誤區(qū)之一:教師只要講得清,認為學生就聽得懂。
講,是教師傳授知識的主要方式,而聽,則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教師清晰透沏且?guī)в袉l(fā)性的講解,是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先決條件。然而教師講得清,學生卻未必聽得懂;往往教師講得頭頭是道,學生卻如墜云霧,如果教師講課只顧自己津津有味,不顧來自于學生一方的反饋信息,教師與學生的的思維不能同步,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毫無思考理解的余地,這樣不是聽不懂,便是囫圇吞棗。為了做到教師講得清,學生聽得懂,教師必須努力改進教學方法,精心設計教學過程,嚴格按"科學性與量力性相結合"的原則,把握起點,抓住關鍵,突出重點,分解難點,用事先準備好的語言,由淺人深、由易到難地將學生引人知識的"最近發(fā)現區(qū)"。在課堂的黃金時間段內,讓學生通過主動探索后發(fā)現知識,領悟所學;同時又要及時反饋學情,加強效果回授,對未聽清之處給學生以二次補授之機會,及時掃清障礙,將學習上的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tài)。
誤區(qū)之二:教師覺得簡單,認為學生就學得容易。
教師常常埋怨學生,"這么簡單的題都做不出來"!孰不知,教師與學生的認識水平與接受能力往往存在很大反差,就學生而言,接受新知識需要一個過程,絕不能用教師的水平衡量學生的能力;況且有時教師對教材的難點把握不準,習題講得不透徹,也會致使簡單問題變成學生的難點。
因此,在教學時,必須全面了解學生的基礎與能力,低起點、多層次、高要求地施教,讓學生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學好基礎知識,在學知識中提高能力。
誤區(qū)之三:教師講得過多,課堂45分鐘滿灌。
力爭在盡可能少的時間內解決盡可能多的問題,這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目標,但是,提高課堂效率,必須緊扣教材,圍繞重點,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并不是講得越多越好,課堂教學任務完成的好環(huán)與否不能只看容量的大小,關鍵在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和能力培養(yǎng)的效果。因此教師應該潛心潛研教材,在明確教材系統及其主次的基礎上,居高臨下地駕馭教材,靈活自如地處理,通過自己對教材的切身感受去適度地旁證博引.合理地拓寬加深?缮僦v精講,果斷刪去與主題無關的山容,真正搔到“癢處”,切實給學生編織出一張完整的知識網絡,讓學生懂一點,曉一面,通一片。
誤區(qū)之四:學生在課堂上聽懂了,所學知識就掌握了。
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常常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學牛在課堂上聽懂了,但課后解題無所適從。這只能說明學生聽懂是一回事,而達到對所學知識的真正掌握又是另一回事,波里亞說得好:"教師在課堂上講什么當然重要,然而學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思想應該在學生的腦海中產生出來,而教師僅僅起了一個助產婆的作用。"僅就習題教學而言,如果不能很好地發(fā)揮例題的示范及培養(yǎng)功能,教師只注意嫻熟地解題,而不重視充分暴露教學的思維過程,學生悟不出解題思路及技巧,產生不了求解欲望,那么掌握所學知識就是一句空話。針對這種現象,教師應努力挖掘課堂教學的潛能,精心安排課堂教學結構,全面展示知識發(fā)生發(fā)展過程,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全過程,讓全體學生能在躬行的探索中理解數學知識,掌握數學方法,感悟數學思想。
來源:233網校論文中心,作者:黃朝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99124.html
相關閱讀:認真領悟數學思想,熟練掌握數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