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人類的三種記憶類型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記憶術原理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隨著社會節(jié)奏的加快,越來越多的人采取“多線程作業(yè)”,比如一邊參加會議一邊讀郵件。最新的科學研究顯示,如果同時做幾件事會降低效率。研究發(fā)現(xiàn)大腦反應的過程是線性的,從一個任務切換到另一個任務,會有反應延遲。而且任務越困難延遲越大。也許你會問人類有1000億神經(jīng)元,我們還無法做到同時做兩件事嘛?回答是肯定的!
神經(jīng)學家已經(jīng)用磁共振成像技術(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證實了短期記憶,長期記憶,認知過載(cognitive overload)等猜想的存在。研究發(fā)現(xiàn)人類的記憶有三種類型:傳感記憶(sensor memory), 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和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
工作記憶(sensor memory)

工作記憶是進行思考的地方,維持時間是秒為單位。工作記憶是雙重編碼系統(tǒng)(Dual Coding system). 由負責語言/文字處理的緩存單元和負責視覺/空間處理的緩存單元組成。這就導致了人類思考過程中的一個嚴重瓶頸,因為視覺/空間緩存中的短期記憶只能同時存儲4個對象,而語言/文字短期記憶中也只能存7個對象。如果這些緩存中已經(jīng)被存滿,而思考主體又切換了注意力,將會導致新的元素進入工作記憶,其余的記憶就會消失。在工作記憶中,語言處理單元和視覺處理單元一起工作,互不干擾,共同實現(xiàn)對信息的理解和推導。
感知記憶(working memory)

從人類感知器官獲得的信息會無意識地存儲到長期記憶中的情景記憶中。但是這種記憶衰減得非?欤鎯r間為幾毫秒。只有當主體注意到感知記憶中的內容時才會將感知記憶傳送到工作記憶。一旦進入工作記憶,主體就會有意識地對其進行思考并將其放入長期記憶當中。
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

理論上講長期記憶在人的一生中大概可以存儲10^9~10^20 比特的信息。

長期記憶分為兩種:情景記憶(episodic)和語義記憶(semantic)。

情景記憶直接從感知記憶中無意識地獲取。

語義記憶是從工作記憶中獲得,包括了由工作記憶加工思考后的想法,主意,概念,過程等。
舉個例子來說明記憶過程:

實驗室有位學生叫小明(小明你好~),正在進行一項建筑設計。他的視覺,聽覺,味覺,嗅覺都無意識地將周圍信息收集到了感知記憶中。這些收集的信息按照不同的來源被分成兩類。
語言/文字類:

他人談話,廣播,其他噪聲等

視覺/空間類:

圖紙上的繪圖,他人的走動等
這些無意識的記憶會被放到長期記憶的情景記憶中。一旦小明開始注意到某種感知輸入時,這些輸入就會放到工作記憶中。比如他聽到了旁邊的人在討論設計中的交通模式,并且比較感興趣,他就會將聽到的信息放入working memory進行整理(理解)。
如果小明持續(xù)對這個問題進行深入思考,他還會從長期記憶中獲取過去的知識和經(jīng)驗,進行思考,分析,總結,在加工后再將新的知識放到長期記憶中。
這個時候,實驗室的廣播發(fā)出了一條通告,小明的思維過程會被打斷,會出現(xiàn)短暫的注意瞬脫(attention blink)。
在此過程中小明還可能遭受認知過載(cognitive overload), 他關注于廣播中的通告,而不會注意到周圍人的討論內容,但是仍然會將這些感知記憶無意識地存到長期記憶中,并很快消失。當小明開始著手思考該如何設計建筑時,他的執(zhí)行控制(executive control )功能讓他的注意力按照順序開始思索各種想法和觀念。思考、決策和調用長期記憶都會需要中央執(zhí)行控制處理。執(zhí)行控制會讓多任務執(zhí)行變得效率很低。如果此刻小明需要執(zhí)行其他任務,如收發(fā)Email, 將會導致大腦效率降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jiyishu/300893.html

相關閱讀:記憶的特征
記憶的起源與發(fā)展
拉動你的阿莉阿尼線
協(xié)同記憶法
人腦記憶力是怎么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