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方法!

張九齡《秋晚登樓望南江入始興郡路》原文及翻譯 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張九齡《秋晚登樓望南江入始興郡路》原文

潦收沙衍出,霜降天宇晶。

伏檻一長眺,津途多遠情。

思來江山外,望盡煙云生。

滔滔不自辨,役役且何成。

我來颯衰鬢,孰云飄華纓。

櫪馬苦??,籠禽念遐征。

歲陰向?晚,日夕空屏營。

物生貴得性,身累由近名。

內(nèi)顧覺今是,追嘆何時平。

張九齡《秋晚登樓望南江入始興郡路》翻譯

路上的積水減少,沙灘露出,霜降天空之晶。趴在欄桿遠望,道路有深情。想來江山之外,看盡煙云發(fā)生。朝中事情多半無能為力,勞苦不息而不見成功。我年老而疏白的鬢發(fā)飄在清涼風中,誰說那是仕宦者的彩色冠纓。拴在槽上的馬受束縛,蜷曲無法伸直,不自由的籠中鳥想念遠行。年底臨近傍晚(年將老),日夜白白地彷徨。事物可貴之處是合其情性,身心勞累的原因是喜好追求功名。內(nèi)心自省:掛冠辭官是正確做法,追溯往事嘆何時公平。

張九齡《秋晚登樓望南江入始興郡路》賞析

《秋晚登樓望南江入始興郡路》是唐代詩人張九齡的詩詞作品。這首詩寫于張九齡辭官回到家鄉(xiāng)之時(公元76年)。前四句描寫南江泛濫的景象;五到十四句反映了作者在朝中受制、勞碌無成而心不甘的復(fù)雜心情;后四句詩人借用陶潛《歸去來詞》“覺今是而昨非”,肯定了辭官的決定。

公元73年(開元元年),三十六歲的張九齡在朝任左拾遺,當年十二月,他上書姚崇,勸其遠諂躁,進純厚,任人當才,無溺緣情。表現(xiàn)出對朝政的關(guān)注與熱情。任左拾遺后,他與右拾遺趙冬曦共同參與吏部選人的等第考評,時稱平允。開元四年秋,張九齡在左拾遺職位上任滿,因與宰相不合,以母老為由,辭官歸家鄉(xiāng)韶州奉養(yǎng)老母。九齡登樓望遠,回想任職經(jīng)歷,反思辭官決定,寫下該詩以抒發(fā)壓抑而不得志的心情。

辭官是一種令人無奈和回味的經(jīng)歷。詩人此時寫的詩,其名稱中有“秋”、“晚”等凄涼的詞語,詩的前兩句也有積水和霜降等寒涼的意象。這些為詩定下了憂傷的調(diào)子。

第三、四句,詩人提到“津途多遠情”,其含義有二:一是作者馬上就回到家,對家鄉(xiāng)有思念盼望之情;二是回望過去經(jīng)歷,有些不舍,留下深情。第五六句,作者借景物描寫,隱喻為官的經(jīng)歷:“江山之外,看盡煙云”。第七、八句,描寫很多的事情詩人都無力解決,慨嘆一生勞苦不息而不見成功。第九、十句,寫詩人在涼風中,年老而疏白的鬢發(fā)飄揚,有人稱贊張九齡做了貴官,而張九齡卻不以為然。他認為自己是被拴在槽上受束縛的馬,無法行動,又像籠中的鳥,沒有自由卻向往遠游行,而此時年紀老了,個人卻只剩下莫名的彷徨。

末四句,詩人認為,做人做事一定要依據(jù)事物本來的情性,身心十分勞累的原因是追求功名。詩人醒悟以往的經(jīng)歷,有很多做錯的事,又肯定了辭官的做法。詩人當前關(guān)心的是何時天下太平。從詩句中可以見到:詩人仍然關(guān)心天下大事。

詩人能從秀麗山川中看到更深邃的精神內(nèi)涵,拋卻了赤裸裸的實用性、功利性的目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552146.html

相關(guān)閱讀:烏第伯_詩歌鑒賞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
鬢華雖改心無改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唐宗宋祖,稍遜風騷
如果命中注定_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