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東三峽
目標:
知識目標:
1準確認讀下注詞語,明白詞句含義。
2 掌握排比、比喻和擬人等修辭手法。
3 掌握中所引的詩、諺語和典故,并理解其在中所起的作用。
能力目標:
1 理清脈絡,掌握作者行的時間和空間順序。
2 把握本內(nèi)容翔實,情并茂的寫作特點。
3 學習作者根據(jù)各個景物的特點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寫方法。
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
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大好河的感情,增強保護環(huán)境的自覺意識。
重點、難點簡析
重點:
1學習作者根據(jù)各個景物的特點而采用的不同的描寫方法
2把握本內(nèi)容翔實,情并茂的寫作特點。
難點:
掌握寓學識、才力和情感于記敘之中的游記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第一時
一、導入
1. 、背誦李白的《早發(fā)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云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
2、提問:①這首詩所寫的地點在哪里?
3、作者簡介
劉大杰,現(xiàn)代學者,作家,翻譯家,1904----1977年,湖南岳陽人。1925年入日本早稻田大學研究院,;貒,歷任安徽大學教授、四川大學中系主任、暨南大學學院院長、大東書局編輯。新中國成立后,任復旦大學教授兼中系代主任、全國聯(lián)常委、農(nóng)工民主黨上海市委副主任。代表作《中國學發(fā)展史》。還著有《魏晉人物思想論》、《紅樓夢思想與人物》、《德國學概論》等
4.三峽簡介
長江三峽,我國十大風景名勝之一,中國四十佳旅游景觀之首,是長江上游最為雄偉壯觀的峽谷,由西陵峽、巫峽、瞿塘峽組成。三峽跨湖北、重慶兩省市,西起重慶白帝城,東至宜昌南津關,全長193公里,被游人譽為“水畫廊”。
這里兩岸高峰夾峙,港面狹窄曲折,港內(nèi)灘礁棋布,水流洶涌湍急。我們于七年級所學習的選自北魏酈道元所著我國古代地理名著《水經(jīng)注》中的《三峽》,就是對三峽雄奇風光的生動敘述。古詩有云:曾經(jīng)滄海難為水,除卻巫不是云。意思是說:見過汪洋大海的人,對別處的水就看不上眼了,除了巫那五彩繽紛的彩云,相形之下別處的云彩就黯然失色了。由此可見巫云彩景色之絕美。唐朝大詩人李白的著名詩篇《早發(fā)白帝城》,詩句也出色地描繪了船行三峽,瞬息千里的壯觀景象。
現(xiàn)在的三峽,隨著規(guī)模巨大的三峽工程的興建,這里更成了世界知名的旅游熱線。三峽旅游區(qū)優(yōu)美風景眾多,除了險峻的自然風光外,較著名的人景觀還有劉備托孤的白帝城、酆都鬼城、忠縣石寶寨、云陽張飛廟,葛洲壩大壩工程等等。
二、朗讀
下面,就讓一位同學朗讀劉大杰的這篇游記《巴東三峽》,讓我們一起聽聽劉大杰筆下的三峽是怎樣的一種美麗的風光,并請同學思考:三峽給了你怎樣的一個印象?
學生交流,自由發(fā)言。
三、理清思路
學生討論交流明確:
1、根據(jù)內(nèi)容分析結構
采用先總寫后分寫,以時間順序。
第一部分(1、2自然段):總寫三峽險惡。
第二部分:(3~9自然段)分別描寫西陵峽、巫峽和瞿塘峽的景色。
第三部分:(10自然段)寫走完三峽后的心情。
2、作者由宜昌到重慶逆流游三峽,沿途經(jīng)過了哪些地方?
船從宜昌上駛
開始是西陵峽,共分四段:黃貓峽、燈影峽、崆嶺峽、米倉峽,出峽有香溪。
船過姊歸和巴東,進入巫峽。
過巫即入瞿塘峽。
過瞿塘峽則到白帝城,最后船泊在夔府的江岸。
作者的游蹤順序(首先要搞清作者是由宜昌到重慶逆流游覽三峽)
宜昌——西陵峽(黃貓峽、燈影峽 [ 中有黃陵廟 ] 、崆嶺峽 [ 中有牛肝馬肺峽、崆嶺灘 ] 、米倉峽、(香溪)——秭歸、巴東——巫峽——瞿塘峽(白帝城、孫夫人廟、八陣圖)——夔府的江岸
四、精讀,品味語言
1、在三峽中,最吸引游客的應該是巫峽。聽第七、八自然段的朗讀錄音,找出這兩段所寫的內(nèi)容,看看巫峽的美體現(xiàn)在什么地方?
