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課 鋼鐵長城
一、教學目標與分析
1.知識與技能目標
(1)了解和掌握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支海軍的建立;我國自行研制的導彈驅逐艦;我國自己制造的核潛艇;現(xiàn)代化海軍的多兵種;人民空軍的誕生;飛機的國產(chǎn)化;空軍的現(xiàn)代化;導彈部隊的組建;導彈部隊的裝備;導彈的戰(zhàn)斗力。
(2)培養(yǎng)學生從各種資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實施探究式學習,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分析】通過以上教學目標的實現(xiàn),讓學生了解國防鋼鐵長城形成的歷史。在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各種資料,培養(yǎng)學生從資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1)指導學生收集課外資料、課文,觀看圖片資料、音像資料,從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獲得知識。
(2)引導學生分析國防現(xiàn)代化即鋼鐵長城的形成原因,認識科技強軍的重要性,培養(yǎng)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
(3)演示人民海軍、空軍發(fā)展的歷程,進行不同時期的國力、軍事力量的對比,在比較中體會國家的強大與國防力量增強的關系,提高通過比較掌握知識的能力。
【分析】落實過程與方法目標,通過課堂學習和課后活動掌握知識,提倡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培養(yǎng)其勇于探索的精神。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目標
(1)認識國防鋼鐵長城的形成反映了國家與民族的日益強大,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從而增強民族自豪感。
(2)認識堅固的國防鋼鐵長城是維護國家安全統(tǒng)一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重要保證,從而使學生樹立國防意識,激勵同學們立足現(xiàn)實,面向未來,奮發(fā)努力,報效祖國。
【分析】通過落實該目標,使學生樹立起為祖國的國防建設貢獻力量的責任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二、教學策略
本課講述的是國防建設的巨大成就。本課教學適合采用合作交流的方式,讓學生通過充分討論和交流,了解國防建設的巨大成就,師生互動建構新知識。其模式為:提出問題一自學探究一合作交流一提煉總結。
1.課前指導學生查閱網(wǎng)站、書報,搜集資料,了解人民海軍、空軍和導彈部隊的發(fā)展過程,從資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獲得知識。
2.針對學生對軍事的了解不是太多的情況,教師應補充材料,充分利用圖片,讓學生從對比中直觀感受國防現(xiàn)代化的進程。
3.利用教學內(nèi)容挖掘情感教育的內(nèi)涵,如通過對“為什么舊中國有海無防,而新中國的海軍能夠保衛(wèi)祖國的海疆?”等問題的探究,使學生增強民族責任感,樹立國防意識,激勵同學們立足現(xiàn)實,面向未來,奮發(fā)努力,報效祖國。
三、教學設計思路
本課主要介紹了國防建設的巨大成就,即鋼鐵長城的形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以下三方面進行探究:人民海軍的建立和發(fā)展;人民空軍的建立和發(fā)展;導彈部隊的建立和發(fā)展。
本課知識網(wǎng)絡框架:
四、教學引入
歷史教學的導入要注意歷史的發(fā)展順序和歷史知識的銜接,使學生自然地由已知走向未知。設計得當?shù)膶дZ可以在課堂教學的開始就扣住學生的心弦,激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這種興趣和欲望還會使學生主動愉快地進入學習情境。
