頌了唐雎不畏強暴、忠于使命、敢于斗爭的英雄氣概和凜然不可侵犯的獨立人格和自強精神,揭露了秦王驕橫虛偽、色厲內荏、外強中干的本質。
4、結構:
全文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寫唐雎出使秦國的背景。
第二部分:(第2、3段)寫唐雎同秦王進行針鋒相對的斗爭的過程。
第三部分 :(第4段)寫唐雎在這場斗爭中得到了勝利。
二、基礎知識:
1、注音
唐雎( ) 怫然怒 ( ) 跣 ( )
以頭搶 地 ( ) 韓傀( ) 休? ( )
縞 素( ) 色撓 ( ) 諭 ( )
2、解釋加粗詞語。
(1)不辱使命 (2)弗敢易
(3)故不錯意也 (4)請廣于君
(5)豈直五百里哉? (6)秦王怫然怒
(7)以頭搶地耳 (8)非士之怒也
(9)休?降于天 (10)天下縞素
(11)秦王色撓 (12)長跪而謝之
(13)寡人諭矣 (14) 雖然,受地于先生
(15)徒以有先生也。
3、找出文中的通假字。
(1)故不錯意也 ( )
(2)倉鷹擊于殿上 ( )
4、下列各組劃線的詞各相當于現代漢語的什么詞,表示什么語氣?
(1)安陵君不聽寡人,何也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
(2)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技亦靈怪矣哉
(3)大王嘗聞布衣之怒乎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4)與臣而將四矣
泯然眾人矣
5、翻譯下面的句子
(1)以君為長者,故不錯意也。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3)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4)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
1、解釋下面句中加點的詞語。(2 分)
(l)故不錯意也: (2)長跪而謝之曰:
2、下列各組詞句中加點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項是(2 分)
A.① 秦王使人謂安陵君日 ② 太守謂誰
B.① 秦王不悅 ②俟其欣悅,則又請焉
C、① 安陵君其許寡人 ②潭中魚可百許頭
D、① 愿終守之 ②愿借子殺之
3、用現代漢語翻譯下面兩個句子。(4 分)
(1)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
譯文:
(2)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譯文:
4、自古至今,像唐雎一樣“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還有許多。試舉一例,用一句話概括其主要事跡。(2 分)
答:
四、課外閱讀:
(一)陳軫為齊威王使
昭陽,為楚伐魏,覆軍殺將得八城,移兵而攻齊。陳軫為齊王使,見昭陽,再拜賀戰(zhàn)勝,起而問:“楚之法,覆軍殺將,其官爵何也?”昭陽曰:“官為上柱國,爵為上執(zhí)!标愝F曰:“異貴于此者,何也?”曰:“唯令尹耳!
陳軫曰:“令尹貴矣!王非置兩令尹也,臣竊為公譬可也。楚有祠者,賜其舍人一卮酒。舍人相謂曰:‘數人飲之不 足,一人飲之有余。請畫地為蛇,先成者飲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飲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畫蛇,曰:‘吾能為之足!闯,一人之蛇成,奪其卮曰:‘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遂飲其酒。為蛇 足者,終亡其酒。今君相楚而攻魏,破軍殺將得八城,又移兵欲攻齊,齊畏公甚,公以是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戰(zhàn)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
昭陽以為然,解軍而去。
選自《戰(zhàn)國策•齊策》標題是編者加的。
1、劃分句子的停頓(3分)
戰(zhàn)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
2、解釋句中粗體字詞(2分)
(1)昭陽,為楚伐魏
(2)為蛇足者,終亡其酒
(3)昭陽以為然,解軍而去。
(4)引酒且飲之
3、翻譯文中劃線的句子(4分)
(1)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2)公以是為名足矣,官之上非可重也。
4、陳軫采用什么方法說服昭陽的?陳軫是一個什么樣的人?(4分)
(二)比較閱讀:
【甲】秦王怫然怒,謂唐雎曰:“公亦嘗 聞天子之怒乎?”唐雎對曰:“臣未嘗聞也!鼻赝踉唬骸疤熳又,伏尸百萬,流血千里!碧砌略唬骸按笸鯂L聞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耳!碧砌略唬骸按擞狗蛑玻鞘恐。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倉鷹擊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fā),休?降于天,與臣而將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今日是也!蓖Χ稹
