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當孩子犯了錯誤的時候,家長肯定會用某些方式來懲罰孩子,以糾正他的錯誤,希望他能更好地成長。但是懲罰也是要講方法的,錯誤的方式一次又一次只會讓孩子產(chǎn)生逆反心理,只有擁有了懲罰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達到教育孩子的目的。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位法國母親是如何懲罰犯錯的孩子的?
這件事發(fā)生在一個法國家庭。一天.孩子放學后,在客廳里玩籃球,忽然,籃球打落書架上一個花瓶,“咚” 的一聲,花瓶重重地摔到地板上,瓶口摔掉一大塊。這不是擺設品,而是祖上傳下的波旁王朝時期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膠水粘起來,膽戰(zhàn)心驚地放回原位。
當天晚上,母親發(fā)現(xiàn)花瓶有些“變化”。吃晚餐時,她問孩子:“是不是你打碎了花瓶?”
孩子靈機一動,說:“一只野貓從窗外跳進來,怎么也趕不走,它在客廳里上竄下跳.最后碰倒架子上的花瓶。”
母親很清楚,孩于在撒謊,每天上班前,她把窗戶一扇扇關好,下班回來再打開。
母親不動聲色說:“是我疏忽了,沒有關好窗戶。”
就寢前,孩子在床上發(fā)現(xiàn)一張便條,母親讓他馬上到書房去。
看到孩子忐忑不安地推門進來,母親從抽屜里拿出一個盒子,把其中一塊巧克力遞給孩子:“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運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會開窗戶的貓,以后,你一定可以寫出好看的偵探小說。”
接著,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塊巧克力:“這塊巧克力獎給你。因為你有杰出的修復能力,雖然用的是膠水,但是,裂縫黏合得幾乎完美無缺。不過,這是修復紙質(zhì)物品的,修復花瓶不僅需要黏合力更強的膠水.而且需要更高的專業(yè)技術。明天,我們把花瓶拿到藝術家那里,看看他們是怎樣使一件工藝品完好如初的。”
母親又拿起第三塊巧克力,說:“最后一塊巧克力,代表我對你深深的歉意,作為母親,我不應該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里有一個熱衷體育的男孩子。希望你沒有被砸到或者嚇到。”
“媽媽我 ......” 以后,孩子再也沒有撒過一次謊。每當他想撒謊時,三塊巧克力就會浮現(xiàn)在眼前。
“一切有關我的問題,都和我有關!”
我的孩子愛撒謊,我的孩子很調(diào)皮,我的孩子不聽話,我的孩子很叛逆......好像你的孩子天生就是一個“問題小孩”,和你無關。但是,如果你從自身找原因, 認為一切有關你的問題,都和你有關,都是你的問題。就連孩子打碎了花瓶,也是你把花瓶放錯了地方。孩子也會學著從自身找原因,“問題小孩”不見了。孩子不是用來管教的,孩子是用來享受的,孩子是上天賜予你的禮物。
另外,懲罰只是告訴孩子做錯了什么,但到底該怎樣做?孩子不清楚,獎勵是告訴孩子做對了什么,孩子會向你贊美(獎勵)的方向發(fā)展。
好孩子一定是夸出來的!
這是一位多么睿智的法國母親呀!明知道孩子打碎了花瓶,又撒了一次謊,但她卻用自己特別的方式,看似獎勵,實則卻嚴厲地懲罰了孩子的過錯,又保護了孩子的自尊心。細細體味,每一塊巧克力,每一句話語都蘊涵著這位母親獨到的教育見解和教育藝術,尤其是第三塊巧克力,以誠懇地向孩子檢討自己的疏忽的名義而獎勵給自己的孩子,讓孩子感受到母親對他無私的愛。這位母親,獎勵給孩子的不僅僅是三塊巧克力,更是伴隨他一生的教育,教育他在以后的旅途里,誠實做人。
我們反思自己,平時孩子做錯事了,嚴厲訓斥批評、懲罰、體罰都是家常便飯。短短的一個故事,是否也給了你一絲反思與啟示呢?
同樣一件事情,用不同的態(tài)度去對待,就會取得截然不同的結果,而且那結果有時候甚至是背道而馳的,如何選擇往那好的方向走,既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科,值得我們爸爸媽媽們細細的思索和慢慢的推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575279.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