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作文訓練第四次講座——思維方式
文學以藝術形象的方式掌握世界決定了文學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家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維,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作家的心理活動具有特殊的規(guī)律,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結合創(chuàng)作實例和學生自己的寫作經驗進行講授,幫助學生理解。
重點:形象思維的特征、靈感。
難點:直覺、靈感。
第一節(jié) 形象思維
一、形象思維的基本特征
形象思維有廣、狹義。廣義是指一種以直觀形象為思維載體的高級心理活動,其思維成果是具有認識意義的形象體系而不是抽象的理論概念。狹義則是指文藝創(chuàng)作中創(chuàng)作主體所進行的思維活動,亦即以表象作為思維運動的材料,以情感作為思維運動的驅動力,通過藝術想象創(chuàng)造形象體系的一種思維活動。它遵循認識論的一般規(guī)律,能達到對于生活的真理性認識。它是藝術創(chuàng)作的客觀規(guī)律。
其特征是:(以中外作家的創(chuàng)作經驗為例證)
(一)以表象作為思維運動的材料
抽象思維以概念、判斷、推理方式進行思維。而在形象思維過程中創(chuàng)作主體是運用具有形象性和可塑造性的表象進行思維活動。形象思維的過程是表象在作家頭腦中推移、組接、演變、成熟的過程,它始終不脫離具體的表象。表象貫穿于文藝創(chuàng)作過程的始終,因此形象思維實際上就是一種表象運動——\'神與物游\'.
(二)以藝術想象作為思維的方式
想象是通過自覺的表象運動,借助原有的表象和經驗以創(chuàng)造新形象的心理過程。藝術想象作為思維方式,是通過自覺的表象運動(主要表現(xiàn)為已有表象的分解與重新綜合)集眾多表象的不同因素于一身,產生出全新的表象——審美意象。通過藝術想象,作家才能創(chuàng)造出超越直接生活經驗局限的形象。想象活動中主體高度自由的狀態(tài),有利于藝術家的創(chuàng)造。藝術想象與科學想象的區(qū)別:首先是藝術想象灌注了創(chuàng)作主體的情感,藝術想象中作家以情取舍、以情貫通、以情渲染,科學想象則是冷靜、理智的,排斥情感的參與;其次是藝術想象著意加強對象的個性特征,科學想象必須舍棄對象的個性特征。藝術想象與個性聯(lián)姻,科學想象與共性相伴。
(三)伴隨著強烈的情感活動
情感是人對客觀事物的態(tài)度的一種體驗,人類的種種創(chuàng)造都伴隨著一定情感活動,并以一定的情感為動力。情感進入形象思維之中,成為形象思維的驅動力,作家總是有了情感體驗才會產生創(chuàng)作沖動。情感又是藝術形象的催化劑,情感推動想象,組合表象,并將情感注入到組合的表象中,情感形象即由此誕生。情感會推動藝術想象達到高度自由的極致狀態(tài)。
二、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
抽象思維又叫邏輯思維、理論思維,它是人們在認識過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斷、推理等思維形式反映客觀世界的心理活動。它以抽象性為特征,在思維過程中剝離事物表象,抽取事物的本質屬性。文藝創(chuàng)作中,作家的思維方式主要是形象思維。在形象思維過程中,抽象思維起著促進、深化、規(guī)范和引導作用。
(一)抽象思維對于作家形象感知的促進和深化
抽象思維可以幫助作家明晰地認識和把握直觀感知的形象,從而起到對形象感知的促進和深化作用,但往往表現(xiàn)為間接調節(jié)形象感知,起一種模糊引導作用。
(二)抽象思維在形象思維過程中的規(guī)范和引導作用
抽象思維規(guī)范引導著作家的形象思維,它可以幫助作家分析、審視形象構思和藝術傳達階段的一切藝術處理,從而起到規(guī)范和引導作用,但它不代替形象思維本身。
人類思維方式及習慣分類
一類是偏重于理性的抽象思維;就是運用語言、進行邏輯的分析、比較、綜合、概括及推理。
