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學輔導教學 提高數(shù)學成績

編輯: 逍遙路 關鍵詞: 高中數(shù)學 來源: 高中學習網(wǎng)


  普通高中教學中普遍存在這樣一個問題:學生起點低、學生之間的差距較大,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講解法,不容易照顧到各個層次的學生。為使不同層次的學生能在課堂上得到最大的滿足,從而提高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成績,下面,我就近幾年的教學經(jīng)驗來談談對自學輔導教學法進行的一些初步探討。

  一.自學輔導教學法與講解法的差異:

  1.在教學特點上的差異

  講解法是當前中學數(shù)學教學中應用較多的一種主要教學方法,它的主要特點是較突出地體現(xiàn)了教師在課堂上的主導地位。其優(yōu)點是能保持教師講授知識的主動性、流暢性和連貫性,時間易被老師控制,但亦有其不足的一面----忽視了學生基礎條件和認識條件上的差異,不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動精神和個性發(fā)展。

  2.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的差異

  講解法一般分為新課引入、教師講解新課、學生練習鞏固、教師小結等若干個教學環(huán)節(jié)。其中“教師講解新課”是講解法教學的核心環(huán)節(jié)。于學生而言,聽講解法的課,能連續(xù)地、流暢地獲取知識,在教師的引導下較自如地越過自己的知識盲點,因此也是一個相對輕松的學習過程。但這種教學方式往往由于教師一人獨占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而導致學生由于課堂上練習機會少而出現(xiàn)這樣一個現(xiàn)象----聽得懂但當獨立完成作業(yè)時卻覺得困難。

  3.在備課上的差異

  備講解法課型的課與備自輔法課型的課,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兩者的著眼點不同----前者的著眼點在于怎樣讓學生聽得懂,而后者則著眼于怎樣讓學生能讀得懂,這就導致兩者在備課時考慮的方向有所不同。一般來說,備講解法的課,教師考慮最多的是如何將教師本人對定理推導、例題解答過程的分析理解、例題引申出來的新變化等轉換成一個個有條有理的步驟告訴學生,讓他們在能聽得懂的基礎上獲得知識。這種做法,往往是將教師本人的思維過程反映在課堂教學上,因此教師在備課過程中是相對順利的。

  二.自學輔導教學法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1、課前準備工作

  除認真鉆研教材,研究教材的重點、難點、關鍵,吃透教材外,還要深入了解學生,自學輔導教學法按學生思維類型的二個方面敏捷和踏實,將學生分成敏捷而踏實,敏捷而不踏實,不敏捷而踏實,不敏捷而不踏實四種類型的學生,了解學生就是要全面掌握學生的各方面情況,特別要了解學生屬于哪一種學習類型。當然學生類型有它穩(wěn)定的一面,但也要考慮到學生通過學習會有變化,要根據(jù)不同類型的學生擬定課堂上輔導方案,使課堂教學中的輔導有針對性,避免盲目性,提高實效。

  2、課堂工作

  (1)首先搞好組織教學,這是順利進行正常教學的保證。

  數(shù)學自學輔導教學的組織教學與傳統(tǒng)的組織教學有明顯的不同,我們知道,組織教學的任務就是把全班學生的注意力自始至終組織到當堂課的學習任務上來。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更多地是教師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教師的講授上,但是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一般地,初中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注意的集中是相對的,分散是絕對的,因此,組織教學應貫穿于全部教學過程之中。

  (2)其次是復習舊課,引入新課。根據(jù)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以及涉及本課的有關知識進行復習,要簡明扼要,抓住要點,點穿實質,然后,自然過渡,引入新課,簡述學習課題,布置學習內(nèi)容,出示讀書提綱,明確學習要求,一一這叫教師定步調(diào),以保證教學過程的計劃性和完整性。以下將看到在大步調(diào)前提下,學生可充分發(fā)揮其主動性,自定小步調(diào),去完成各項學習任務。自定步調(diào)充分地照顧了學生學習上的差異,這樣學生可以快者快學,慢者慢學,達到了班集體與個別化相結合。

  (3)再次是學生根據(jù)教師要求獨立進行學習活動。先按要求“三讀”一一即粗、細、精讀教材,概括段意并眉批,在理解教材內(nèi)容的基礎上做練習,每做一道大題或一個練習就核對答案,改錯,及時反饋學習效果,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及時請教老師。

  實踐表明,自學輔導教學法是一種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學習成績的較好的教學方法。然而,我們也應注意到教學方法是由許多具體的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所組成的一個動態(tài)系統(tǒng),自學輔導教學法亦然。在使用自輔教學法的時候,也應有一個教學方式和教學手段的最佳組合,這就要求老師們在實驗的過程中不斷地探索、不斷地總結、不斷地改進。

  來源:233網(wǎng)校論文中心,作者:周述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portlandfoamroofing.com/gaozhong/993779.html

相關閱讀:數(shù)學概念