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國教育方式落后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育兒知識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家長永遠是充滿困惑的人群。“我的孩子不愛動腦筋,怎么辦?”“我的孩子對什么都打不起精神來。”“我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我的孩子早戀了。”……

如果讓家長們把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寫在紙條上,紙條大概可以堆滿幾籮筐,朱利安·泰普林就收到過無數(shù)的紙條。這位從事家庭教育研究多年的美國心理學博士于9月22日舉行了一場名為《教會孩子怎樣學習和生活》的演講,在演講中他針對家長的問題給出了一些教育“工具”。

中國式的育兒誤區(qū)

問題一:孩子不愛動腦筋

在過去八年中,朱利安·泰普林曾經(jīng)十五次來中國調(diào)研,“我覺得中國家長們的教育方式還很落后,我希望給大家提供一些工具,告訴家長們應該怎么做。”泰普林把形形色色的具體問題總結(jié)了幾類,然后一一講述教育方法。

首先是有的家長會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的孩子就是不愛動腦筋,怎么樣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泰普林坦言當自己還是一名年輕父親的時候也會很焦急地一直催促孩子動腦筋,“我真希望孩子的頭發(fā)下有一個開關(guān),一撥弄的話就能讓孩子變得聰明起來。”但是泰普林發(fā)現(xiàn)自己的焦急催促并沒有達成效果,而幻想也沒有成真,他后來在不斷的研究過程中想出了一套“大腦操”。

所謂的“大腦操”由三個問題組成,第一個需要問孩子的問題是“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家長通過這個問題可以培養(yǎng)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孩子想出的辦法不一定有多好,但家長要鼓勵他們發(fā)揮想像力,多想些別的辦法。第二個需要問的問題是“如果這樣做,會有什么結(jié)果?”這個問題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大腦思維的前瞻性,幫助他們在做計劃時,能預想到最終結(jié)果。第三個問題是“你這樣做,別人會有什么感受?”泰普林強調(diào),要培養(yǎng)孩子的社交能力,必須從換位思考開始,而這個問題,正是為了培養(yǎng)孩子的換位思考能力。

問題二:孩子學習不專心,喜歡暴力游戲,追求刺激

泰普林發(fā)現(xiàn)家長們也常常提出這樣的問題“我的孩子學習不專心,喜歡暴力游戲,吵著要名牌,一天到晚追求刺激,也早戀,該怎么辦?”泰普林覺得這個問題不能簡單地判定為孩子不乖,這個問題的出現(xiàn)是因為我們的環(huán)境變了,孩子們生活在被商業(yè)文化包圍的社會中,面臨著暴力和性的誘惑。

兒子嫌我煩,我該怎么辦?

泰普林建議家長首先要抵制孩子看不健康的電視;其次要盡早給孩子科學地講性知識,告訴孩子們?nèi)绻行苑矫娴膯栴}可以隨時來問父母,這樣孩子就不會因為好奇而走入一些誤區(qū);第三要教會孩子抵制不良廣告的影響,要讓孩子明白不是因為擁有了某種物質(zhì)就高人一等了。

我有兩個性格很不一樣的孩子

在演講之后,朱利安·泰普林接受了記者采訪,采訪中他坦言在自己的家庭教育中也曾碰到過非常棘手的問題。

家長不成器卻要讓孩子成器

星期日新聞晨報記者(以下簡稱星期日):作為一名父親,你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碰到過怎么樣的難題?

朱利安·泰普林:我有兩個孩子,兒子和女兒。他們是性格很不一樣的孩子,兒子是個很有自信的人,他總覺得自己是最好的,常常很沖動地做一些他覺得應該做的事,但總是做錯。女兒不太有自信,比較內(nèi)向,總擔心自己做不好這件事,做不好那件事,但她卻總是考第一名。對我來說,難度是如何根據(jù)兩個孩子不同的個性來進行教育,對兒子的教育我是希望他能夠注重細節(jié),能夠在一件事情上更多地投入精力;而對于女兒的教育則相反,我會花更多心思培養(yǎng)她創(chuàng)造力的那方面,并且讓她更有自信。

星期日:在孩子長大的過程中,是不是有一件曾經(jīng)讓你頭疼萬分的事情,就像在今天的演講上很多家長提出的問題那樣?