另一類是偏重于非理性的形象思維;既運用表象進行非邏輯的分解、組合、類化、聯(lián)想及想象。
論作文創(chuàng)新思維
蘇東坡曾說過:“文章最忌隨人后”,陸游也說過:“文章最忌百家衣”.作文是思維成果的展示,作文創(chuàng)新首先是思維要創(chuàng)新。作文思維創(chuàng)新,能使文章思想獨到、新穎而深刻。創(chuàng)新思維是一種具有開創(chuàng)意義的高智能活動。它具有一般思維的性質,又具有獨創(chuàng)性、突破性和新穎性。創(chuàng)新思維的結果是實現(xiàn)知識和信息的增值,這是一般思維所無法比擬的,這些正是我們作文所必備的。培養(yǎng)學生作文創(chuàng)新思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命題創(chuàng)新
作文的成功,首先取決于命題者的指導思想與教學觀念的更新,取決于作文命題的開拓與創(chuàng)新。
命題創(chuàng)新首先要啟迪學生的思維。為此,我們應當讓學生學會以語言為工具進行思維,并把思維的結果用語言表達出來,從而掌握人類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維方式和表達方式。增強學生憑借語言進行思維的能力,是語文學科特有的任務,也是作文訓練的主要目的之一。比如,《出發(fā)——到達》一題,可以讓學生生發(fā)聯(lián)想,用讀者本身的人生體驗去理解感受,轉換成與自己感受相吻合的人生經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一個追求的目標達到了,又要去追求另一個目標。\'出發(fā)\'和\'到達\'不就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藝術寫照嗎?悟透了這一層,結合人生實際進行聯(lián)想,\'追求\'無時無處不在:學業(yè)的進步,友情的發(fā)展,事業(yè)的開拓,科學的探索,品行的提高,人性的完善,民族的振興——所有這些都是切合題意的表現(xiàn)題材。不同層次的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對\'出發(fā)\'和\'到達\'的認識不同寫出自己的獨特感受與思考。
其次,命題創(chuàng)新還可以從發(fā)展學生個性方面著手。由于學生成長的家庭及社會環(huán)境不同,由于學生個人性格、愛好等方面的不同,我們不能否認,人是有千差萬別的。因此,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就應看到學生在興趣愛好、思想認識、情感情趣等方面的差別。正視這些差別,采取話題作文、自命題作文的形式,就能為每個學生展示他們的個性和成長提供機會,從而讓每個學生的個性都能得到發(fā)展。
二、思路求新
突破思維定勢,對同一問題探求不同的甚至是奇異答案的思維方法,對于開拓學生思路,培養(yǎng)創(chuàng)造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教學中常有這樣的情況,學生看到一個作文題,往往囿于習慣性思維方式,正像心理學家由貝弗里奇所說:\'在思考同一問題時,我們的思想往往重復同樣的途徑,這是因為各個觀念已經合成為一個固定的思維鎖鏈。習慣性思維程序的造成就好像條件反射一樣,這樣往往不能使人擺脫無益的思想途徑。\'這種消極的思維模式嚴重束縛了人的獨創(chuàng)性,以致不能看到事物的另一面,人云亦云,寫出的的文章缺少個性,缺少新意。這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圍繞文題多角度、多側面地思考,深入挖掘題目的含義,從而使學生獨辟蹊徑,寫出有新意,寫出有創(chuàng)見性的文章。
比如,以\'說冰\'為話題,讓學生寫一篇借題發(fā)揮、托物寓意的文章。一般學生可能就冰說冰,說冰清玉潔,說冰涼冰冷。此時,我們就可以指導學生多向思考,拓展思路:從\'冰,水為之,而寒于水\',引發(fā)出學生勝過教師的觀點;從冰由水結成后體積增大,引伸出人在不同環(huán)境中可能被塑為不同形象的道理;根據(jù)冰與水本為一家,可是結成冰后卻高高在上的情況,諷刺那些蛻化變質的人等等。
