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金陵五題?并序原文_翻譯和賞析_劉禹錫古詩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金陵五題?并序

朝代:唐代

作者:劉禹錫

原文:

余少為江南客,而未游秣陵,嘗有遺恨。后為歷陽守,?而望之。適有客以《金陵五題》相示,?爾生思,?然有得。他日友人白樂天掉頭苦吟,嘆賞良久,且曰《石頭》詩云“潮打空城寂寞回”,吾知后之詩人,不復措詞矣。余四詠雖不及此,亦不孤樂天之言耳。

石頭城
山圍故國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東邊舊時月,夜深還過女墻來。

烏衣巷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臺城
臺城六代競豪華,結(jié)綺臨春事最奢。
萬戶千門成野草,只緣一曲后庭花。

生公講堂
生公說法鬼神聽,身后空堂夜不扃。
高坐寂寥塵漠漠,一方明月可中庭。

江令宅
南朝詞臣北朝客,歸來唯見秦淮碧。
池臺竹樹三畝馀,至今人道江家宅。


相關(guān)內(nèi)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石頭城
群山依舊,環(huán)繞著廢棄的故都;潮水如昔,拍打著寂寞的空城;此畺|邊,古老而清冷的圓月,夜半時分,窺視這昔日的皇宮。

烏衣巷
朱雀橋邊一些野草開花,烏衣巷口惟有夕陽斜掛。當年豪門檐下的燕子啊,如今已飛進尋常百姓家里。

注釋
⑴石頭城:故址在今南京西清涼山一帶,三國時期孫吳曾依石壁筑城。
⑵山圍:四周環(huán)山。故國:故都,這里指石頭城。周遭:周匝,這里指石頭城四周殘破的遺址。  
⑶潮:指長江江潮。空城:指荒涼空寂的殘破城垣。
⑷淮水:流經(jīng)金陵城內(nèi)的秦淮河,為六朝時期游樂的繁華場所。舊時:昔日,指六朝時。
⑸女墻:城上的矮墻,即城垛。
⑹烏衣巷:金陵城內(nèi)街名,位于秦淮河之南,與朱雀橋相近。三國時期吳國曾設(shè)軍營于此,軍士都穿黑衣,故名。
⑺朱雀橋:六朝時金陵正南朱雀門外橫跨秦淮河的大橋,在今江蘇省南京市江寧區(qū)! 
⑻王謝:王導、謝安,晉相,世家大族,賢才眾多,皆居巷中,冠蓋簪纓,為六朝巨室。舊時王謝之家庭多燕子。至唐時,則皆衰落不知其處。
⑼臺城:六朝時的禁城(宮城),又稱“苑城”,是當時的皇帝用于辦公居住的場所,其遺址在今南京玄武湖南岸、雞鳴寺之后。
⑽生公:晉末高僧竺道生的尊稱。相傳生公曾于蘇州虎丘寺立石為徒,講《涅盤經(jīng)》。至微妙處,石皆點頭。
⑾江令宅:陳代的亡國宰相江總的家宅。江總字總持,是陳朝后宮 “狎客”,宮體艷詩的代表詩人之一。


相關(guān)內(nèi)容
相關(guān)內(nèi)容創(chuàng)作背景

作者:佚名

  公元年(唐敬宗寶歷二年),劉禹錫由和州(今安徽省和縣)刺史任上返回洛陽,途徑金陵(今江蘇省南京市),寫了這一組詠懷古跡的詩篇,總名《金陵五題》。
相關(guān)內(nèi)容鑒賞

作者:佚名

  南京古稱金陵,此名得之甚早,《金陵圖》云:“昔楚威王見此有王氣,因埋金以鎮(zhèn)之,故曰金陵。秦并天下,望氣者言江東有天子氣,鑿地斷連崗,因改金陵為秣陵。”他們的作法似乎并未起到什么作用,《后漢書》中說:望氣者蘇伯阿為王莽使,至南陽,遙望見舂陵郭,嘆曰:“氣佳哉,郁郁蔥蔥然!”

  公元年(漢獻帝建安十七年),孫權(quán)將統(tǒng)治中心自京口遷至秣陵,改名建業(yè),取其“建功立業(yè)”之意。年,孫權(quán)在此正式稱帝,與曹操、劉備三分天下。其后,東晉和宋、齊、梁、陳等王朝相繼在此建都,歷史上稱這段時期為“六朝”(?年)。這些朝代國祚極短,又極盡奢侈豪華之能事。后代詩人面對“王氣黯然收”之后的金陵,想象秦淮河上金粉浮動、光影飄搖的往昔,常常為之感喟唏噓,“金陵懷古”遂成為詠史詩中的一個專題。劉禹錫的《金陵五題》是寫得早而又寫得好的詩篇,在主題、意象、語匯諸多方面,都對后代產(chǎn)生深遠影響。

  《金陵五題》分別吟詠石頭城、烏衣巷、臺城、生公講堂和江令宅,實際上是從不同角度、不同側(cè)面著筆,反復表現(xiàn)“興亡”這一核心主題。

石頭城
  這是組詩的第一首。此詩寫石頭城故址和舊景猶存,但人事已非,六代的豪華已不復存在,為此引發(fā)無限的感慨。詩中句句寫景,作者的主觀思想在字面上不著痕跡,而深味其境,則各有會心。白居易讀后,曾“掉頭苦吟,嘆賞良久”,贊曰:“我知后之詩人不復措辭矣!

  詩一開始,就置讀者于蒼莽悲涼的氛圍之中。圍繞著這座故都的群山依然在圍繞著它。這里,曾經(jīng)是戰(zhàn)國時代楚國的金陵城,三國時孫權(quán)改名為石頭城,并在此修筑宮殿。經(jīng)過六代豪奢,至唐初廢棄,二百年來久已成為一座“空城”。潮水拍打著城郭,仿佛也覺到它的荒涼,碰到冰冷的石壁,又帶著寒心的嘆息默默退去。山城依然,石頭城的舊日繁華已空無所有。對著這冷落荒涼的景象,詩人不禁要問:為何一點痕跡不曾留下,沒有人回答他的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599534.html

相關(guān)閱讀:張籍《江村行》原文翻譯 賞析
黃沙百戰(zhàn)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杜甫《陪章留后惠義寺餞嘉州崔都督赴州》原文及翻譯 賞析
鄭畋《初秋寓直三首》原文及翻譯 賞析
被俘的易洛魁人之歌_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