。ㄟ@兩段主要寫了巫峽的江水、和云。)
2、自由讀七、八段,分別找出一個排比、擬人和比喻句。
①排比句:“江水的險,險在窄,險在急,險在曲折,險在多灘!边@個句子抓住“窄”、“急”、“曲折”、“多灘”等詞,突出了江水的險。
②擬人句:“這個峰很高,那個峰還要更高,前面有一排,后面還有一排,后面的后面,還有無數(shù)排,一層一層地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边@個句子突出了峰的特點——高。運用擬人法描寫巫峽的高峻,非常生動,將群寫活了。
③巫的云“有像牛馬的,有像虎豹的,奇形怪狀,應有盡有”。這個句子生動地寫出了云霧的奇幻多變。
拼命地飛,拼命地飛,總覺得它不容易飛過那高高的峰頂
運用了反復的修辭手法,通過從側面寫飛鳥飛不過峰頂烘托峰的高峻。
五、認真閱讀,小組合作填寫下表:
景物特點 詩、諺、典故 感覺
總說三峽: 險惡、最為險惡 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驚異
西陵峽:
黃貓峽 高不險、水急不峽 緊張
燈影峽 江北險峻而干枯無味,江 作者即景詩 輕松、悠閑 南玲瓏秀麗樹木青蔥可愛。崆嶺峽 牛肝馬肺峽:象刀劍削成, 青灘葉灘不算灘 極為可怕成窄門。 崆嶺才是鬼門關崆嶺灘:水從高處倒注
米倉峽 水沒以前急,更險峻 王昭君浣裝(典故)
群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巫峽: 水險、妙、云奇 有情趣
瞿塘峽:勢稍低平、水勢仍險急 劉皇叔托孤 凄涼
白帝城、孫夫人廟;
松樹、八陣圖、鐘聲
走完三峽:勢平敞些、江面寬得多水勢也平得多。 輕松
六、小結
三峽是我國的風景勝地,神奇壯麗的自然風光和它的人景觀都令我們神往,希望同學有機會能親身感受三峽的神奇風光。
七、作業(yè)
1、字詞積累解釋造句
2、后練習四
第二時
一、復習
學生收集的有關資料,在小組交流,推舉代表上臺講述想象的大壩建成后的三峽景象
二、分析所引用用詩句、諺語、典故的作用
1.民諺“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渲染了三峽一帶的險惡、悲涼的氣氛,為全定下基調(diào)。
2. 作者即景詩“黃陵廟下江南味,也有垂楊也有花”。
詩中“江南味”“垂楊”“花”,形象生動地描繪出黃陵廟一帶水景色之美。突出了黃陵廟的環(huán)境優(yōu)美的特點
3、諺語“青灘葉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
表現(xiàn)了崆嶺灘的險惡、可怕。前句運用對比手法,突出顯現(xiàn)崆嶺灘,后句中用“鬼門關”形容崆嶺灘,其險可見,令人望而生畏。
4、詩句:“群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
突出贊賞詩中“赴”字運用之妙,從而進一步表現(xiàn)了沿江兩岸如群馬奔馳的勢,詩的后句也贊揚了明妃王昭君。
5、典故“劉皇叔托孤”
一方面寫白帝城樹木青蔥,玲瓏可愛,另一方面寫劉皇叔在此托孤的悲慘故事,突出了三峽景色豐富的歷史化內(nèi)涵,更耐人尋味。
6、歸納總結
自古以,凡名名川均與名人、詩、諺、典故結下了不解之緣,呈現(xiàn)出與自然共生共榮,相輔相成,相映成輝的奇特現(xiàn)象。長江三峽之所以流芳百代、名揚四海,一方面固在其為自然景觀,因水雄、奇、險、秀而甲天下;另一方面也在于其眾多的人景觀,得益于歷代騷人墨客傾情三峽,留下一串串光輝足跡于巒水畔,寫下一篇篇不朽詩傳頌于后世,在長江三峽滾滾不盡的激流里,流淌著多少千古絕唱、千古佳話!三峽給歷代人以學的養(yǎng)料和創(chuàng)作激情,而他們則報答三峽以珍墨寶和名人效應。
三、品味語言
思考練習三:學生討論、交流、歸納。
1、作者用十分簡潔的語言概括出江水的險,四個排比短促有力,讀起給人以窒息的感覺!罢⒓、曲折、多灘”令人不寒而栗。排比句式整齊又稍有變化,讀起和諧有趣。
