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杜甫《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原文翻譯 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杜甫《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原文翻譯 賞析

杜甫《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原文

南風作秋聲,殺氣薄炎熾。盛夏鷹隼擊,時危異人至。

令弟草中來,蒼然請論事。詔書引上殿,奮舌動天意。

兵法五十家,爾腹為篋笥。應對如轉(zhuǎn)丸,疏通略文字。

經(jīng)綸皆新語,足以正神器。宗廟尚為灰,君臣俱下淚。

崆峒地無軸,青海天軒輊。西極最瘡痍,連山暗烽燧。

帝曰大布衣,藉卿佐元帥。坐看清流沙,所以子奉使。

歸當再前席,適遠非歷試。須存武威郡,為畫長久利。

孤峰石戴驛,快馬金纏轡。黃羊飫不膻,蘆酒多還醉。

踴躍常人情,慘?嗍恐。安邊敵何有,反正計始遂。

吾聞駕鼓車,不合用騏驥。龍吟回其頭,夾輔待所致。

杜甫《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翻譯注釋

、從弟:堂弟。杜亞:事見《舊唐書》本傳。河西:指河西節(jié)度使,治所在涼州(今甘肅武威)。原作“安西”,校云:“一作河西”,據(jù)改。 

2、南風:夏風,熱風。秋聲:肅殺之聲。

3、殺氣:陰氣,寒氣。炎熾:酷熱。

4、異人:指杜亞。

5、令弟:稱自己的弟輩。草中來:來自草野之中。

6、蒼然:暮色。然,全唐詩校:“一作茫!闭撌拢骸杜f唐書?杜亞傳》載:肅宗在靈武,杜亞上書論時政,擢校書郎。

7、殿:宮殿。

8、天意:帝王旨意。

9、“兵法”句:《漢書?藝文志》載:兵權(quán)謀十三家,兵形勢十一家,.陰陽十六家,兵技巧十二家,凡兵書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

0、篋筒:藏物的竹器。此句用邊韶事。《后漢書?邊韶傳》:“邊為姓,孝為字,腹便便,五經(jīng)笥!

、轉(zhuǎn)丸:喻流暢。丸,全唐詩校:“一作圓!

2、疏通:通達。

3、經(jīng)綸:理出絲緒稱經(jīng),編絲成繩稱綸。引申為籌劃治理國家大事。新語:《漢書?陸賈傳》載:賈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奏之,帝稱善,號曰《新語》。

4、神器:指國家政令。

5、《新唐書?禮樂志三》:“安祿山之亂,宗廟為賊所焚!

6、俱:全唐詩校:“一作皆!

7、峻恫:山名。

8、青海:湖名,在今青海省。崆峒、青海,皆為河西節(jié)度使所轄。軒輊:車前高后低稱軒,前低后高稱輊。此指傾斜。

9、西極:西部邊疆。瘡咦:創(chuàng)傷。指此地重遭吐蕃人寇。

20、烽燧:古代邊境報警,白天放煙叫烽,夜間舉火叫燧。

2、大布衣:粗布衣。

22、元帥:指杜鴻漸。

23、流沙:沙漠。沙隨風流動轉(zhuǎn)移,故稱。

24、奉使:奉命出使。

25、前席:移坐而前。

26、歷:全唐詩校:“一作虛!

27、畫:謀畫。

28、石戴釋:釋路在石巖之上。

29、黃羊:野生動物,形如羊,無角。生于西北地區(qū)。

30、蘆酒:以蘆管插人酒筒中,吸而飲之。

3、踴躍:奮勇爭先。

32、慘澹:指經(jīng)營周全。

33、安邊:安定邊疆。

34、反正:即撥亂反正。

35、“吾聞”二句:《后漢書?循吏傳序》:“建武十三年,異國有獻名馬者,日行千里,……詔以馬駕鼓車!陛d鼓之車,任輕而馬無所見長,喻大材小用。驥驥,千里馬。

36、回其頭:回首京闕。

37、夾輔:左右輔佐。

杜甫《送從弟亞赴河西判官》賞析

《送從弟亞赴安西判官》的作者是杜甫,被選入《全唐詩》的第27卷第9首。此詩于至德二載(757)夏在鳳翔作。詩題下注:杜亞字次公,京兆人。肅宗在靈武,上書論時政,授校書郎。時杜鴻漸節(jié)度河西,辟為從事。