朱利安·泰普林:我當然也有同樣的問題,雖然在教育學方面我有一定研究,但也是一名普通的家長。我可以告訴你在我兒子身上曾經(jīng)發(fā)生過糟糕的事情,我當時非常頭痛,但是我不想在報紙上出現(xiàn)細節(jié),因為這牽涉到我的兒子,我要尊重他。

星期日:你對孩子們有什么期待嗎,希望他們成為怎么樣的人?

朱利安·泰普林:我以前的期待不是具體的,你知道,在孩子還沒出生前,唯一的擔心就是他是否少一根手指,耳朵上是否缺一點,那時孩子長得健康是我唯一的期待,F(xiàn)在我的期待是,希望孩子以后回顧他們人生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們有個好的開始,努力工作過,也被愛過,做過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我不希望他們以后會這么想:我的父母希望我做什么,而我成為了父母想要我成為的那個人。

傾聽美國母親的育女經(jīng)

星期日:你知道嗎,中國父母對孩子們的要求都非常高。

朱利安·泰普林:中國的問題是家長不成器,卻要讓孩子們成器,而成器的標準似乎就是讓他們從事一份體面的職業(yè)。很多人認為從農(nóng)民一路升到主管是很幸福的事情,但其實每個行業(yè)都有自己幸福和煩惱的事情。我覺得父母應該讓孩子過開心的生活,讓他們知道溫暖,知道有一個會支持他們的家庭,家長要給孩子提供成長的機會。

不會直接地說“行”或“不行”

星期日:我今天聽了你的講座,覺得給了家長們很好的方法,讓他們能夠更好地教育孩子,但我覺得有一個缺憾,那就是孩子是怎么想的呢,有沒有重視去聽聽孩子的感受?

朱利安·泰普林:在孩子很小的時候他們對自己想要什么了解得很少,他們沒有太多語言表達自己的需求,而家長對孩子來說就像圖書館。但是在興趣方面,家長就要認真觀察,而且一定要問孩子,你喜歡這個嗎?做家長的一定要耐心了解孩子的心聲。

星期日:你本人呢,和孩子們溝通的機會多嗎,你了解自己的孩子心里在想什么嗎?

朱利安·泰普林:有時候我們有坐下來一起聊天的機會,但我并不能說非常了解孩子的想法,因為他們要獨立,而且在青春期之后他們可能更愿意和別人訴說。

星期日:那你作為父親,會給孩子一些建議嗎,告訴他們應該這樣做或那樣做?

朱利安·泰普林:我很少給建議,比如女兒交男朋友的時候,我只會了解那個男孩怎么對她,他來自什么家庭,他的家庭怎么看我女兒,他以后會做什么,我問這些問題只是希望女兒在綜合了各種信息之后做出選擇,我并不會直接地說“行”或“不行”,而是讓她自己選擇。還有我的兒子有過很多女朋友,每一個都非?蓯,每一個我們都很希望她能成為我們的媳婦,但很快,兒子可能就換了一個,雖然我們很失望,但并不會橫加干涉,因為這是兒子自己的事情。我們只是在家庭中很公開地討論過這個問題。

星期日:在每次講座中,你都會要求中國的家長們在紙條上寫上讓自己煩惱的教育問題,然后你來做一些解答,家長們反映得最多的問題是什么?

朱利安·泰普林:我覺得很難過,因為在家庭教育中實在有太多問題了,我兩個手抱著那些寫滿問題的紙條都抱不下。中國的家長們最普遍的問題是學業(yè)壓力問題,還有早戀,上網(wǎng),看電視等問題,我覺得中國家長在面對問題時還無所適從,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260687.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