2、抓住峰的多與高的特點,語言的排列就像大海的波浪,一浪高過一浪,給人以層層疊疊連綿不斷的感覺。運用擬人的手法,以動寫靜,非常生動地表現(xiàn)出了你追我趕,互比高低的情態(tài),另外還使用頂真的手法“你圍著我,我圍著你,你咬著我,我咬著你”給人一種循環(huán)往復的感受,很有情趣。
3、運用比喻“像牛馬,像虎豹”形象生動地寫出了巫云霧的變幻多姿。另外運用對比的寫作手法,突出巫的云比廬的更有趣。
四、歸納的寫作特點
1、按照作者的游蹤,依次記敘、描寫景物。層次井然。中開始先總述,然后逆江而上,分別記敘、描寫西陵峽、巫峽、瞿塘峽。記敘最長的西陵峽時,分四段介紹,條理清楚。
2、介紹景物時,能抓住特色,詳略得當。
3、采用多種修辭與寫作手法描寫景物,生動形象。用擬人、比喻、排比等多種修辭手法,突出景物的特點,用烘托、對比、反襯的寫作手法突出了三峽的險惡。
4、中恰當?shù)匾霉旁姟⒅V語、及自己的即景詩句,收到了畫龍點睛之效,言簡意賅,渲染氣氛,使游記增添了韻味。
五、作業(yè)
后練習二、三。
附板書設計:
1 巴東三峽
宜昌——西陵峽(黃貓峽、燈影峽、崆嶺峽、米倉峽)
——秭歸、巴東——巫峽——瞿塘峽——夔府的江岸
2.周莊水韻
教學目標
1、 學生自讀,結合觀賞本中的插圖,整體感知周莊水鄉(xiāng)動人的情韻。
2、 讓學生說說作者三次游周莊留下的印象。
3、 重點研讀、品味作者第三次游周莊的段落,欣賞中準確、生動、
優(yōu)美的語言
教具準備
1、 選一幅周莊水鄉(xiāng)的圖畫,張貼于黑板。
2、 畫一幅周莊圖
教學時間
2時
教學過程
第1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
周莊位于蘇州城東南,昆的西南處,古稱貞豐里。春秋戰(zhàn)國時稱搖城。至康熙年正式定名為周莊鎮(zhèn)。
周莊為澤國,因河成街,呈現(xiàn)一派古樸、明潔的幽靜,是江南典型的“小橋、流水、人家”,雖說歷經(jīng)900多年的滄桑,仍完整一保存著原有的水鄉(xiāng)古鎮(zhèn)的風貌和格局,宛如一顆鑲嵌在淀湖畔的明珠。
今天這節(jié)我們就帶大家一起走進周莊,去體會那里的動人水韻。
二、初讀,整體感知
1、 聽錄音,找出中的疑難字詞。并借助工具書、資料自行解答。
2、 教師檢預習效果。
斑斕 ?色錯雜燦爛
迷離 模糊而難以分辨清楚
眩目 耀眼
晶瑩 光亮透明
參差 指不整齊,不一致
諦聽 仔細聽
嫻熟 熟練
搖曳 搖動
如訴如泣 形容聲音柔細
瞬息萬變 形容極短的時間 內(nèi)變化多
稍縱即逝 稍微一放松就會消失
3、 自讀,并思考:
(1)“我”曾經(jīng)幾次到周莊,每次留給我的印象是什么?
(2)與《巴東三峽》相比,這篇游記有什么不同?
三、精讀
1、 講解前三個自然段
提問:開頭三段,敘述周莊水鄉(xiāng)留給人們的總體印象。那么,“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 講解“我”前兩次到周莊的情景和感受
第一次 仲春 一幅畫在宣紙上的水墨畫
第二次 冬天 一幅色彩對比強烈的版畫
寫第二次到周莊,不僅寫了“令人目!钡纳,而且寫了積雪融化時滴水和流水的聲音。將水聲描寫得柔情綿綿,使周莊景物不僅有“色”,而且有“聲”,更為動人。
3、 齊讀第四自然段。
4、有感情的讀“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用人類的樂器永遠也無法模仿”一段。并細細品味。
第2時
一、復習鞏固
二、講解作者第三次游周莊旱情景和感受。
1、 默讀第5處自然段,并結合“思考與練習”第一題思考:
作者第三次游周莊時,重點描寫了在古鎮(zhèn)盡頭看到的節(jié)日夜景,他是按怎樣的時間和空間順序?qū)懙模?
學生回答,教師歸納總結:
按時間先后順序
空間順序:由“岸上”寫到“水上”
坐船夜游,描繪水中朦朧景色。小船經(jīng)過拱橋,而至古鎮(zhèn)盡頭。
由“天上”寫到“地上”
寫古鎮(zhèn)節(jié)日夜空的禮花及河中的倒影,古鎮(zhèn)的歡呼。
2、 歷史與現(xiàn)實相聯(lián)
提問: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將古鎮(zhèn)悠遠的歷史與現(xiàn)實有機的聯(lián)系起?