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諭矣:夫韓、魏滅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乙】晏子將使楚。楚王聞之,謂左右曰:“晏嬰,齊之習辭者也,今方來,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對曰:“為其來也,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王曰:‘何為者也?’對曰:‘齊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盜。’”晏子至,楚王賜晏子酒,酒酣,吏二縛一人詣王。王曰:“縛者曷為音也?”對曰:“齊人也,坐盜。”王視晏子曰:“齊人固善盜乎?”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于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于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王笑曰:“圣人非所與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1、下面加點詞的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臣請縛一人,過王而行 人恒過然后能改
B.或異二者之為 何為 者也
C. 吾欲辱之,何以也 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D.要離之刺慶忌也 甚矣,汝之不惠
2、翻譯下面句子。
(1)秦王色撓,長跪而謝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甲】文中秦王對唐雎的態(tài)度、情感有一個變化過程,請根據文段內容簡要概括。
4、【乙】文中晏子在回答楚王問話時,“避席對曰”,“避席”寫出了晏子 的 態(tài)度,也隱含了他的不滿。
5、唐雎與晏子都取得了外交上的勝利,唐雎主要是靠 取勝,晏子主要是靠 取勝。
【第22課】
二|、1、注音:jǖ fú xiǎn qiāng guī jìn gǎo ráo yù 2、(1)完成了出使的任務 (2)交換 (3)置意 (4)擴充 (5)只 僅僅 (6)盛怒的樣子 (7)撞 (8)這里指有才能有膽識的人 (9)吉祥 (10)白色的絲織品,這里指穿喪服 (11)屈服 (12)道歉 (13)明白 懂得 (14)即使這樣 (15)只是 3、(1)錯通措 (2)倉通蒼 4、(1)“也”表示疑問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的“呢”,這里有反問的意思;“也”表示判斷語氣,現代漢語中可以不翻譯出來。(2)“哉”表示疑問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呢”,這里表示反問;“哉”表示感嘆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呀”。 (3)“乎”表示疑問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嗎”;“乎”表示感嘆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啊”。(4)“矣”表示陳述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了”;“矣”表示陳述語氣,相當于現代漢語中的“了”。
5、(1)把安陵君作為忠厚的長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 (2)平民發(fā)怒,也只不過是脫掉帽子光著腳,用頭撞地罷了。 (3)那韓國、魏國滅亡了,而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存留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 (4)秦王變了臉色,直身長跪向唐雎道歉。三、1、〔 1 )通“措”,置。(2 )道歉 2 、B 3 、 ( 1 )大王給予恩惠,用大的交換小的,很好。( 2 )韓國、魏國滅亡,而安陵國卻憑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來,只是因為有先生啊。4、藺相如完璧歸趙(或燭之武退秦師、晏子使楚,令楚王白取其辱)等言之有據即可。四、(一)1、戰(zhàn)無不勝/而不知止者,身且死,爵/且后歸,猶為/蛇足也。2、(1)替(2)丟掉(3)正確(4)端 3、(1)蛇本來沒有腳,你怎么能給它畫上腳呢?(2)您因此名聲已經足夠大了,您的官職不能再加封了。4、先祝賀昭陽打了勝仗,消除他的心理戒備,然后采用設喻說理的方法,指出攻齊的不利,從而說服了昭陽。陳軫是一個善于言辭,聰明機智的人。(二)1、D 2、(1)秦王變了臉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 (2)只是葉子相似,它們的果實味道不同。3、威脅 害怕(色撓)4、鄭重 5、勇敢 智慧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san/316966.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