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我究竟怎樣愛你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我究竟怎樣愛你

(葡萄牙十四行詩之四十三)

[英國]伊·巴·勃朗寧

我究竟怎樣愛你?讓我細(xì)數(shù)端詳。

我愛你直到我靈魂所及的深度、

廣度和高度,我在視力不及之處

摸索著存在的極致和美的理想。

我愛你像最樸素的日常需要一樣,

就像不自覺地需要陽光和蠟燭。

我自由地愛你,像人們選擇正義之路,

我純潔地愛你,像人們躲避稱贊頌揚。

我愛你用的是我在昔日的悲痛里

用過的那種激情,以及的忠誠。

我愛你用的愛,我本以為早已失去,

(與我失去的圣徒一同);我愛你用笑容、

眼淚、呼吸和生命!只要上帝允許,

在死后我愛你將只會更加深情。

(飛白譯)

【賞析】

勃朗寧夫人所處的維多利亞時期,是英國資本主義強盛繁榮的時期,句子,更是一個充滿動蕩、矛盾、斗爭、懷疑、思考、痛苦、不安和焦慮的時期,熱情似火的浪漫主義文藝思潮已走向衰落,取而代之的是冷靜客觀的批判現(xiàn)實主義思潮,以犀利的批判鋒芒和深刻的懷疑態(tài)度反映了新時期人的困惑和痛苦。在這樣的背景下,勃朗寧夫人的《葡萄牙十四行詩集》卻以崇高的情操、活躍的想象、清麗的筆調(diào)抒寫著純情的詩章,不能不說是浪漫主義在19世紀(jì)中葉的一個美麗的回聲;而這個回聲在當(dāng)時和后來所一直受到的歡迎表明:浪漫主義作為一種思潮雖然已經(jīng)一去不復(fù)返了,但作為一種理想和熱情則永遠(yuǎn)是人類精神的一個重要方面。

勃朗寧夫人這組情詩的最突出特征,可用一個字來概括:“純”。從力度上講這組詩的基調(diào)是柔和纏綿的,從深度上講這組詩的思想智慧并無特別的閃光之處,但其純潔無瑕的真摯感情卻使一般的兒女情長閃出了理想主義的光澤。正如女詩人在這首詩中所吟:“我愛你直到我靈魂所及的深度、/廣度和高度,我在視力不及之處/摸索著存在的極致和美的理想。”——這顆靈魂的所有時間、空間都在追索著生命的極致;“我愛你像最樸素的日常需要一樣,/……像人們選擇正義之路,/……像人們躲避稱贊頌揚。”——這種愛出自生命的本能,出自對美的追求,她摒棄任何功利企圖和庸俗膚淺,她不能容忍半點雜質(zhì);“我愛你用的是我在昔日的悲痛里/用過的那種激情,以及童年的忠誠。”——無望的病人和天真的兒童在傾注自己全部的心思和感情時,是毫無保留也毫不猶豫的。即便如此,女詩人對自己已經(jīng)做的和將要奉獻的仍不滿足,“只要上帝允許,/在死后我愛你將只會更加深情”。這種至誠至愛的純情并不是每一個人想有就可能擁有的,勃朗寧夫人的特殊經(jīng)歷正如她在給勃朗寧的信中所說的:

“我是鄉(xiāng)間長大的,沒有社交的機會;我的心完全沉浸在書本和詩歌中,我的經(jīng)驗局限在出神幻想的境界里。我的情懷無所寄托,總是沉沉地向地面倒垂,就像一株未經(jīng)修剪的忍冬藤一樣這種與世隔絕造成的“淺陋無知”對勃朗寧夫人的詩藝來說,無疑是一個可怕的致命傷,但在另一個層次上,又使她具有充分的內(nèi)心生活與豐富的自我分析和自我認(rèn)識,以及對社會人生幻想式的揣測和對外界生活純真的向往。這樣,獨特的個人生活小背景代替了她難以接觸的社會大背景。在一個充滿懷疑和痛苦的時代,生活卻賜給她一個不必懷疑的、充滿樂觀情緒和理想色彩、富有活力和才華、又對她情深似海的情人勃朗寧。于是,勃朗寧夫人的愛情雖在近四十歲時才姍姍來遲,但被喚醒的姑娘卻一如十五歲的少女純情如水,她那二十多年的臥床困病反過來只不過更襯托了幸福的優(yōu)美和神奇,她這時候唱出的情歌將少女的貞潔與婦女的意趣聯(lián)成一體,將單純的歌詞與豐富的旋律糅在一起,宛如來自仙界的神女的歌聲,動人心魄。在現(xiàn)實生活里,像勃朗寧夫人這樣奇特的經(jīng)歷是極其稀有的,而她將這奇跡中的親身感受和體驗,借助高雅的文學(xué)修養(yǎng)和聰靈的詩歌才華寫下的純情組詩,更像世界寶庫中的一顆稀世珍寶一樣,令人注目和贊嘆。(潘一禾)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shiju/22842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