方法1
情境引入
多媒體放映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時的閱兵場面和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大閱兵場面,讓學生直觀感受國防建設的現(xiàn)代化進程,激發(fā)學生學習新課的愿望。
教師導入:50多年前的開國大典上,當毛澤東主席親手升起五星紅旗,中華民族把珍藏心中一個多世紀的激情都進發(fā)出來,縱情歡呼。戰(zhàn)無不勝的人民軍隊邁著整齊的步伐通過天安門。當時的受閱武器95%是從戰(zhàn)場上繳獲的;而建國50周年大閱兵時,95%的武器為國產(chǎn)新裝備。望著這一幕幕動人心魄的畫卷,天安門城樓上85歲高齡的開國上將楊成武感慨萬千:“彈指一揮50年,人民軍隊換新顏。今天的閱兵式是國慶閱兵中最壯觀的一次!闭邕@位擔任過開國大典閱兵副總指揮的老將軍所親身感受的那樣,一個“新”字概括了今天大閱兵的鮮明特征!靶隆,一支軍隊生機勃勃的象征;“新”,一個國家繁榮興旺的標志。注目強大的機械化方隊,凝望那一枚枚直指云天的紅箭,那機動靈活的反坦克導彈,那笑傲蒼穹的地空導彈……這一切都顯示了我國雄厚的國防實力,標志著我國國防科技的最新進展。同學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國防現(xiàn)代化的歷程。
方法2
圖片引入
出示戰(zhàn)爭年代人民軍隊使用的武器圖片和199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大閱兵時的現(xiàn)代化武器圖片。
教師導入:從縱橫陸地到翱翔蒼穹,從“小米加步槍”到“兩彈一星”,我國國防現(xiàn)代化事業(yè)蒸蒸日上。人民軍隊已發(fā)展成由空軍、海軍、陸軍和戰(zhàn)略導彈部隊等組成的多兵種合成軍,已有能力構成立體防御體系,成為捍衛(wèi)共和國的鋼鐵長城。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第14課鋼鐵長城。
方法3
對比引入
出示教科書導入框中的兩幅圖片,通過兩幅圖片的對比,讓學生直觀感受國防現(xiàn)代化的歷程。
教師導入:從這兩幅圖中,你能看出人民解放軍的巨大發(fā)展和變化嗎?(學生暢所欲言。)教師板書課題,導入新課。
五、重點解決和難點突破
現(xiàn)代化海軍、空軍的建立是本課重點。(1)針對人民海軍的建立,教師可制作成多媒體,演示海軍發(fā)展的過程,然后引導學生通過課堂討論探究,得出結論。(2)針對人民空軍的建立,播放音像資料或出示圖片,介紹人民空軍經(jīng)歷的嚴峻考驗、飛機的國產(chǎn)化、現(xiàn)代化空軍的建設等情況,并由對軍事感興趣的同學搜集并介紹新型飛機的機型、戰(zhàn)斗力等。
本課難點是國家的強大與國防力量增強的關系?芍谱鞫嗝襟w,演示人民海軍、空軍發(fā)展的歷程,進行不同時期的國力、軍事力量的對比,引導學生學會運用發(fā)展的眼光來分析歷史與現(xiàn)實的問題,并在比較中體會國家的強大與國防力量增強的關系:建立強大的國防是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保障,同時國家綜合國力的增強又推進了國防和軍隊的現(xiàn)代化建設。
活動內(nèi)容1
人民海軍的建立
(重點解決)
1.教師用多媒體演示海軍發(fā)展的歷程:
(1)1949年中國第一支海軍建立;
(2)20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海軍的發(fā)展;
(3)20世紀90年代海軍現(xiàn)代化水平的提高。
師:請同學們自己教科書66至67頁上半部分,然后小組合作,根據(jù)課件上的三個步驟,組織語言,說出人民海軍的建立過程。比一比,看誰說得既簡練又明白。
學生開始活動,學生在小組內(nèi)充分發(fā)言后,指定學生講述人民海軍的發(fā)展歷程。
2.師生探究:為什么舊中國有海無防,而新中國的海軍能夠保衛(wèi)祖國的海疆?你能舉個例子說說嗎?
生:舊中國有海無防的根本原因是清朝在政治上的腐朽和落伍,實行閉關鎖國的“禁海令”,限制對外貿(mào)易,重農(nóng)抑商,頑固抵制資本主義商品經(jīng)濟的發(fā)展,竭力維護封建主義的經(jīng)濟基礎,導致舊中國海軍衰敗,有海無防。
師:你能舉個例子嗎?
