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美國人為什么會讓孩子出去打工呢?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國外早教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前言:在我們中國很少見未成年的人出去打工的現象,但是在美國這種現象卻是屢見不鮮,讓孩子們過早的參加工作,可以鍛煉其多方面的能力,以下就讓我們結合實例來詳細的了解下吧!

  我的妹妹??17歲的莎拉??在一家超市工作,一周起碼工作三天,工作日是從下午4點到晚上8點,周六是從早上6點到下午2點。

  我的妹妹??16歲的克里斯汀??從剛過了16歲生日,就到處去應聘,最后決定在家旁邊的餐館擦桌子。她的工作不太定時,經常是接到一個電話就得過去,工作到晚上餐館關門。

  我,作為這個家中最大的孩子,卻是唯一拿著父母的錢花的人。

  可是我卻從未感到不安。

  在我打算買一個新相機的時候,美爸很疑惑地問我:“你哪里來的錢呢?”

  我也很疑惑地看著他:“當然是家里給的!”

  他故作驚訝:“我說呢!你又不掙錢!”

  “但是只要我達到他們的要求,我就可以花錢!蔽一卮。莎拉當時坐在我對面吃東西,她張開嘴,露出一個不可置信的表情。

  “不公平!”她叫了起來,“我做什么事情都得用我自己的錢,憑什么……”

  “哈!”爸爸挑一挑眉毛,就像抓到了她的把柄一樣,“你的汽油錢是我們付的,你的學費是我們付的,你不是還想去Baylor(德克薩斯州一所基督教私立學校)上大學嗎?這個錢我們難道就不出了嗎?”

  莎拉像一個泄了氣的皮球一樣軟下來:“可是班上好多人的家里都給他們付學費……”

  “莎拉,如果你去愛荷華州立大學我們也不會說什么,”爸爸說,“但是你又不是不知道州外上學有多貴,而你自己如果不負擔一部分費用的話,我們是不會出錢幫助你的!

  莎拉沒有說話,她的眼里泛起了淚花。

  這種情況與我在國內看見的恰恰相反。以我自己為例吧,大部分時候是這樣的:

  “媽,我想要這個吉他!蔽姨卣\懇地說。

  “好好學習,進前十,我給你買!

  “媽,我想要這個相機。”

  “只要是對你的發(fā)展有利的,我們都支持。但是你得考……”

  所以我從來就沒有自己打工掙錢的概念,并且我認為父母現在給孩子投資是非常自然的事情。孩子在上學的時候好好學習,將來上了好大學之后,找到好工作,一下子就都能掙出多很多倍的錢來了。

  可是在美國,我卻感覺到,不打工的我已經完完全全地被隔離在他們的世界之外了。每當周六日,我想找人出去玩的時候,大家的回復都是:

  “對不起啊,我要工作啊!

  我很惱怒地問:“為什么你們的父母不給你們錢呢?”

  他們一般很無奈地說:“我們上大學的錢都得自己存,他們會出一點兒,但不會付多,所以除了工作沒有別的辦法啊。”

  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是無奈的,我的朋友科尼,每天放學后都高高興興地去工作??她在馬場工作。

  “我又能看見那些可愛的馬兒了!”她開心地說。

 親子網 美國的孩子非常獨立,我認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從很小就開始打工,從很小就有這種經濟意識。那么,美國的家長們?yōu)槭裁匆尯⒆訌男【统鋈ゴ蚬つ兀课铱吹搅诉@樣幾點原因:

  一、培養(yǎng)與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我問過我的美國父母,為什么要讓孩子出去打工。我的美國家庭還是比較富裕的,絕對不會缺少給孩子的零用錢,而據我所知,莎拉14歲就開始在超市工作了。

  我的美國爸媽認為:只有出去打工才能真正接觸到社會。學校是一個同齡人的群體,而工作的地方什么樣的人都有。他們認為,讓孩子早日接觸到不同的人,學會與他人共事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的確,莎拉工作回來會經常給我們講她的同事:輟學的女生,五十多歲的大媽,英文很差的移民,脾氣很壞的老頭。作為一個收銀員,莎拉還得向那些勞累了一天的、脾氣很差的購物者綻開笑臉。

