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教育以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完美的系統(tǒng)著稱?墒菍τ趦和瑖乐?shù)牡聡怂坪醵嗔诵⿲捜,他們尊重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甚至于對于那些在常人眼里的“問題”兒童,他們也能找出孩子閃光的一面。
下面是2個兒童教育科研工作者考察德國時看到的德國教育片斷,也許能作為一個例證,幫助大家了解一種優(yōu)秀的文化背景和傳統(tǒng)是如何深入地滲入到教育各個環(huán)節(jié)的。
隨意進出的安靜角
在德國的幼兒園、小學和中學教室里,都有一個獨立的區(qū)域,稱為安靜角。
幼兒園的安靜角是半開放和安全的,里面有柔軟的墊子和抱枕,還有洋娃娃,3~6歲的孩子可以在里面翻跟頭,也可以在里面與洋娃娃相擁,滿足自己肌膚貼近的要求。
小學的安靜角傾向于封閉,一般三面是柜子,一面是布簾,里面有沙發(fā)、桌子和書籍。在上課期間,如果哪個孩子想獨處,可以自行進入這個區(qū)域,老師不會干涉他,但老師會格外關注這個學生,因為他的行為暴露了他心理上的需求。
我們曾經與在安靜角獨處的學生聊天,他們的回答是———“只想一個人呆一會兒。”其他學生也是一副見怪不怪的表情。
這種制度讓我們感到非常新鮮。這種設計至少起到幫助孩子們積極面對自己的情緒和情感的作用,同時也給老師提供了可觀察的外部行為,為進一步的支持性幫助提供了可能。記得在一本關于德國大學精神的書中,提到了寂寞,作者認為德國大學的杰出成就與耐得寂寞有關系,而基礎教育安靜角的設計,其實已經把對獨處的需求合理化了。獨處是精神的放飛,至少我是這樣理解的。
圣誕節(jié)的小馬
在一個特殊的小班里,10個可愛的孩子圍著一位老師上泥塑課。因為圣誕節(jié)馬上要來到了,老師正神采飛揚地給孩子講耶穌在馬槽里誕生的故事。桌面上擺滿了各種不同造型的小馬玩具,這堂課的主題就是用泥巴做一只小馬。一個可愛的金發(fā)小男孩吸引了我們,他專注地擺弄著泥巴,其他孩子的嬉戲一點也干擾不了他,完全沉醉于自我世界之中。我坐在他旁邊,靜靜地觀察他的制作過程:揉、搓、拍、捏……手法熟練且很有激情。這過程顯然使這個男孩快樂。半個小時過去了,小馬終于做好了,小男孩笑了,得意地舉起它,讓我給他的小馬拍照。“還有。”小男孩自言自語,又迅速地捏了一只像直升飛機般的翅膀安在小馬身上。“小馬又會飛了!”我不由伸出大拇指,給小男孩一個無言的贊美。
課后,這個班級的老師告訴我,這些孩子都是不同類型的學習障礙兒童,經過心理醫(yī)生的測試作出判斷后而組成這樣一個需要特殊輔導的班。這些孩子并無智力問題,他們甚至是智力超常的兒童,他們專注某樣他們感興趣的東西,并表現(xiàn)出極大的學習興趣與天分,但面對不感興趣的事物,大腦便會出現(xiàn)一片空白,無法正常聽老師講課,德國教師稱這種現(xiàn)象為“黑箱現(xiàn)象”。
這種教學班除了有正常教學的老師以外,還配有專門的心理輔導老師。這些孩子經過一到兩個學期有效的訓練后,百分之百都可以進入正常班級學習,而做圣誕小馬的那個金發(fā)小男孩便是一個很有繪畫天分的孩子。積極鼓勵孩子天分的張揚,而又采取措施極早糾正我們稱之為“偏科”的學習行為,這是德國教育中人性化感人的一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youjiao/64942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