學生回答后,教師歸納總結。
3、 提問:中除了寫石橋、流水外,還花了不少筆墨描寫了彩燈、花船及禮花,寫一個古鎮(zhèn)為什么要這樣寫?
表現(xiàn)了古鎮(zhèn)水鄉(xiāng)在改革開放后充滿了生機,反映了周莊人們的幸福生活,具有對外開放意識。
4、 找出中的比喻句,并分析所表達的效果。
三、朗讀附《江南》,想想詩中描寫的江南與描寫的江南有什么不同?
四、背誦“第二次到周莊是冬天 ,~~~~~~~~用人類的樂器永也無法模仿”一段字。
.五、布置作業(yè)。
1.有感情地朗讀。
2.思考練習
附板書設計
3、青海湖,夢幻般的湖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把握本的情感線索及觀察順序,培養(yǎng)學生觀察景物的能力。
2、學習抓住景物特點生動描述的方法。
3、學習本生動的詞語和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能力目標
1、通過朗讀品位賞析本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
2、通過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增強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情感目標
1、了解青海湖的美麗,使學生更加熱愛多姿多彩的祖國。
2、培養(yǎng)學生的環(huán)保意識。
教學重點
1、理解作者的描寫,從中體會青海湖夢幻般的美。
2、品味賞析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學習生動的詞語和多種修辭手法的運用。
教學難點
抓住重點語句,把握本的情感線索。
時安排
2時
教學過程
第一時
一、導入新
大自然里到處都有令我們陶醉的美景。在美麗的西部,有一個被世人稱為“夢之湖”的湖泊,有一首歌就是贊美這“夢之湖”的,歌名就叫《青海湖》。上周末我讓大家去學這首歌,同學們學得怎么樣啊?現(xiàn)在就把我們的歌聲展示給在座的老師,好嗎?
二、簡介青海湖
青海湖是中國最大的內(nèi)陸咸水湖,位于青海省的東北部,距西寧150公里,南北寬約63公里,周長360多公里,面積450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3200米,平均水深近20米,蓄水量754億立方米。含鹽量6‰。礦化度15克/升。青海湖古稱“西!薄扒己!,又稱“鮮水”“鮮!保瑵h代也有人稱為“仙!保瑥谋蔽浩鸩鸥麨椤扒嗪!薄2卣Z稱為“錯溫布”,蒙古語稱為“庫庫諾爾”,意思均為“藍色的湖泊”。
三、作者簡介
馮君莉,女,天津人,1956年出生,曾任青海省學藝術研究所副所長。曾發(fā)表過散、報告學、短篇小說等幾十篇。
四、初讀,整體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掃除字詞障礙,邊讀邊思考:
1、作者是以什么為線索描繪青海湖風光的?
明確:本是以作者的游蹤為線索,即在路上、在青海湖、離開。
2、從中找出相關語句,說說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觀賞青海湖的。
明確:
相關語句觀賞順序
青海湖到了,……到達青海湖
我的眼前,一片鑲著露珠的綠茵茵的草灘……觀賞草灘
在著綠色和黃色的背后,又銜接著一派無邊無際的藍色的湖水……觀賞湖水
再順眼望去,在水天相連的地方,是一道尚未退卻的烏云……觀賞烏云
再往上,就是那雨后所特有的萬里晴空了。觀賞萬里晴空
這淡藍色的蒼穹一直伸展到我的身后……草灘上佇立著連綿起伏的深褐色的巒。觀賞草灘與巒
陽光越越明媚,那藍色的鏡面上搖搖曳曳倒映出三五個鳥湖島的輪廓……觀賞鳥島
我們沿著綠色的草灘,沿著藍色的湖畔,繼續(xù)趕路了。觀賞結束
作者是站在一個固定的地方觀賞青海湖的美景,這種觀察方法就是“定點觀察”方法:由近及遠,由上至下,言之有序。
五、細讀,分析結構
1、齊讀,理清結構,體會作者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2、討論交流:
(1)本可分為三個部分,每部分各寫了什么內(nèi)容?
(2)中從哪幾個部分具體描寫了青海湖?
(3)如何理解題目中的“夢幻”二字?
明確:(1)本按游前、游中、游后自然分為三部分。
全共12自然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4段),寫去青海湖。
第二部分(第5~11段),領略青海湖的美。
第三部分(第12段),離開青海湖。
結構圖表如下:
六、小結
我們通過這篇的學習,要學會什么?要了解什么知識,培養(yǎng)什么能力?
要了解青海湖夢幻般的奇妙景色,培養(yǎng)自己觀察事物的能力和想像能力,以及體會作者情感的能力,并能在有感情的朗讀中體現(xiàn)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37894.html
相關閱讀:八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復習學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