  通過對我身邊的同學的觀察,我發(fā)現,那些沒有打過工的或者是打過很短時間工的學生與那些堅持工作的學生,無論是在與人交流的能力上,還是與人合作的能力上都有很大的差距。比如我在Central的同學,她們雖然學習非常優(yōu)秀,但是因為不出去打工,社交能力明顯比一般的學生要差。當她們來到我家的時候幾乎從不敲門,只站在外面給我發(fā)短信讓我來開門,而且在第一次見到我的家人時會有一種手足無措的感覺。

  可拉和可麗莎第一次來我家的時候,我很驚訝地發(fā)現是莎拉先笑著迎上去,伸出手說:“你好!我是Gogo的妹妹,很高興見到你們!”而她倆則呆呆地站在那里,不知道該說些什么。

  當我在Central微積分課上的朋友們來到我家參加我的聚會時,他們甚至都沒有跟除了我以外的人打招呼,只是聚成一堆在地下室里聊天。而像我的妹妹們,還有我的另一些在外面打工的同學,就顯得非常大方有禮。

  在我的聚會上,我聽見了一直在一家服裝店打工的克里斯蒂娜和我的一個從來不打工的Central朋友安東尼奧的對話。

  克里斯蒂娜:“你好啊!我是克里斯蒂娜!”

  安東尼奧正準備從她身邊走過去,忽然他愣愣地轉過身來:“你在跟我說話?”

  克里斯蒂娜開心地笑了:“對啊!就是你啊!我沒有見過你,你是Gogo在Central的朋友嗎?”安東尼奧回答:“對啊!

  克里斯蒂娜很夸張地“哇!”了一聲:“真棒!我聽Gogo說過很多關于你們的事情,你們都好聰明。∥以贑entral選過日語,那真是我最喜歡的學校了!可惜我們學校的老師不讓我再選其他的課,不然咱們就可能成為同學了!”

  聽到這話,安東尼奧來了興趣:“真的嗎?你們學校為什么不讓選其他的課呢?”

  然后他們聊了很長的時間。

  就這樣,克里斯蒂娜跟我的那幫內向的Central朋友們也成為了朋友。

  克里斯蒂娜家里的條件非常好,學習成績也非常不錯,但她一周還要堅持工作20個小時左右。她經常跟我提到她在工作中遇到的人。

  “天啊,”有一天她來接我去商場,我一上車她就忍不住了,“你真是不知道,今天有多恐怖!”

  “怎么了,”我問,“難道又有小偷不成?”

  她無奈地搖搖頭。

  “今天這事特別奇怪,”她說,“弄得我都有些哭笑不得了。下午的時候,店里來了一個穿女人衣服的同性戀,一進來就在收銀臺前把褲子脫了下來!”

  我震驚得說不出話來了。

  一會兒之后,我哈哈大笑。

  “你還笑!”她嗔怪地說,“你要是得像我一樣去跟他說,讓他把褲子穿上來出去的話,你就不會笑了!”

  “什么!”我大吃一驚,“你還得跟他去說這種話!那……”

  “你看看!這就是我的工作!不僅得疊衣服,還得干這種事……”她搖搖頭,“前天有個女孩跑進來說她被強奸了,讓我們帶她去找警察。這種事還算好的,攤上今天這樣的人,真是沒辦法!”

  “那你不能夠換一個工作嗎?”我睜大了眼睛問,“這樣的工作你還做!”

  “喂,這好歹也是一份工作吧!”她看著我,壞壞地笑了,“總比有些人沒工作好吧!”

  也就是因為在外面打工,克里斯蒂娜才練就了與任何人都能交流,并且與任何人都能很好交流的能力。在我看來,這種能力是一個高素質的人才所必須具備的,這種能力要從小開始培養(yǎng),而最好的方法就是打工。試想,如果不是在被逼無奈的情況下,我們又怎么會去請一個變態(tài)狂走出商店呢?

  我的中國家長經常跟我說,這種能力是能在以后培養(yǎng)的,但我的美國家長卻不這樣認為。他們認為,知識是什么時候都能夠學習的,但是這種能力只有在小的時候培養(yǎng),才能夠形成一種性格。所以,在美國即使是非常有錢的家庭也會讓孩子出去打工,為的就是培養(yǎng)孩子的這種能力。而那些真正有“書呆子”型孩子的家長,往往會一聳肩,然后很無奈地說:“他天生就這樣,沒辦法,我早就跟他說過要找份工作,干點別的,他不聽,我也沒辦法!