此至德二載夏,在鳳翔作。是時京師未復,故云“宗廟尚成灰”!杜f唐書》:杜亞,字次公,自云京兆人。少涉學,善言物理及歷代成敗事。肅宗在靈武,上書論時政,擢校書郎。其年杜鴻漸節(jié)度河西,辟為從事,累授評事御史,終東都留守。貞觀元年,分隴坻以西為隴右道,景云二年,自黃河以西,分為河西道。

南風作秋聲,殺氣薄炎熾。盛夏鷹隼擊,時危異人至。

(起處感時托興,時危異人至,乃一篇之主。惟南風先作秋聲,故鷹隼當夏而擊,此殺氣之見于造物者。)

南風,夏風也!掇癸L歌》:“南風之薰兮!扁仔旁姡骸澳巷L多死聲。”周弘讓《立秋》詩:“木葉動秋聲。”《月令》:“仲秋之月,殺氣浸盛!北,迫也!兑住罚骸袄罪L相薄!薄渡滹糍x》:“時暑忽隆熾!蓖醭洹墩摵狻罚骸笆⑾闹畷r,太陽用事!薄队洝罚骸傲⑶镏眨椖藫!睗h孫寶為京兆尹,敕曰:“今鷹隼始擊,當從天氣。”鮑照詩:“時危見臣節(jié),世亂識忠良!薄掇q亡論》:“異人輻輳!

(此言亞之才辯,足動天聽,所謂異人也!抖乓堋罚郝晕淖侄孕乱狻V湔劚峭阶x父書者比。胡夏客曰:考亞本傳,知此段所言,皆其實錄。)

漢應亨詩:“濟濟四令弟!敝x?詩:“平楚正蒼然!薄秴窃酱呵铩罚褐T大夫論事!妒捄蝹鳌罚骸皫β纳系睢!薄痘羧ゲ鳌罚禾熳映S讨畬O吳兵法!稘h書?藝文志》:兵權(quán)謀十三家,兵形勢十一家,陰陽十六家,兵技巧十三家,凡兵書五十三家,七百九十篇!逗鬂h?邊韶傳》:“邊為姓,韶為字,腹便便,五經(jīng)笥!蔽何牡墼姡骸熬}藏筐笥里!薄肚f子》:“蜣螂之智,在于轉(zhuǎn)丸!薄睹犯鳌罚焊咦鎻闹G如轉(zhuǎn)圜!队洝罚骸笆柰ㄖh,書教也。”《世說》:山簡疏通高素。⑧《易》:“君子以經(jīng)綸。”《陸賈傳》:粗述存亡之征,凡著十二篇,奏之,帝稱善,號曰《新語》。⑨《老子》:“天下神器,不可為也!薄稘h書注》:神器,政令也。

宗廟尚為灰,君臣俱下淚。崆峒地無軸,青海天軒輊。西極最瘡痍,連山暗烽燧。

(此言世亂倥傯,須人以濟,所謂時危也。)

《唐書》:祿山陷京師,九廟皆為所焚。曹?《六代論》:“宗廟焚為灰燼!柄Q曰:崆峒、青海,皆河西節(jié)度統(tǒng)之!短茣罚哄\娢髌甙倮,有青海軍,本青海鎮(zhèn),天寶中為軍,隸北庭都護府!对姟罚骸叭巛e如軒!弊ⅲ骸败嚭箢D曰輊,前頓曰軒。”《后漢?馬援傳》:“居前不能令人輊,居后不能令人軒!薄渡狭仲x》:“左蒼梧,右西極!薄都静紓鳌罚骸隘忦晡瘩!绷何涞墼姡骸斑B山去無限!薄稘h書音義》:“晝則燔燧,夜則舉烽!