生:1840年,英國殖民主義者發(fā)動鴉片戰(zhàn)爭,從海上打開了中國的國門。
生:1856年,英法聯(lián)軍的侵華艦隊卷土重來,再次用堅船利炮突破中國的海上藩籬,然后侵占北京,火燒圓明園。
生:1884年,法國遠東艦隊在馬尾全殲了中國的福建水師。
生:1898年,甲午中日戰(zhàn)爭,日本海軍全殲中國海軍北洋艦隊。
教師進行小結:此后的中國,更是國門洞開,有海無防。外國侵略者的軍艦在中國的領海和內(nèi)河橫沖直撞,如入無人之地。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自1840年鴉片戰(zhàn)爭開始的百余年間,英、法、日、俄、美、德等帝國主義列強,從海上入侵中國達84次,入侵艦艇達1860多艘,入侵兵力達47萬人。百余年里,中國由一個完全獨立的封建主權國家一步步陷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的深淵。而新中國有堅強的國力作后盾,也有強大的現(xiàn)代化海軍國防力量。教師出示相關資料及圖片,介紹海軍的兵種、裝備,說明海軍的現(xiàn)代化程度。
【評析】
通過觀察、討論、探究,學生認識到:舊中國由于貧窮落后,有海無防,無力抵抗外國的侵略,而新中國有堅強的國力作后盾,也有強大的現(xiàn)代化海軍這支重要的國防力量。同時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探索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活動內(nèi)容2
導彈部隊的發(fā)展
(難點突破)
教師出示“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導彈試驗成功”的圖片,由學生朗讀以下資料或放錄音:1964年10月16日,是共和國歷史上一個值得永遠記住的日子。在中國西部的羅布泊,空曠無垠的戈壁灘上,一座百米鐵塔傲然挺立。中國的第一次核試驗將在這里進行。隨著燈鈕的閃爍,一位軍官司令員用洪亮的聲音報數(shù):“9,8,7,6,5,4,3,2,1,起爆!”一枚紅色的按鈕按下去,羅布泊的上空出現(xiàn)一道強烈的閃光,接著,一個巨大的火球從戈壁深處翻滾升騰而起。它的光芒是那么強烈,就連天空中的太陽也顯得黯然失色了。很快,一陣驚天動地的巨響,像是晴天霹靂滾過人們的頭頂,緊接著,裹挾著沙石熱浪的沖擊波,像狂風巨飆一樣橫掃無邊無際的戈壁灘。巨大的火球翻滾、升騰上高空以后,形成了一個巨大的蘑菇狀煙云。
“成功了!成功了!”
參加核試驗的科技人員和解放軍指戰(zhàn)員,都歡呼雀躍起來,許多人的眼眶里閃動著激動的淚花。
師:這幅圖描繪的是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導彈試驗成功的情景。我國導彈部隊在幾十年中不斷發(fā)展壯大,陸續(xù)裝備了中程、遠程、洲際導彈等核武器,具有較強的戰(zhàn)斗力。從中國成功的國防建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中國已經(jīng)不再像舊中國那樣貧弱可欺、任人侵略或宰割了。中華民族也不再是那個任人欺凌的民族了。
生:強大的國防是國家穩(wěn)定、人民安定的保證。
生:強大的國防是我國現(xiàn)代化建設能夠順利進行的保障。反過來,綜合國力的提高又促進了國防現(xiàn)代化建設。
生:中國強大的國防建設,就是中國走向強大,民族走向興盛的證明。
師(小結):建設強大的國防,建設強大的軍隊,是自鴉片戰(zhàn)爭以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民的強烈愿望。舊中國貧窮落后,有國無防,倍受列強欺辱。這種刻骨銘心的歷史教訓,使我們黨對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極端重要性有著深刻的認識。因此,建國五十年來,無論國際國內(nèi)形勢怎樣變化,以毛澤東、鄧小平、江澤民為核心的黨的三代領導集體,對國防和軍隊建設始終是高度重視。經(jīng)過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的共同奮斗,國防與軍隊建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我們可以自豪地講:今日長城更巍峨!
【評析】
教師出示圖片并配以學生帶感情的解說,使學生體驗中國自行設計制造的導彈試驗成功的喜悅。通過討論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國家的強大與國防力量增強的關系,從而突破難點。
六、教學拓展
拓展專題
根據(jù)“課標”精神,新教科書的內(nèi)容和要求有一定彈性,要求在保證基本要求的情況下,宏揚個性,使不同的學生都有發(fā)展的空間。根據(jù)本課的內(nèi)容,可以設計拓展活動:制作《軍事圖片集》,給愛好軍事的同學提供一個展示自己的空間。
搜集我國各個時期各種艦艇、飛機圖片,進行整理、剪輯,配上說明性文字,制作一本《軍事圖片集》。
活動安排:
1.根據(jù)學生自己的愛好,將他們分為艦艇組、飛機組、導彈組。
2.各小組推舉出組長,組織小組成員合作完成任務。
3.各小組布置展臺,舉辦一個展覽會,展示小組成果。
4.選出主持人,認真組織展覽會。
5.本次活動作為開放性課外活動,由學生自愿參加,自主進行。
活動成果展示:
各小組分別把制作的圖片布置在展臺上,供同學觀賞。
【評析】
學生充滿信心地動手制作圖片集,既能體驗到動手過程中的樂趣,又能從活動中增長知識、鍛煉能力。當自己的作品展示在同學們面前,得到大家的稱贊時,他們更能體會到成功的快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73428.html
相關閱讀: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