三、材料喜新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嚴格地說,想象力是科學研究中的實在因素。\'科學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活動,需要新穎的材料作基礎。那么,生活就是我們作文材料取之不盡的源泉,我們可以從生活中搜集、整理材料,進而發(fā)揮想象能力,憑借其中豐富的人文意蘊成為哺育學生感知能力的溫床,充分而準確地占有源于生活的材料。比如:《一個落榜生的日記》表達的是\'誠信\'的主題,這篇作文寫了五天的日記:7月7日這一天,\'我\'因為誠信,并未把背好的文章抄到卷子上去,而是努力寫出自己的作文。8月25日這一天,記\'我\'落榜,無力復讀,去給一個服裝店的老板打工。因為誠信不愿在價格上欺騙顧客而被解雇。9月25日,\'我\'一心一意學美容。11月25日\'我\'擁有了自己的美容院,并且誠實守信地開展經營活動。這篇作文的材料就是來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在中學生的生活中具有一定的新穎性。
四、體裁出新
美的事物應當是內容和形式的完美的統(tǒng)一。一篇作文僅僅有美好的內容而缺少形式的美觀,仍然不能稱作美文。在歷年高考中,都會出現(xiàn)許多體裁新穎的作文。比如,有寫寓言故事的,有寫話劇的,有寫書信體的,有寫會議記錄的,有寫日記體的,有寫文言小說的,有寫新聞的,甚至別出心裁寫就診報告、尋物啟事、數(shù)理化公式、說明書的,等等。形式的創(chuàng)新確實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在千萬篇作文中,如果有一篇體裁新穎的作文,會讓閱卷老師眼前一亮,心情一爽。
五、語言思新
語言是最具個性化的。\'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最具個性化的作家是最具個性化語言的作家。把幾部名著拆開后混雜在一起,我們從中揀拾幾頁,僅從語言方面便可以區(qū)分出是哪位作家的作品。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是文章的載體。文章要有新意,所運用的語言也必須具有個性。
語言創(chuàng)新可以從詞語生動、句式靈活、善用修辭、意蘊深厚方面下功夫。
詞語生動首先建立在準確的基礎上。法國作家福樓拜說:\'我們不論要描寫些什么事物,要把它表現(xiàn)出來,只有唯一的名詞;要賦予它運動,只有唯一的動詞。要賦予它性質,只有唯一的形容詞;人們應苦心探索,非要找出這個唯一的名詞、動詞、形容詞不可!僅僅找到這些名詞、動詞、形容詞的相似詞,千萬不要以為滿足,更不可因為搜索困難隨便用一個詞來搪塞了事。\'詞語的靈活搭配更需要打破常規(guī),大膽想像,敢于創(chuàng)新,這樣就可以把靜態(tài)的事物寫活,把動態(tài)的事物寫得更加逼真,把平常的事寫得形象動人。如\'我是常常去讀山的,遠遠的讀其蒼茫,近近的讀其清幽;精讀其豪放,細讀其沉淀。讀青、讀綠、讀和諧、讀靜謐。\'這一\'讀\'字就是應超常搭配的需要產生的。
句式靈活常常表現(xiàn)為長句與短句、整句與散句、語序的選擇等多種形式的靈活安排。如\'宮廷的猜忌、冷漠、傾軋、空虛像陰影死死揪住她的心,讓她顫抖;異域的寂寞、無助、排擠、思鄉(xiāng)卻又像寒流時時侵襲她的心,讓她驚駭。和親的隊伍浩浩蕩蕩,待嫁的少女舉目無親,戍邊的將士浴血奮戰(zhàn),無辜的父兄沙場喋血。\'這個片斷準確表現(xiàn)了昭君面對心靈選擇時的矛盾心理,前面兩個句子是長句,成功地渲染了昭君進退兩難矛盾猶豫的壓抑感,后面的幾個句子是短句,準確地描繪了戰(zhàn)爭造成的一幅幅慘狀,營造了促使昭君痛下決心的催人力量。整散句是字數(shù)相近,結構相似,內容互相補充、互相映襯的句子。\'失金者小失,失友者大失,失信者全失。\'\'沒有誠信的滋潤,心靈也將干涸,靈魂都會枯萎,生命也將失去意義啊!\'整散結合在表達上會產生明顯的效果。整中有散,散句就使語氣有舒緩之處,也使文章顯得搖曳多姿、舒卷自如;散中有整,整句就成了文眼,起到突出、強調作用。
