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預覽: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大堰河--我的保姆》達標測試 A 卷
一.下列加粗的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
A. 典押diǎn yā 忸怩niǔ niè 凌侮líng wǔ
B. 叱罵chì 醉酒zuì 咒語zhòu
C. 擁抱yōng bào 嬌美jiāo 漂泊piāo
D. 荊棘jīng jí 輝煌huī huáng 悄然qiǎo
二.詩的結尾是如何表達對大堰河的無限懷念和深情禮贊的?
三.為什么是紫色的靈魂?這首贊歌,僅僅是呈給大堰河的嗎?
[參考答案]
一.A
二.詩中運用一連串的排比句,表達詩人對大堰河的無限懷念和深情的禮贊。詩的最后,直抒胸臆,感情達到了高潮。
三.紫色代表著高貴,“紫色的靈魂”,熱切地贊頌了大堰河高貴美好的心靈。詩人把對大堰河的愛升華為對廣大勞動人民的愛,本節(jié)詩中深情地寫道:“呈給大地上一切的,我的大堰河般的保姆和她們的兒子,呈現給愛我如愛她自己的兒子般的大堰河。”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大堰河--我的保姆》達標測試B 卷
一.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自怨自艾( )火缽( )冰屑悉索( )團箕( )忸怩不安( )燉肉( )
關云長( ) 碾了三番( )荊棘( )天倫敘樂( )
二.閱讀分析
大堰河,含淚的去了!
同著四十幾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同著數不盡的奴隸的凄苦,
同著四塊錢的棺材和幾束稻草
同著幾尺長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同著一手把的紙錢的灰,
大堰河,她含淚的去了。
1.這一詩段的敘事中心是什么?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試簡要加以說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詩中的定語多用數量詞,其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同著數不盡的奴隸的凄苦”這句話有什么深刻的含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詩中運用的修辭方法有: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yì bō xiè jī ní dùn cháng niǎn jīng lún
二.
1.寫大堰河的凄苦身世和死后的凄涼,抒發(fā)了詩人對大堰河的同情,對社會不公平的憤恨。
2.更加突出了她生前的苦難和死后的凄涼。
3.擴展了詩歌的主題,表明大堰河只是受苦受難婦女的代表。
4.排比和反復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大堰河--我的保姆》達標測試C 卷
一.本詩的作者是我國現代著名的 人 ,原名 。
二.閱讀分析
(一)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
在你搭好了灶火之后,
在你拍去了圍裙上的炭灰之后,
在你嘗到飯已煮熟了之后,
在你把烏黑的醬碗放到烏黑的桌子上之后,
在你補好了兒子們的為山腰的荊棘扯破的衣服之后,
在你把小兒被柴刀砍傷了的手包好之后,
在你把夫兒們的襯衣上的虱子一顆顆的掐死之后,
在你拿起了今天的第一顆雞蛋之后,
你用你厚大的手掌把我抱在懷里,撫摸我。
(二)
大堰河,為了生活,
在她流盡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開始用抱過我的兩臂勞動了;
她含著笑,洗著我們的衣服,
她含著笑,提著菜籃到村邊的結冰的池塘去,
她含著笑,切著冰屑悉索的蘿卜,
她含著笑,用手掏著豬吃的麥糟,
她含著笑,扇著燉肉的爐子的火,
她含著笑,背了團箕到廣場上去
曬好那些大豆和小麥,
大堰河,為了生活,
在她流盡了她的乳液之后,
她就用抱過我的兩臂,勞動了。
1. 這兩節(jié)詩所運用的修辭手法有什么相同之處?有什么作用?
2. 這兩節(jié)詩在句式結構上有什么不同?
3. 這兩節(jié)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何異同?
4. 你對詩中的“我”的形象是如何理解的?
