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不少教師和家長都已經(jīng)意識到“灌輸”這種教育方式的危害性,而且開始讓孩子在游戲和快樂中學(xué)習(xí)。的確,這是一種教育的進步。然而大家是否知道,有一種灌輸是會喬裝打扮的,它戴上“游戲”的面具,披上的“快樂”外衣,讓人難以察覺其灌輸?shù)谋举|(zhì)。下面我就為大家講一個我親眼目睹的一件事。
就在前一段時間,一個朋友帶著孩子來家做客。孩子還不滿2歲,當(dāng)他看到色彩鮮艷的套塔時便顯出濃厚的興趣,于是就坐在地板上玩起來。這時孩子媽媽也在他旁邊坐下,做好了指導(dǎo)孩子的準(zhǔn)備,并告訴他:先套大的,然后套小的。孩子剛剛把兩個圈套上,當(dāng)然并沒有按照大小次序套,這時媽媽及時阻止說:“這樣不行,得先套大的”,當(dāng)然,媽媽的語氣是溫和的,并說著拿下套錯的圈,然后拿起那個最大的圈給孩子:“你看,這個藍色的是最大的,我們應(yīng)該先把這個套上。”
之后孩子接著玩,只要孩子套得不對,媽媽就會馬上指出錯誤,并幫助孩子及時糾正,當(dāng)然,當(dāng)孩子套對時,媽媽也絲毫不吝惜表揚他。就這樣,在媽媽的幫助下,孩子很快就套好了。當(dāng)媽媽鼓掌并夸獎孩子做得好的時候,孩子雖然笑了,但是我卻覺得他的眼神中似乎少了點什么。因為在整個游戲過程中,雖然孩子看上去沒有怎么不快樂,但我認(rèn)為這仍然是一種灌輸!
接下來讓我們一步步看清其灌輸?shù)谋举|(zhì)吧。
1、孩子真的快樂嗎?
在整個游戲中,媽媽似乎沒有強迫孩子,孩子也笑了,看上去是快樂的。然而這種快樂是源于游戲本身還是掌聲呢?其實,這里成人是通過心理暗示以及不恰當(dāng)?shù)墓膭钸M而將自己的意志強加給了孩子,這里所采用的方法就是:套錯了就會得到糾正,只有按大人的方法才能贏得表揚。
2、孩子真的感興趣嗎?
這位媽媽僅僅是從大人的效率觀出發(fā),想盡快將大小的概念與知識傳輸給孩子,然而卻沒有給孩子自己摸索以及犯錯誤的機會。那么,問題就來了,在這種狀況下,孩子的興趣能夠持久嗎?果然,孩子玩了兩分鐘之后,就有些厭倦了。
3、孩子真的學(xué)會了嗎?
或許孩子在媽媽的教導(dǎo)下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就“學(xué)會”套塔,然而,孩子可能只是記住了套塔的順序(千萬不要懷疑孩子驚人的記憶力),而并非真的有了大小的感覺,更不要說概念了。
所以說,媽媽的這種方法跟灌輸在本質(zhì)上又有什么差別呢?看到孩子的興趣開始減退,我對他說,“來,阿姨再陪你玩一會兒。”首先我按照正確的順序給她套了一遍,中間我會有意拿錯一個,“唉呀,套不下去了,我們再換一個試試。”示范之后,我又讓孩子自己套一遍。當(dāng)孩子拿錯的時候,我并沒與阻止她,只是說,“試試看……嗯,不錯,套是套上了,但是好像小了一點。”不管他是不是愿意換,我都讓他繼續(xù)做下去。等他全部套完,我對他說,“不錯,這是一種方法。你看這里還有兩個沒套上呢,咱們換一種方法再試試好嗎?”這時,孩子又興趣高漲了,開始自己擺弄起來,試了這個又試那個。
見她開始專心并投入進去了,我就不再說話了,同時用眼神示意他的媽媽不要給他糾正。而當(dāng)孩子多次試錯的時候,為了防止其出現(xiàn)煩躁情緒,我就會拿起那個正確的給他:“試試這個,看看可以嗎?”對一個快2歲的孩子來說,這個游戲并不難,雖然之前沒有玩過,但是孩子擺弄一會兒,就會很快找到其中的規(guī)律。當(dāng)他成功地完成后,興奮地看著我們,那種眼神真的充滿光彩。
一位教育家曾說過這樣一句話:你每告訴孩子一個答案,就剝奪了孩子一次學(xué)習(xí)的機會。我對此深有感觸。而且覺得,在不恰當(dāng)?shù)臅r候?qū)⒋鸢父嬖V孩子,本質(zhì)上就是強制性的灌輸,即使披上快樂和游戲的外衣,也無法改變這個事實。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zaojiao/1080194.html
相關(guān)閱讀:
向馴獸師學(xué)家教
別讓表揚使孩子產(chǎn)生負(fù)效應(yīng)
家庭是培養(yǎng)幼兒獨立性的首要場所
三招開始培養(yǎng)孩子的自主獨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