修辭可使文章語言有色彩,能讓讀者產生種種感受,甚至調動想像和聯(lián)想,在心中喚起某種影像。比喻可以化抽象為形象,化深奧為淺顯,化平淡為生動。應用比喻關鍵是要準確、新穎,能反映事物的特點,喻體要新。如\'妻子如鐘表。漂亮時髦的妻子像手表,隨身攜帶,一刻不離,大家都看得見。老實的妻子像掛鐘,只在家里盡她的義務,但不能跟丈夫到外面去。潑辣的妻子像鬧鐘,只能在家里,她發(fā)脾氣時,即使是更深夜靜,也會放聲大鬧。健康的妻子像老牌的手表,久用不壞。文弱的妻子像冒牌鐘表,一碰就壞,屢修屢壞,派不上用場。\'這段比喻新奇而合理,廣博而貼切。善用排比可以擴大表達的容量,形成磅礴的氣勢。比如:\'人生之舟,不堪重負,有棄有取,有失有得。失去了美貌,有健康陪伴;失去了健康,有才學追隨;失去了才學,有機敏相跟。但失去了誠信呢?失去了,你所擁有的一切:金錢、榮譽、才學、機敏……就不過是水中月,鏡中花,如過眼云煙,終會隨風而逝。\'好的作文還善于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借此展示自己的積累,擴大文章的容量,增強文章的辭采。如:\'選擇永恒,需要\'威武不能屈\'的大丈夫精神,需要\'金戈鐵馬去\'的慷慨志向;選擇永恒,需要\'吾將上下而求索\'的探尋,需\'要留清白在人間\'高潔。\'
文句有意蘊主要表現(xiàn)為句子含有豐厚的內蘊,追求警策性、哲理性與形象性的有機結合,使句子增加厚重感,讓人讀后產生思想的享受,以及聯(lián)想的收獲。要寫出文句的意蘊,需要常常對事理進行深入的思考,需要常常優(yōu)化自己的語言習慣。只要有心追求,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時候,寫一些這樣的句子并不難。如關于生活、思想、學習等,我們完全可以寫出類似高考作文中這樣一些哲語佳句:\'一次心靈的選擇是一次生命質量的提高\',\'在人生的關節(jié)和轉彎的地方,要學會轉身\';\'一生都追趕春天的人,他的生命一定是一朵永開不敗的花朵\',\'我們的生活是一本書,在每一頁晴朗的日子上,都閃耀著太陽鮮紅的印章\'.
\'創(chuàng)新是一個民族不竭的動力\'.作文教學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也是培養(yǎng)學生開放的思維、健康的情感、高雅的情趣、生動的個性以及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質的重要陣地。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勤于思考,追求創(chuàng)新,久而久之,就能開拓學生的思路,打開創(chuàng)新的大門,見到應有的效果。
理性、感性、悟性
人的精神世界有三個領域:科學、藝術、人文
人的思維方式有三類:理性、感性、悟性。
科學追求的是真,給人以理性,科學使人理智;藝術追求的是美,給人以感性,藝術讓人富有激情;人文追求的是善,人文融理性、感性、悟性于一體,人文中的信仰,給人以悟性,使人虔誠。
從人類的發(fā)展史來看,悟性早已有之,起源最早。中國的《易經》,更多的是悟性的思維,悟性帶有神話般的思維方式。從現(xiàn)代意義上看,悟性屬于宗教的思維方式。
感性的思維方式,幾乎同悟性同步,早已有之。主要表現(xiàn)為具象思維或形象思維,通過具體的形象,運用語言的描述,進行思維。如形容、比喻、對比、夸張,用于表達人的情感,屬于藝術的思維方式。
理性思維方式發(fā)展較晚,雖然古希臘已有閃光的體現(xiàn),但真正形成應該是近代科學誕生以后。科學的誕生標志著人類進入理性社會。
理性主要表現(xiàn)為抽象或邏輯的思維,包括歸納和演繹的思維。它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通過觀察、實驗、調查、統(tǒng)計,分析、綜合,歸納、演繹,揭示事物的普遍規(guī)律,抽象出事物的一般原理。用于對外部世界的認識。
其實,理性并非絕對的。人的感性,情感,情緒,自覺,乃至悟性,在人類的認識和實踐中,也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僅僅有理性是不夠的。所以,理性不是一切,我們需要理性,但不能\'理性主義\'.