5. 詩人把一首至誠的贊美詩獻給了養(yǎng)育他的保姆,請你也用簡短的一段話或幾行詩來贊美你所敬愛的人。
[參考答案]
一.詩 艾青 蔣海澄
二.1. 都運用了反復,排比的修辭,這樣一詠三嘆,不但使感情抒發(fā)得痛快淋漓,而且增強了節(jié)奏感和旋律美。
2. 雖然都運用了排比,但句式不相同。第一節(jié)的排比是短語式的,類似于8個并列狀語,第二節(jié)中的排比是由六個短句構成,這種同中顯異、靈活多變的句式,使語言的節(jié)奏顯出多變的旋律美。
3. 相同之處,都含有對乳兒的愛和乳兒對保姆的真摯之愛。
不同之處,第一節(jié)側重于表現大堰河對“我”的無限關愛;第二節(jié)著力表現大堰河勤勞善良的高尚品質。
4. 言之有理即可。
5. 合乎要求即可。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現代詩兩首》達標測試 A 卷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
A.隘口ài 歌謠yáo
B.蹲踞jù 山巔diān
C.焚起fén 敕勒川shè
D.槐樹huái 蟬翼chán yì 荒莽mǎng
二.理解詩歌填空
《長城謠》中較直接寫自己雖身居他鄉(xiāng),卻心系故國的詩句是“而黃河今夜仍然_______,流進______。”
《一片槐樹葉》表達游子思歸之情的句子是“故國喲,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____________,去享受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從《長城謠》中找出運用擬人修辭方法的句子,并加以評析。
四.請你說說“長城”的象征意義。
[參考答案]
一.C
二.要從你身旁流過 我不眠的夢中 讓我回到你的懷抱里 一個世界上最愉快的、飄著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jié)
三.“蹲踞”“冷眼看”“無情”等句表現了長城是一個冷靜的旁觀者是歷史的見證“人”。
四. 詩人從小生長在長城腳下、黃河岸邊,而且對于故鄉(xiāng),她是“少小離家,老大難回”。因此在詩人心中,長城除了是民族、社稷的象征,還是詩人寄托鄉(xiāng)愁鄉(xiāng)思的個性化對象。
五. 這首詩富有民歌謠曲風味,意境悠遠,感情真摯,語言質樸,毫無雕琢之感,是席慕蓉詩中佳作。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現代詩兩首》達標測試 B 卷
一.給加粗的字注音。
焉支( ) 隘口( ) 蹲踞( ) 焚起( )敕勒( )
蟬翼( ) 沾著( ) 槐樹( ) 山巔( )
二. 學完《長城謠》,你最大的感觸是什么?
.三。“一片槐樹葉”詩人說它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最珍奇、最可寶貴的一片,”又說它是“最使人傷心,最使人流淚的一片”,這樣寫是否矛盾,為什么?
四.仿照下面這個哲理性比喻句,以“奮斗”和“希望”開頭,分別寫出兩個句式相同的哲理性比喻。
生活就是一塊五彩斑斕的調色板。
①奮斗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希望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
一. yān ài dūn jù fén chì
chán yì zhān huái diān
二.【明確】中國人的思鄉(xiāng)情結。無論何時何地,總忘不了自己的故鄉(xiāng)。
【解析】此題檢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只要能寫出自己獨特的感悟即可。
三.【明確】這樣寫不矛盾。前句是借物抒情,詩人對“槐樹葉”的贊美實際上是對故鄉(xiāng)的贊美,暗含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美好的回憶和留戀;而后句則說明這種心情是轉瞬即逝,詩人由于遠離故土,往往又伴有極度的傷感。這兩句詩一起說明了詩人當時觸景生情而又極為復雜的感情。
四.示例:
奮斗就是與風浪搏擊的那雙槳。
希望就是萬綠之原的絢麗花朵。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現代詩兩首》達標測試 C 卷
有感情地朗讀《一片槐樹葉》,思考問題。
一片槐樹葉
紀 弦
這是全世界最美的一片,
最珍奇,最可寶貴的一片,
而又是最使人傷心,最使人流淚的一片,
薄薄的,干的,淺灰黃色的槐樹葉。
忘了是在江南,江北,
是在哪一個城市,哪一個園子里撿來的了,
被夾在一冊古老的詩集里,
多年來,竟沒有些微的損壞。
蟬翼般輕輕滑落的槐樹葉,
細看時,還沾著些故國的泥土啊。
故國喲,啊啊,要到何年何月何日
才能讓我回到你的懷抱里
去享受一個世界上最愉快的
飄著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jié)?……
1.請寫出第一節(jié)詩中詩人的感情變化并簡單分析(不超過八十字)。
2.你認為“一冊古老的詩集”有什么深刻含義,請寫出你的理解。
3.最后一節(jié)為什么說“去享受一個……槐花香的季節(jié)”而不是“桃花香”或其他的花香呢?
