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重慶市中考語文考試說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中考復習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一、考試范圍
以教育部頒布的《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第四學段7至9年級的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為范圍,體現(xiàn)識字與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五個方面的有機聯(lián)系,體現(xiàn)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交融、整合,全面考察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二、考試形式
考試形式為閉卷、筆試。
三、試卷結構
(一)試卷分為語文知識與運用、古詩文積累與閱讀、現(xiàn)代文閱讀、寫作四個部分。其中,語文知識與運用約占全卷總分的19%,古詩文積累與閱讀約占全卷總分的17%,現(xiàn)代文閱讀約占全卷總分的28%,寫作約占全卷總分的36%?谡Z交際和綜合性學習結合在“語文知識與運用”中考查。 
(二)題型:試題分為主觀題和客觀題兩類,其中,客觀題約為20%,主觀題約為80%。題型可有選擇題、填空題、圖表題、文言文翻譯題、問答題、寫作題等。(和2013年比較少了病句修改題)
四、考試內容與要求
(一)語文知識與運用
1. 正確識記教材所涉及的常用漢字的音、形、義,并能在具體語境中正確運用。
2. 漢字書寫規(guī)范、正確、端正(和2013年比較少了“整潔”)。
3.正確使用詞語。
4.正確仿寫句子。
5.了解常用的修辭方法(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對偶、反復、設問、反問),體會它們的表達效果。
(和2013年比較少了:了解基本的語法知識,能識別并修改病句和了解7——9年級課本涉及到的中、外重要作家、作品及其所處時代、作品等常識。)
(二)口語交際和綜合性學習
◆口語交際
能根據(jù)情景,清楚、連貫、文明、得體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意圖,不偏離話題。
◆綜合性學習
運用語文知識,發(fā)現(xiàn)、探究、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問題。
1.能策劃語文活動,擬定活動方案。
2.能根據(jù)材料篩選信息,提出和探究問題。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采用恰當?shù)乃悸泛头椒ā?br /> (三)古詩文積累與閱讀
1.能背誦、默寫本《考試說明》“附錄1”所列古詩詞,并能正確理解、運用其中的名句。
2.能背誦本《考試說明》“附錄1”所列文言文,并能正確的默寫、理解運用其中的名句(段)。
3.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句子中的含義。
4.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內容和基本意思。
5.理解并能意譯文中的句子。
(四)現(xiàn)代文閱讀
1.理解文中重要詞語的含義和作用。
2.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和作用。
3.捕捉閱讀材料中的重要信息。
4.把握文章基本意思,概括文章的內容要點,對文章的內容和表達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5.了解敘述、描寫、說明、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
6.初步領悟文學作品內涵;對文學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和感受;對文學作品的思想感情傾向有自己的評價;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現(xiàn)力的語言。
現(xiàn)代文閱讀材料取自課外。
(五)寫作
能寫記敘文,簡單的說明文和議論文,并達到以下要求:
1.切合題意,符合文體要求;
2.感情真摯,思想健康;
3.內容具體,中心明確;
4.層次清楚,結構完整;
5.語言通順,書寫規(guī)范。
寫作要力求體現(xiàn)個性或特色。

附:古代詩詞(20首):
1.關雎(關關雎鳩)詩經(jīng)
2.觀滄海(東臨碣石)  曹操
3.飲酒(結廬在人境)陶潛
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闕輔三秦)王勃
5. 使至塞上(單車欲問邊)王維
6.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八月秋高風怒號)杜甫
7.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天街小雨潤如酥)  韓愈
8.酬樂天揚州席上見贈(巴山楚水凄涼地)  劉禹錫
9. 觀刈麥(田家少閑月)白居易
10. 雁門太守行(黑云壓城城欲摧)李賀
11.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  杜牧
12.泊秦淮(煙籠寒水月籠沙)杜牧
13.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李商隱
14. 登飛來峰(飛來峰上千尋塔)王安石
15. 江城子(老夫聊發(fā)少年狂)蘇軾
16. 游山西村(莫笑農家臘酒渾)陸游
17. 破陣子(醉里挑燈看劍)辛棄疾
18. 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文天祥
19. 山坡羊·潼關懷古 (峰巒如聚)張養(yǎng)浩
20. 己亥雜詩(浩蕩離愁白日斜)龔自珍
文言文(10篇):
1.孔子語錄
2.曹劌論戰(zhàn)  左傳
3.鄒忌諷齊王納諫   《戰(zhàn)國策》
4.出師表    諸葛亮
5.桃花源記  陶潛
6. 三峽   酈道元
7. 馬說    韓愈
8.醉翁亭記   歐陽修
9.記承天寺夜游   蘇軾
10.送陽馬生序(節(jié)選) 宋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hongkao/80428.html

相關閱讀:新初三生開學,哪些事是需特別注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