相對于理性主義,或者說對理性主義(絕對化)的反思,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了非理性主義。否定理性在人類認識和實踐中的決定性作用,相反認為人的意志、欲望、情緒、直覺、潛意識在人類和實踐中具有決定作用,強調整個社會歷史過程是人的非理性發(fā)展過程。如尼采的\'唯意志論\',大有矯枉過正,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味道。
其實是各自在不同領域較勁,硬要把不可比的東西,拉在一起進行比較。
理性更強調客觀,規(guī)律,普遍性;更富于冷靜;更有利于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其思維方式是抽象或邏輯思維,其精髓是真。理性屬于科學的世界。顯然,尼采不屬于科學世界。
感性更強調主觀對客觀的感覺,情感,特殊性;更富于激情;更有利于對情感秘密的揭示;其思維方式是具象或形象思維,其精髓是美。感性屬于藝術的世界。
悟性則集中于內心世界,幾乎與外部世界無關,強調心靈的感悟,自我的完善;更提倡虔誠;更有利于探討心靈的健康;其思維方式是悟,心靈的感悟,悟之以道,撫之以心,其精髓是善。悟性屬于宗教世界。
理性、感性、悟性,科學、藝術、宗教,各有各的思維方式,各有各的評價標準。在研究認識論上,人們往往把三個領域的不同認識方法混為一談,扯在一起比長短、論是非。結果不得其解。
當然,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這三個領域,三種思維方式,其發(fā)展的早晚和強弱,大有差別。但是,這三個領域,三種思維方式,是否有較為完善的發(fā)展,倒是關系甚大,甚至決定了這個國家,這個民族的興衰。
古老的阿拉伯民族,古老的東方世界,何以反而落到發(fā)展中世界的地步?他們有長古的悟性,也有豐富的感性,無論是過去,還是將來都可引以自豪。但是,他們共同的特點是缺乏理性,缺乏對外部世界,包括自然界和社會認識的工具和武器。理性來自科學,來自對事實的觀察、實驗、調查、統(tǒng)計、分析、綜合、歸納和演繹。理性來自對普遍規(guī)律的揭示,來自對一般原理的追尋。他們往往錯誤地把更適合情感世界和宗教世界的認識方法——感性和悟性——直接用于對外部世界的認識,所以總是不得其解。
美國學者懷特有一句話很精彩:\'科學是根據(jù)事物的普遍性去處理事物的特殊性,藝術則是根據(jù)事物的特殊性去處理事物的普遍性。\'
我們往往總是強調特殊性,而忽略了事物的普遍性。用藝術的思維方式代替科學的思維方式。用\'抓典型\'代替找規(guī)律。
現(xiàn)實的中國還有一個缺陷,祖先的悟性也尊之不夠。心靈世界總是缺了點什么。科學世界是無神的,而心靈世界則有神無害。該科學的地方不科學,該宗教的地方不宗教;蛘哒f,該理性的地方不理性,該悟性的地方不悟性。
我們看看發(fā)達國家,或平常所說的西方世界,他們則科學、藝術、宗教三個領域,都有各自的地位,各自的世界,都受到應有的尊重,理性、感性、悟性均各有其道,各有其所,各有其屬。
人的精神世界,理性、感性、悟性,缺一不可。
人的認知,科學、藝術、宗教,缺一不可。
人的心靈,真、善、美,缺一不可。
理性不能證明上帝的存在,也推不出佛主的誕生,也無法塑造孫悟空的形象,既不能給人以情感的滿足,也不能給人以心靈的寄托;同樣,感性和悟性怎么也悟不出牛頓三大定律,悟不出基因學說來,悟不出青霉素,核磁共振,當然也無法造出汽車、飛機、電冰箱、彩電。
只有理性、感性、悟性集于一身,又不混為一談,那才是完善的人。
如果說,科學曉之以理,藝術動之以情,那么宗教撫之以心。
比如,\'色即空,空即色\';\'菩提本無樹,平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染塵埃\'.上帝賜予我們一切,感謝上帝的恩賜。上帝創(chuàng)造了宇宙,上帝創(chuàng)造了人類。——這是宗教的語言。不科學,但宗教。很有悟性。
又比如,白發(fā)三千丈,沉魚落雁之美,羞花閉月之貌。——這是藝術的語言。不科學,但藝術。很有感性。
再比如,作用力與反作用力相等,力與加速度成正比。——這是科學的語言。不宗教,也不藝術,但很科學。十足的理性。
當然,有時候不同領域的詞匯,也互相借用。不過,那只是\'一借\'而已。比如,瓦特看到開水壺蓋被沖起,從而發(fā)明蒸汽機的頓悟,牛頓看到蘋果落地,提出萬有引力的頓悟,愛因斯坦關于空間和時間是相對的頓悟,都是符合事實的,符合邏輯的,是理性的思維。只是借用\'悟\'字,以說明那是一種極具創(chuàng)新性的理性思維。又如,基督教也接受\'宇宙爆炸說\',也是\'借來\'說明上帝就是這樣創(chuàng)造了宇宙,絕非理性思維。再比如,我們常說,某些藝術(如小說、電影)太假,不真實。那是指太不符合大多數(shù)人審美的感覺,不美。不是指科學的真實。有時說,\'藝術的真實\',那也是借用而已。歷史劇的困境就在這里。歷史是科學,必須真,劇是藝術,只須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uowen/xiezuo/14702.html
相關閱讀:寫作方法主要有哪些?
大學生村官學習十八大精神心得體會
寫作心理—記憶
話題的立意
怎么提高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