4.(探究題)假如在“飄著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jié)”里,席慕蓉和紀弦在長城相遇,你認為他們會說些什么呢?請根據你的知識設計一段對話,不超過一百字。
5.請你寫古人思鄉(xiāng)的完整詩句,至少兩句。
【參考答案】
1、詩人剛見到槐樹葉,仿佛又回到故土,贊嘆、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又很快回到現實,這種心情立刻變成了傷感,飄零在外,故國難回,傷心又無奈。
【解析】抓住欣喜--傷感的變化來回答。
2.“一冊古老的詩集”可能有一定的文化象征意義,也許指古老的中國文化,也許是指詩人對故國的眷戀之情和詩人對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不變的追求。
【解析】不要想應該是什么答案,根據自己的理解來寫,語句要通順,必要時可簡單解釋。
3這是為了與標題“一片槐樹葉”照應。寫桃花香或其他花香就不符合文意了。
4.席慕蓉:“紀兄,幸會幸會。前來享受‘飄著淡淡的槐花香的季節(jié)’了?”紀弦:“是!順便也來感受感受那曾經爭戰(zhàn)的歷史。您的《長城謠》我都背得很熟練了。”席慕蓉:“香港、澳門已經回歸了,讓我們一同來企盼祖國的統一吧!”
【解析】最好圍繞思鄉(xiāng)還鄉(xiāng)的意思來寫。
5.①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②鄉(xiāng)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③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④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致空氣》達標測試 A 卷
一.下列加粗字注音有誤的一項是 ( )
A.搖曳yè 鼻翼yì B.鼾息hān 蹤跡jī
C.廝守sī 面頰jiá D.閃爍shuò 窒息zhì
二.詩歌以空氣為歌頌對象,詩人是不是僅僅歌頌空氣?這里運用了什么手法?
三.“你輕輕噓著我的面頰,許我以濕咸的海風,森林草野的青氣。”這句話僅僅是在寫空氣中彌漫著清新的海風味和草的味道嗎?還暗示了其他的什么?
[參考答案]
一.B
二。明確:實際上,是對人世間忠貞不渝的感情的歌頌:無論是親情、友情還是愛情。
這里運用了象征手法。
三.明確:除了寫海風吹送來的清新氣息,還可以理解為朋友或親人給予我的無微不至的關心、鼓勵和安慰。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致空氣》達標測試 B 卷
一、需要掌握的字的讀音 (見加粗字)
搖曳( ) 閃爍( ) 鼾息( ) 廝守( ) 面頰( )
窒息( ) 噓( )
二.“我還疑是布景和道具。”如何理解?
三.“這才是真的,真的春天的氣息。”有什么深刻含義?
[參考答案]
一.yè shuò hān sī jiá zhì xū
二.明確:主人公獲得自由之后,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懷疑自己在看戲。
三.明確:這里的春天不僅是指自然界的春天,也指人生的春天,在人生的春天里,作者對未來充滿信心和希望。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致空氣》達標測試C 卷
寧陽第十二中學 郭樹全
一.
二.詩歌總是表達一定的情感的,這首詩中作者表達出來什么情感?
三.這首詩采用第二人稱來表述情感,又有怎樣的好處呢?
