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北宋詩人的《踏莎行》
小徑紅稀,芳郊綠遍,高臺樹色陰陰見。春風(fēng)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
翠葉藏鶯,朱簾隔燕,爐香靜逐游絲轉(zhuǎn)。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
賞析
此詞描繪暮春景色,上片寫郊外景,下片寫院內(nèi)景,最后以“斜陽卻照深深院”作結(jié),吐露出淡淡的哀愁。
起首三句刻畫一幅存在典范特點的芳郊春暮圖:小路兩旁,花兒已經(jīng)稀少,只間或看到星星點點的幾瓣殘紅;放眼一望只見綠色已經(jīng)鋪天蓋地;高臺鄰近,樹木茂盛成蔭,一片幽邃!凹t稀”、“綠遍”、“樹色陰陰”,標記著春天已經(jīng)消失,暮春氣味很濃。三句所寫雖系面前靜景,但“稀”、“遍”、“見”這多少個詞卻顯示了事物發(fā)展的過程跟動態(tài)。從“小徑”、“芳郊”、“高臺”的次序看,也有移步換形之感。“東風(fēng)不解禁楊花,蒙蒙亂撲行人面!彼鶎懙臈罨〒涿,也是暮春典型風(fēng)景。但詞人描寫這一景象時,卻注入了本人的主觀情感,寫成春風(fēng)不理解束縛楊花,以至讓它漫天飄動,亂撲行人之面。這一方面暗示已經(jīng)無計留春,只好放任楊花飄舞送春歸去;另一方面又凸起了楊花的自由自在和活潑的性命力。這里雖寫暮春景色,卻無衰頹情調(diào),富有生趣!懊擅伞、“亂撲”,極富動態(tài)感!靶腥恕倍,點醒以上所寫,都是詞人郊行所見。
過片“翠葉藏鶯,珠簾隔燕”兩句,分寫室外與室內(nèi),一承上,一啟下,轉(zhuǎn)接天然。上句說蔥綠的樹葉已經(jīng)長得很茂密,藏得住黃鶯的身影,與上片“樹色陰陰”相應(yīng);下句說燕子為朱簾所隔,不得進入室內(nèi),引出下面對室內(nèi)氣象的描述。著“藏”、“隔”二字,活潑地寫出了初夏嘉樹繁陰之景與永晝閑靜之狀。
“爐香靜逐游絲轉(zhuǎn)”寫如斯閑靜的室內(nèi),香爐里的香煙,裊裊回升,和飄揚的游絲糾結(jié)、圍繞,逐步融會一起,分不清孰為香煙,孰為游絲了。“逐”、“轉(zhuǎn)”二字,名義上是寫動態(tài),實際上卻反托出全部室內(nèi)的安靜。“逐”上著一“靜”字,境界頓出。
結(jié)拍“一場愁夢酒醒時,斜陽卻照深深院!碧_一筆,寫到日暮酒醒夢覺之時,本來詞人午間小飲,酒困入睡,等到一覺悟來,已是日暮時候,西斜的夕陽正照著這深深的朱門院落。這里點明“愁夢”,闡明夢幻與春愁有關(guān)。夢醒后斜陽仍照深院,遂生初夏日長難以消遣之意。
暮春薄暮,酒醒夢回,只見斜陽深院而不見伊人。惘然之情,通過風(fēng)物描寫模糊地暴露出來。全詞除“一場愁夢酒醒時”句外,都是寫景。委婉過細,景中寓情,到達不露痕跡的水平。這首詞溫順細膩,纏綿蘊藉,很少用直寫的方式。
前人評此詞寫景流麗。沈際飛在《草堂余正集》中說:“結(jié)‘深深’妙,著不得實字!鄙蛑t在《填詞雜說》中進一步指出結(jié)句“更自神到”,道出了詞寫景的特色,即重其精力,不重其形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85572.html
相關(guān)閱讀: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_全詩賞析
解把飛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_全詩賞析
落絮無聲春墮淚,行云有影月含羞_全詩賞析
卷絮風(fēng)頭寒欲盡。墜粉飄紅,日日香成陣_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