帝曰大布衣,藉卿佐元帥。坐看清流沙,所以子奉使。歸當再前席,適遠非歷試,須存武威郡,為畫長久利。

(此言命亞西行,以救武威,蓋時危而用異人也。神京未復,邊陲多故,此正英雄見才之時。帝曰數(shù)句,述天語丁寧,如古詔誥體!局熳⑽渫,地勢西北斜出,隔斷羌戎,乃控扼要地。河西有事,則隴右朔方皆擾,是時有九姓商胡之叛,故曰:“須存武威郡,為畫長久利。”)

《左傳》:“衛(wèi)文公衣大布之衣!薄稌x書?王衷傳》:責在元帥。布衣,謂杜亞。元帥,謂杜鴻漸。《書》:“被于流沙。”《蘇武傳》:“丁年奉使!薄顿Z誼傳》:“文帝思誼,征之,至入見,上方受?宣室。上因感鬼神而問,誼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薄稌颉罚骸皻v試諸艱!笨兹跁骸拔奈洳⒂茫删瞄L之計!

孤峰石戴驛,快馬金纏轡。黃羊飫不?,蘆酒多還醉。踴躍常人情,慘?嗍恐尽0策厰澈斡,反正計始遂。

(此送別而勉其立功。上四言西土景物,下四言濟時籌略!抖乓堋罚痕x躍慘澹數(shù)語,深致規(guī)諷之意。【?注安邊,應上佐元帥。反正,應上正神器。)

王僧達書:“介于孤峰絕頂者,積數(shù)十載!薄稜栄拧罚骸笆魍粒^之崔嵬。土戴石,謂之?。”石戴驛,謂驛路在石巖之上。古樂府:“健兒須快馬!薄惧X箋莊綽《雞肋編》:關(guān)右塞上有黃羊,無角,色同麝鹿,人取其皮為衾褥。土人造?酒,以蘆管吸于瓶中,杜詩黃羊、蘆酒,蓋謂此也。蔡曰:大觀三年,郭隨出使,虜舉黃豐、蘆酒,問外使時立愛。立愛云:黃羊野物,可獵取,食之不?。蘆酒,縻谷醞成,可?醅,取不酵也,但力微,飲多則醉。子美之言信驗。楊慎曰:蘆酒以蘆為筒,吸而飲之,今之咂酒也,又名釣藤酒,此見《溪蠻叢笑》!局熳⒉陶乇咎J作虜,引高適“虜酒千鐘不醉人”,當而存之。?,羊臭也。《詩》:“踴躍用兵!薄妒勒f》:道壹道人曰:“先集其慘澹。”《趙充國傳》:全師保勝,安邊之策!稘h?高祖紀》:帝起微細,撥亂世反之正。

吾聞駕鼓車,不合用騏驥。龍吟回其頭,夾輔待所致。

(末以歸朝大用望之!恫┳h》:騏驥駕鼓車,比亞不當為判官。龍馬長吟,回首京闕,思成夾輔之功,喻亞雖在河西,乃心不忘朝廷也。舊解都憒憒!?注末二句,應上歸再前席意!抖乓堋罚阂菇Y(jié)皆用比興,英矯不凡。起結(jié)各四句,中段十句又六句,后二段各八句。)

【盧注亞于大歷年間為諫議大夫,使魏州宣慰,繼又為江西觀察使,足見其能!逗鬂h書》:建武十二年,異國有獻名馬者,日行千里,詔以馬駕鼓車!赌鲜贰罚和跞谥^宋弁曰:“若千里馬斯至,圣上當駕鼓車!薄冻o》:“乘騏驥以馳騁兮!蹲髠鳌罚骸皧A輔周室!北R世..曰:送三判官詩,絕有關(guān)系,別出機杼。于威弧振敝,制極收京,布嘉惠,藉長計,清流沙,存武威,反復諄托,即憤激林丘,論兵遠壑,穆然有無窮之思,與尋常贈送迥別。故特表而出之。要三判官,定自可人。于樊曰:“冰雪凈聰明,雷霆走精銳。”于亞曰:“奮舌動天意,疏通略文字!庇陧f曰:“老氣橫九州,張目視寇讎!狈蛩桨策叿凑,舍若人誰屬乎?

申涵光曰:“疏通略文字”,便是英雄本色,若兩腳書廚,濟得甚事? 

【杜甫的詩詞全集 68首詩全集下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629705.html

相關(guān)閱讀:元稹《織婦詞》原文及翻譯 賞析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夢_詩歌鑒賞
戰(zhàn)國策?秦五?四國為一將以攻秦
舊唐書?柳宗元傳原文及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