四.發(fā)揮想象力,模仿下列詩句形式,再寫一句富含哲理的句子。
夜晚,因為有了星星才變得美麗。
人生,因為有了友情才值得記憶。
[參考答案]
一.明確:對空氣的贊美。
二.明確:便于直抒胸臆,讀起來也覺得十分的親切。
三.示例:生活,因為有了歡樂才值得留戀。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樵夫,別砍那棵樹》達標測試 A 卷
一.給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參天( ) 嬉戲( ) 心弦( ) 樵夫( )
二.填空:
《樵夫,別砍那棵樹》這首詩自1830年第一次發(fā)表以來一直很流行。詩的作者是
, (國籍)國人。
三.下列對課文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詩人以深情的語言,表達了對一棵老橡樹的真摯感情,勸說樵夫“別砍那棵樹”。
B.作者用“樵夫,別砍那棵樹!一根樹枝也別碰”發(fā)出真誠的呼吁。
C.這首詩的語氣由最初的平和勸說而逐漸加強,后來真誠地懇求“樵夫,離開那地方”,“你的斧子別傷著它”。
D.這首詩意在喚起人們對美好事物的懷念和對自然的珍視。
四.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都已經意識到環(huán)境保護的重要,請結合課文談談你的看法。
[參考答案]
一. cān xī xián qiáo
二.喬治?珀金斯?莫里斯 美
三.C
四.隨著現代化工業(yè)進程的加快和城市不斷向農村擴展,高樓、工廠代替了田園、綠地,環(huán)境問題已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重視。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我們應該嚴懲亂砍濫伐者,還人們一個美好的家園。(言之成理即可)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樵夫,別砍那棵樹》達標測試 B 卷
閱讀全詩后分析
1.“我年輕時它遮蔽過我,我現在得保護它”,“我”現在保護它僅僅是因為它曾經遮蔽過“我”嗎?為什么?
2。 “原諒我愚蠢的淚水”,詩人為什么流淚?
3。詩中的老橡樹有著深刻的象征意義,說說你的理解。
4。細讀全詩,說說詩人的感情發(fā)生了怎樣的變化?
5。這首詩被作為環(huán)境保護的口號,請你為保護環(huán)境也擬一條標語。
[參考答案]
1。不僅僅只是遮蔽過“我”,它還給了“我”美好生活的回憶,保護它,就是堅守這份美好。
2.詩人被樹下的美好生活所感動,流下了淚水,用近乎哀求的口吻請求樵夫,可見詩人對老樹的深厚感情。這淚水在別人看來可能是愚蠢的,但它是詩人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
3.老樹象征著小時候的美好時光,象征著家庭的溫馨,也象征著一切美好的東西。
4.開頭是義正詞嚴的制止,退而懇求,再發(fā)展到近乎哀求,最后詩人表示要誓死保衛(wèi)未老橡樹,與它共存亡。
5.如:①保護環(huán)境,人人有責。 ②請愛護這片圣潔的凈土。 ③綠色,生命的色彩,保護環(huán)境,高尚的舉止。 ④手上留情花自在,腳下留情草如茵。
初中語文八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樵夫,別砍那棵樹》達標測試 C 卷
拓展性閱讀分析
樹
王爾碑
一棵樹,被人砍斷了
剩下半截生命
荒涼,孤獨
一半痛苦,一半憤怒
呵,它已被人遺忘……
春天,滴血的心上
又艱難地捧出,
一片新綠
綠的枝條,綠的葉子
都在笑:笑那斧頭的鋒利……
【閱讀提示】本詩與課文一樣圍繞著一棵樹展開,抒發(fā)了自己關愛自然和生命的感情。但側重點不同,課文意在喚起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回憶,表達詩人對美的追求和向往;本詩贊頌了一棵“剩下半截生命”的樹的頑強不屈的生命力,熱情謳歌了不向命運屈服的強者風范。
1。第一節(jié)中“剩下半截生命”的樹為什么“一半痛苦,一半憤怒”?詩人刻畫了一個怎樣的形象?
2。第二節(jié)中“又艱難地捧出,一片新綠”,表現了“樹”怎樣的特點?
3這首詩中,“樹”經歷了從 到 到 的發(fā)展過程,塑造了一個 形象。
4。請扼要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手法和思想內涵。
參考答案
1。“剩下半截生命”的樹,它“痛苦”,因為自己的不幸和孤獨;它“憤怒”,為自己命運的不公。這是一個荒涼中孤獨的樹的形象。
2.“艱難地捧出”寫出了“樹”從傷殘的身軀和滴血的心靈走向新生,“一片新綠”表現出“樹”不滅的生命力。
3.痛苦、憤怒 艱難地生存 最終笑傲 倔強、樂觀、豪放的強者
4.本詩采用的是借物言志的象征手法。表面上勾畫的是一個被壓迫、摧殘,但又富有頑強生命力的樹。實際上,是贊美生活中所有劈波斬浪的真正強者,生動展示出強者“笑”到最后的勝利和風采。同時,也形象地嘲笑了那些惡勢力的卑鄙無恥。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chuer/1309632.html
相關閱讀:2019初二下冊語文期末試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