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孩子早教問題一直都是父母們所關注的內容,隨著早教市場的逐漸崛起,許多的家長對于這一方面也許會有了更多的了解,但是在我們的現實生活當中,父母們所付出行動時,也避免不了一些誤區(qū)的出現,以下就讓我們一起來看下吧!
家長對早教認識存在的誤區(qū)
所謂早教簡單來說就是在孩子0~6歲,特別是0~3歲嬰幼兒期大腦發(fā)育的快速增長期,挖掘其最大潛力,使孩子達到早慧的目的,同時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性格。目前家長對早教普遍存在一定的誤區(qū)。
誤區(qū)一:把早教簡單地理解為“孩子智力的培養(yǎng)”。這種想法是片面的。早期教育應注重孩子的全面發(fā)展,可以簡單地概括為“健康、聰慧、性格好”,而不是有些家長理解的僅僅為了智力發(fā)育好,人人夸孩子聰明,不參加早教班會讓孩子低人一等。
誤區(qū)二:對孩子的學習能力評估不足。有些家長認為孩子太小不會學習,不給他們學習的機會。其實小孩學習的能力遠遠超過成年人,在孩子的眼中從來就沒有“難易”之分,覺得好奇就接受,感到厭煩他們就拒絕。
誤區(qū)三:對于孩子的培養(yǎng)過早定向,F在好多家長喜歡四處報培訓班,孩子心理、生理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就不存在負擔,但要注意方式方法。我們提倡的早教是讓孩子在“學中玩,玩中學”,早教其實就是引導孩子快樂的玩耍,這樣他們是樂意的,是不會產生負擔的。
何謂“生活式早教”?就是倡導“在日常生活中促進兒童早期發(fā)展”。對于0-3歲孩子來說,家庭是他最重要的活動場所,因此,“生活式早教”特別強調家庭環(huán)境以及家人對孩子早期成長的重要性。“生活式早教”最早起源于美國上世紀80年代倡導的“PAT”運動,意即“parentsasteachers(讓父母成為老師)”,主張“早期教育不是教育孩子,而是教育父母”。早教課其實是教給家長教育孩子的正確方法,如果僅靠這45分鐘,很難真正提高孩子的相應能力。
對于0-3歲孩子來說,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家里,在家人的陪伴下度過,所以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非常重要,也是開展早期教育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場所。家庭對孩子心理品質和行為發(fā)展的影響是早教中心及幼兒園、學校等其他環(huán)境無法比擬的,帶有“啟蒙性、長期性、情感性、感染性”等特點。
從寶寶接受早期教育的場所來看,“家庭式”和“中心式”是兩種主要形式。目前許多家長熱衷于參加早教中心,這種形式的優(yōu)點是可以集中許多專業(yè)教師,在一個精心安排的環(huán)境中進行教育訓練,專業(yè)設施齊全,孩子有機會接觸同齡兒。而缺點是需要遠距離接送嬰幼兒,不方便,費用高,性價比不合理,時間上也不是很自由,更重要的是短期內不一定達到家長的預期目標。
其實,生活元素就是最好的教具,家庭就是最好的課堂。早教的核心是家長要接受教育。首先要學習早教的知識,應該了解孩子的身體和心理發(fā)育規(guī)律,清楚孩子不同時期有不同的敏感期。譬如,孩子首先是用口來感知世界的,吮吸手指往往是為了滿足探索的需要,因此家長不要阻止小嬰兒吃手。等孩子到了手的敏感期,就會非常享受于抓和扔東西,所謂“調皮搗蛋行為”其實就是孩子在探索的過程,如果這時家長要求孩子“不要動”、“不要調皮”、“安靜”,就等于抑制了孩子正常的發(fā)展需要。
另外,“生活式早教”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是把孩子身邊的“生活元素”變成教具。電話、窗簾、牙刷、浴缸、毛巾、電視遙控器、沙發(fā)、抽屜、衣服鞋襪、茶杯、鍋碗瓢勺、、、、、都可以成為很好的教材。
孩子自發(fā)地專注于玩水、玩沙、玩米、玩牙刷、翻馬桶蓋、爬上爬下、翻箱倒柜、抓住扔掉,都是重要的學習過程,因此家長可以利用這些機會不失時機地幫助孩子成長。采取的融入生活、潛移默化的早教。在這些充滿“早教元素”的日常生活和游戲玩中孩子的各項能力都將得到鍛煉和提高。
總結:目前家長們對于孩子的早教僅僅測重于其智力的開發(fā),而忽略了對其全方位的教育,希望父母看了此篇文章都能從中得到一定的啟發(fā),真正的懂得孩子的早期教育都應該學習些什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233061.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