  二、讓孩子養(yǎng)成理財的習慣

  我的美國接待家庭認為,當孩子有了自己的收入時,他們就會對于錢產生一種全新的認識,不僅能夠意識到掙錢的不易,更能學會理財,從而把錢用在刀刃上。

  我的妹妹莎拉在車里和包里各有一個記賬本,每一筆開銷都會記下來,到月底還要去一次銀行,存錢取錢。

  美國的家庭一般不會給孩子支付全額學費,而美國大學的學費對于一般的家庭也是相當高的,尤其是要想上名;蛘呤峭庵莸膶W校,費用就更高。一般的美國家庭都有兩三個孩子,出于公平公正的原則,家長不可能只供一個孩子上昂貴的大學。所以美國的學生基本上都要靠打工來掙取學費。

  克里斯蒂娜雖然出生在一個條件優(yōu)越的家庭,她的父母卻拒絕為她支付學費,導致她只能去愛荷華州立大學。但是她努力地工作,并且申請了許多獎學金,現在她第一年的學費已經全部攢到了。她打算在大學里繼續(xù)工作,為大學出國交流學習存錢。

  在美國,學生存錢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可是作為一個18歲的成年人,我卻從未往銀行中存過一分錢。我認為這種對錢的不敏感就是因為自己沒有掙錢,所以對于理財也絲毫不感興趣。而當我第一次當中文家教掙到20美元時,我激動萬分地給這20美元照了一張相,然后將它小心地放進錢包里,生怕瞎用掉。

  三、讓孩子忙碌起來

  有這樣一句話:“最有效率的人是那些最忙碌的人!蔽艺J為這句話非常正確。如果一天只有一項任務要完成的話,那么做一項任務的時間就會被拉長到一天;而如果一天有十項任務要做的話,那么做一項任務的時間就會大大縮短,效率就必須提高。

  美國的學校相對而言要輕松得多,如果不選AP課的話,課程基本上沒有什么難度。學生可以參加許多課外活動,但是還是會有大把的空余時間。

  我的小妹妹克里斯汀,每天回家除了看電視就是發(fā)短信。所以她16歲生日一過(一般的工作都需要16歲以上),爸媽就天天催著她出去找工作。

  她那段時間一直在不停地面試,最后決定去我家旁邊的Applebee(一家餐館)當服務員。開始工作后,她的空閑時間明顯少了,也不會整個晚上賴在沙發(fā)上邊看電視邊發(fā)短信了。每次她出去工作的時候,我的爸媽都會說一聲:“Workhard,havefun!(好好工作,享受工作!)”

  四、培養(yǎng)孩子的敬業(yè)精神

  在我要離開愛荷華的那天,莎拉忽然被告知她下午要工作,而我正好是5點多的飛機。莎拉非常非常想去機場送我,但她最終選擇了工作。她跟爸媽說,在送我去機場之前,要帶我去她工作的超市最后見她一面。于是我們去了,當時她正在收銀,所以我們只能是簡單地擁抱,互道“再見”。

  有次春假,教堂組織去芝加哥的一所教堂做義工,我和杰西卡都參加了。莎拉因為已經預約了工作,所以沒有辦法去。她生了很長時間的氣,但是最終還是沒有告假。莎拉從來沒有以任何原因缺席過工作,就算是在她剛做完手術的那個星期六,她也沒有缺席過。她并不喜歡她的工作,但是她非常敬業(yè)。每個周六早上的5點多,我就能夠聽到她在樓下用微波爐熱早餐,因為她要從早晨6點工作到下午2點。

  同樣的,我的朋友克里斯蒂娜也是這樣。在她們心中,工作永遠是第一位的,而和朋友出去則是第二位的。

  回國后,我的中國同學也已高考結束,很多人也想出去打工。但是經我觀察,我的這些同學們的敬業(yè)精神比起我的美國朋友們要差上一大截。他們總有各種各樣的理由來開脫自己,而他們的父母竟然會幫著為自己孩子開脫!這種敬業(yè)精神,可能真的是需要從小培養(yǎng)的吧。

  美國與中國相比,為孩子提供了很多很好的工作機會,我們或許不能將美國人的這一套照搬過來,但是我們不能不承認有他們的道理。而將這種道理灌輸到對中國孩子的教育中去,才是重要的事情。親子教育

總結:太過于溺愛孩子,往往會使他們長不大,但孩子們將來畢竟都是要融入社會里面,早些讓孩子們鍛煉對于其將來找工作有著很大的幫助,希望家長們都多考慮,不要過于的溺愛孩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556795.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